APP下载

翻瓣导萌术矫治上颌前牙埋伏阻生56例

2010-02-10成爱武楚金普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2期
关键词:托槽牙冠牙根

成爱武 楚金普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450002)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可导致相邻牙齿的拥挤、错位,甚至压根吸收,还会引起埋伏牙周围骨质的囊性病变,给患者美观功能、心里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拔除埋伏牙作义齿修复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对保留埋伏牙的矫治日益重视,因为前牙是牙列中排列中线必不可少的牙齿,对人的美观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人自2001年以来用翻瓣去骨导萌手术对5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进行矫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以来在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就诊的 5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患者,排除根尖弯曲、牙体形态异常,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28岁,平均年龄17岁。所正畸治疗病例中上颌前牙唇侧埋伏13例,腭侧埋伏15例,上颌前磨牙6例,下颌双尖牙埋伏10例,下颌阻生智齿3例,正中位埋伏9例。其中仅有软组织阻生8例,其他均为软组织阻生伴骨组织阻生(含埋伏牙)46例,软组织阻生伴邻牙阻生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埋伏牙定位

治疗前通过拍摄曲面断层、头颅侧位定位片,常规取研究模型,制定治疗计划;CT片定位埋伏牙或牙片定位片定位,埋伏牙位于唇侧或腭侧。

1.2.2 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

用固定正畸技术排齐上颌牙列,缺隙处加推簧开拓间隙至6~8mm,如果有乳牙滞留拔出乳牙推簧拓宽间隙至6~8mm。

1.2.3 手术开窗显露

根据头颅侧位片、牙片确诊埋伏牙的位置及冠根走向,确定手术入路;手术前常规消毒,铺洞巾,在局麻下翻瓣后按萌出的方向凿骨开窗,去除其周围阻力,充分暴露牙冠,直径>0.5cm用1%肾上腺素止血,纱布保护并填塞牙冠周围的组织创面,先用小棉球酸蚀牙面,再用干棉球擦去多余的酸蚀剂,然后用蒸馏水棉球擦拭牙面,轻轻吹干牙面粘贴托槽,待20min托槽完全牢固后以结扎丝结扎托槽从创口引出,术中测定托槽所能承受的拉力,以大于600g为宜,术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然后缝合创口,托槽埋于组织内,术后给予抗菌治疗,5~7d拆线,引出的结扎丝固定于镍钛弓丝上,通过弓丝的形变产生矫治力,使埋伏牙向外移动萌出。

1.2.4 术后预防感染,矫治过程中要定期拍牙片观察牙体移动速度、牙根移动情况及时调整矫治力方向和力值,待牙齿牵引萌出后重新粘结托槽排齐牙齿。

2 结 果

56例患者均导萌成功,成功率100%。其中1例患者X线示:牙根均已发育完成,右上尖牙牙冠周围有圆形透光阴影围绕牙冠,术中发现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有液体积聚,排出囊液粘结托槽,术后牙周无异常。术后还有1例患者发热38℃,给与青霉素、甲硝唑治疗3d后恢复正常。所治疗的牙齿均无牙周附着丧失,局部牙龈无红肿,无牙齿松动、牙髓坏死,术后两年随访29例患者,根尖发育良好,无根尖吸收,无牙槽骨皮质穿孔,治疗效果稳定。

3 讨 论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发病率在正畸科门诊中较为常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发于单侧。其常见原因为萌出间隙不足,其次为乳牙滞留或早失,牙胚位置异常,多生牙,牙粘连,根发育畸形,遗传因素及囊性病变[1]。临床资料显示,埋伏牙颌骨内的多生牙,X线检查发现66%病例多生牙冠部有不同的圆形透光阴影,病理证实有囊变的为35%,因此,对确定为埋伏多生牙的患者,如有手术适应证应早期拔除[2]。特别是正中部的多生牙也常发生[3]。翻瓣导萌术是目前临床上矫治埋伏阻生牙最理想的方法,它不仅可以避免含牙囊肿的形成,还可以引导阻生牙类似自然萌出,有利于牵引后牙周附着的正常形成[4],避免牙体移植可能引起的牙髓坏死等不足。一般认为,翻瓣导萌在牙周附着方面优于环切导萌,但其缺点是术后托槽脱落,须重新粘托槽,创伤大,术中粘托槽较困难。作者认为在本组56例患者中,须二次手术重新粘托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且保存了牙髓的活力,获得了良好的牙周附着,术中仅有2例托槽脱落,重新粘接,术中再次粘接的托槽在牵引过程中不影响治疗效果。

翻瓣开窗时第一定位要准确,手术前必须拍曲面断层和牙片,必要时拍CT,根据牙冠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术中充分暴露牙冠,去除移动方向的阻力,便于牵引、粘贴托槽。避免损伤邻牙的牙根,在暴露埋伏牙形成萌出通道时,应尽量保留牙槽嵴顶的颊侧缘牙槽骨和保守处理牙囊壁,即打开牙囊壁到够粘贴托槽即可,剩余囊壁保持完好,牙囊壁与口腔粘膜会发生融合,从而建立正常的牙周组织附着[5]。

在牙冠上粘接正畸部件,应用链状皮圈、弹力线或结扎丝牵引助萌,正畸部件粘接是否牢固是矫治成功的关键[1]。对于前牙埋伏位置深,牙齿移动距离大、时间长,故矫治中还应避免大而持续的矫治力,术中预先测量托槽所能承受的张力值非常重要。同时研究表明,正畸后的牙根吸收较为常见,大部分正畸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是可接受的,但有一部分(1.3%)牙齿出现重度根吸收,主要分布于上前牙[5],故牵引力应小于预测的力值,以免引起牙根的过度根吸收,并且适当的牵引力可刺激根周骨组织的增生,有利于牙齿的萌出和牙根部的继续发育[6],同时牵引力应轻柔持续,既要确保有效的牵引力和可靠的牵引方向,又要避免快速牵引。每次复诊要检查牙齿情况及时调整牵引方向,控制牵引速度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助萌时间以3~6个月为宜。

牵引埋伏牙时合理的支抗设计,阻止支抗丧失或提供足够的支抗是成功的关键。在牵引过程中使用0.019×0.022不锈钢丝为主弓丝,以维持牙弓形态,并且在缺隙处使用0.012镍钛推簧维持间隙,并防止邻牙倾斜。所使用的托槽、结扎丝必须灭菌,翻瓣导萌术后的炎症,可以引起边缘骨丧失和附着龈退缩,引起牙根的吸收和粘连,注意手术中不要损伤邻牙,在牵引过程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保持口腔卫生,严格控制菌斑和局部炎症的发生也相当重要。

综上所述,翻瓣导萌术目前是较为完善的联合治疗方法,它安全可靠,即保存了自然牙列的完整和功能,符合生理学和美观的要求,又提高了埋伏阻生牙的保存率。

[1] 陶宠美.直接粘接正畸附件矫治埋伏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1,16(4):214.

[2] 姜若萍.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1,8(3):108.

[3] 道健一,久野吉雄,野间宏,张晓光主译.彩图临床口腔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65.

[4] 邱美芳,效海兰,裘军,等.手术导萌与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6):561.

[5] Chaushu S,Brin L,Ben-Bassat Y,et al.Periodontal status following surgical-orthodontic alignment of impacted central incisors with an open-eruption technique[J].Eur J Orthod,2003,25(6):579-580.

[6] 沈文杰,沈怡民,查振,等.埋伏牙囊变的临床与病理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2):108.

[7] 张波.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手术导萌和改良前方牵引的正畸治疗[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25(2):74-75.

猜你喜欢

托槽牙冠牙根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治疗效果的比较
微型种植钉压低过长牙后牙根吸收的CBCT观察
操作方法对正畸托槽脱落率的影响
正畸托槽脱落后两种底板处理方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