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对策

2010-02-10沈文炯侯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8期
关键词:输液器溶性砂轮

沈文炯 侯建华

上海市利群医院(200333)

静脉输液是把较大剂量的注射液通过输液器具等直接由静脉滴注入体内的一种给药方法。该方法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为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近年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而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概念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是注射液体中存在的不溶于水、不能被代谢、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杂质。我国2005版《药典》规定,显微计数法:①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直径>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2粒,直径>25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粒。②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共试品容器中,含10μm以上不超过3000粒,含25μm以上不超过300粒[1]。

2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2.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

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车间环境、生产设备、容器、配制输液的水质等达不到国家要求规定的洁净程度,可引起微粒污染。

2.2 加药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

整个加药过程是产生最多不溶性微粒的环节。首先,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切割安瓿时砂轮与玻璃摩擦,会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切割越长,玻璃碎屑就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会随之增加[2]。用75%酒精棉球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酒精棉球再次消毒,此时砂轮上挂有很多棉絮纤维,是造成微粒增高的原因。安瓿用砂轮切割后,直接掰开,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碎屑吸入药液中,造成微粒污染。其次,配药时,针头经液体瓶塞穿刺,容易将针头切面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溶解注射用无菌粉末,需多次振摇,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针头大小及锐利度与微粒污染程度有关,一次性针筒在加药时反复使用多次,污染率随之增高。另外,加药操作前护理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或手清洁后擦手不当造成二次污染,也可造成不溶性微粒;药物配伍后,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物理或化学变化,药物的稳定性发生变化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

2.3 环境空气污染产生的不溶性微粒

加药区域的空气污染和空气质量问题可导致浮尘微粒增多,空气中含菌量与室内人流、物流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呈正比关系[3]。物体表面、人体表面或地面带有含菌尘土可随走动、更衣、铺床和卫生清扫等活动散布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空气的污染。这与加药环境的开放程度,空气消毒的效果,工作人员进出加药环境的次数,加药工作台的清洁程度有关。

3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3.1 形成肉芽肿

异物微粒侵入组织由于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红细胞聚集在微粒周围使体积增大,形成肉芽肿。肉芽肿是一种增生反应,它可发生在肺、脑、肾、脾、心、肝、眼等部位。少数肉芽肿对机体影响不大,但大量肉芽肿的发生可直接干扰重要脏器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3.2 血管栓塞

人体中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μm,所以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引起机械性堵塞或由于红细胞黏附在微粒表面,造成血管栓塞,导致水肿和炎症,并造成循环障碍,形成血栓和静脉炎,从而引起心、脑、肺和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这些微粒可能会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甚至会直接危及生命[4]。不溶性微粒若引起脑血管栓塞,可引起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若引起眼底血管栓塞,可引起眼底血管缺血,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若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脏疾病;若引起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组织缺血,从而引起肾性高血压;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比成人要细,再加上自身免疫功能较成人低下,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较成人更为严重。

3.3 静脉炎

静脉输液中若有微粒异物存在,给药后由于微粒刺激静脉壁引起静脉化学或机械性伤害,人体另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就是引起静脉炎。

3.4 热样反应

由于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联合用药品种过多[5],则可因各种药物致热物质累加和不溶性微粒增加而导致各种微粒等热原污染,液体或液体质量检查不严格引起患者高热、寒战等一系列热原反应。

4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预防对策

4.1 提高制剂的纯度

在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改良生产工艺、提高其纯度、减少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产生[6]。

4.2 建立静脉配制中心

在完全暴露或半暴露的治疗室中配制静脉药物,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增多,封闭式的层流超净操作台对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7]。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仅可以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提高输液安全性,在操作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特殊药物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建立一个合理规范的静脉配制中心,能改善现有静脉药物的配制环境,是提高输液质量,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期对室内空气、操作台、医务人员手采样作监测。

4.3 人员管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药物准备、加药、注射时要做到规范操作。各项操作前均要求“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洗手后用擦手纸进行擦手。加药时要一瓶一针筒,不可重复使用一次性针筒。为患者注射时,严格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连续静脉注射要求一人一止血带,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4.4 用物准备

目前有很多医院在加药时,选用的输液器及一次性针筒是斜孔针,这种针在擦入橡皮瓶塞时会切下橡胶微粒甚至肉眼能见的颗粒,增加危害性。可选用侧孔针,来减少这些微粒的产生。在砂轮的准备上,可将原来用75%酒精棉球消毒砂轮后切割安瓿,切割处及颈部用75%酒精棉球再次消毒法,改为将砂轮浸泡在75%酒精的玻璃器皿中15min后,待干备用,此法既减少了割锯安瓿前消毒砂轮的操作程序,更主要的是能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法引起更多的微粒。

4.5 减少不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配合医师查房,运用药学服务,可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配伍禁忌。加强医护人员对药品理化性质、药品与输液配伍变化等药学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不要盲目认为静脉输液是最好的治疗手段,而忽略了其中含有不溶性微粒的一面,忘记事物的两面性。

4.6 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使用

精密过滤输液器和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的不同是过滤器的材料和工艺不同。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一种选用双层过滤介质结构的输液器,纳污能力强,过滤精度高,微粒滤过率达95%,不产生异物脱落,可有效的阻止微粒对人体的伤害。

随着人们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认识与关注不断的提高,对其所致的潜在性危害以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已经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要降低不溶性微利的发生率,药品生产、使用、医疗护理及医疗器械等部门均应高度重视,加强监控和管理力度。医、药、护三者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61.

[2]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安瓿切割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4.

[3]吴雪梅,黎奔,李丽清.应重视医院输液器具不溶性微粒的监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5):237.

[4]赵静,方新林,孟力.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13.

[5]汤韧,张宜.注射剂配伍后不同粒径性微粒倍增现象[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64.

[6]徐向荣,李岩.30种静脉用针剂药物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首都医药,2000,7(3):30–31.

[7]杨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6):375.

猜你喜欢

输液器溶性砂轮
输液器的秘密
不同加载作用下砂轮片破裂失效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的数控磨床砂轮架主轴热特性分析
磨床砂轮修整器的改进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转塔式砂轮架B轴回转机构设计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门诊输液室精密输液器的临床使用体会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