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体会

2010-02-10冯兴建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2期
关键词:神经炎风邪川芎

张 强 冯兴建

面神经炎即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认为是面神经及组织发生特异性炎症水肿,使面神经在神经管内受压迫造成,多以一侧面颊筋肉迟缓为主要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病前多有受风寒或上感病史。中医学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真中风”等,俗称“吊线风”。并认为本病乃因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流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轻者治愈,重者疗效较差且疗程较长,甚至留下后遗症。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分期论治,辨证选方

本人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观察,把面神经炎分为急性期(病程2周内)、恢复期(2周至半年内)、后遗症期(半年以上),并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的不同,辨证选方。

1.1 急性期重在祛风解毒,通经活络

本病急性期系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脉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筋肌纵缓不收所致。《医林改错》记载:“若壮盛者,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乃受风邪阻滞经络症。”《内经》曰:“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正如前贤所云:“风为百病之长”,“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风邪为致病先导,四季皆可伤人,致病有发病快的特点,且多有兼夹,或夹风热,或夹风寒,尤以兼夹风热为多。此类患者口眼歪斜、言语欠清,多伴耳后乳突压痛,溢泪,塞食,漱口漏水,恶风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缓。其病机为络脉空虚,风热内侵,毒癖内聚,脉络不通,筋脉弛缓,故见诸症。治疗应以清热祛风、解毒通络为大法。方选银翘散加减:金银花30g、连翘30g、荆芥穗15g、薄荷15g、牛蒡子15g、黄芪30g、鸡血藤30g、丹参30g、川芎25g、防风12g、甘草6g。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穗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效,黄芪配鸡血藤、丹参、川芎有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兼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之意。如患者兼见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属风寒者,可在本方基础上酌加羌活、独活、桂枝等药以协辛温散寒,舒筋通络之效。

1.2 恢复期重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此期患者因风邪外袭、毒痕未去,稽留经络,或因失治误治,面部经络气血进一步痹阻不通,导致气血津液循行失常,聚而成痰留而为瘀,可见口歪眼斜,塞食,漱口漏水,纳食无味,眠差,舌质暗,苔白腻,脉涩。故本期病机关键在于痰瘀阻络,治疗重在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方选牵正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全蝎10g、僵蚕20g、白附子10g、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2g、红花15g、川芎25g、蜈蚣2条、白芥子10g、胆南星6g、甘草6g。方中全蝎、僵蚕、蜈蚣为虫蚁血肉有情之品,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搜剔络中深潜之风邪,合白芥子、胆南星共凑祛风化痰之功,黄芪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有益气活血通络之效。

1.3 后遗症期重在滋补肝肾,养血通络

此期患者可部分遗有面肌挛缩或抽搐,前者表现为病侧鼻唇沟的加深,口角被拉向病侧,眼裂变小,易将健侧误为病侧;后者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紧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影响正常工作。少数病侧还可出现“鳄泪征”即进食时病侧眼流泪。此期患者病程已久,邪祛本虚,故病机关键多为肝肾亏虚、血虚失养,治疗乃重在滋养肝肾,养血通络。方选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2g、炒山药3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川芎25g、川牛膝25g、白芍25g、赤芍25g、制首乌15g、天麻12g。本方经临床验证,对损伤的面神经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2 针灸疗法,综合治疗

在急性期不宜使用针刺治疗,因其会激惹病变神经,加重神经组织的水肿,延缓水肿的消退,从而影响预后。而急性期过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开始改善,为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和加强肌肉的收缩,此时可给予患侧针灸治疗,并可用电针刺激,通电量以耐受为度,局部中等刺激,远端强刺激。针刺取穴:地仓透颊车、攒竹透丝竹空、阳白、四白、头维、牵正、翳风 、颧、合谷、足三里。患侧加灸,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电针每日1次,每次留针20min;并每隔3d取健侧头维、太阳、地仓、颊车等穴位电针1次。恢复期可应用按摩患侧面部每日2次,每次10min,有助于改善循环,促进神经修复,防止面肌萎缩、挛缩具有很好的效果。

3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在急性期给予足量的激素冲击治疗,可促进炎症的消退,水肿的吸收,减轻面神经的受压,改善缺血状况,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一般给予泼尼松30mg,每日晨起顿服,1周后逐渐减量,用药时间约为10d。对于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可适当减量,并加大原发病治疗药物的用药量。另外,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7~14d,以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给予肌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B630mg、辅酶Q1010mg,1次/d,用药约14d,以改善神经营养代谢助神经功能的修复。此外,可采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以保护暴露的角膜,防止发生结、角膜炎等。

4 讨 论

临床上根据以上治疗原则,绝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且明显缩短了病程,基本上阻断了进入后遗症期的机会。为患者解除了疾病折磨的痛苦。

猜你喜欢

神经炎风邪川芎
视神经炎的悖论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