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
2010-02-10彭涛
彭 涛
骨折手术后需一定时间卧床休息,限制了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护理不当,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发生挛缩及粘连及一些常见的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骨折术后康复[1]。因此,骨科术后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38例,骨盆骨折13例,胸腰椎骨折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d。
1.2 方法
1.2.1 心理教育
由于受骨折困扰,患者既对手术的期望很高,又因不了解手术过程和结果而产生忧虑,恐惧心理。生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应激状态的延续会破坏人的生化保护机制,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2]。骨折患者因肢体活动功能受限,且又有术后伤口疼痛,患者喜欢采取保护性姿势而反对进行适当活动。另外,骨折患者由于疾病特点,各项操作,如换药、复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手术等都会增加患者的许多痛苦,加上生活不便、切口疼痛,也会使患者害怕接受治疗,这些都容易致患者难以恢复功能。有少数患者因未进行及时有效锻炼出现关节僵硬,不得不再次手术。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针对那些极度失望、自悲、不合作的患者,应通过护士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度过心理障碍期,逐渐改善错误的心理和行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积极配合,无紧张、恐惧、疼痛,从而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2.2 常规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以及患肢局部活动感觉情况,远端血液循环状况;并根据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围术期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2.3 康复方法
在手术前就应指导骨折患者开始训练,除骨折部位上下关节外,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主、被动活动练习如上肢以握拳为中心;下肢以运动踝关节为中心。在确定手术方式后,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训练。当然,术后功能锻炼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对关节活动障碍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行康复训练前,要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等情况。当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稳妥的固定,不需再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一般在术后治疗并获得稳妥的内固定,不需要再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一般在术后数天,手术疼痛有所缓解后,即应开始功能训练,手术的好处在于提供了早期锻炼的机会,避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护理人员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及康复医师共同拟定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术后要求患者除受伤部位以外,只要是可以主动活动的部位都要进行活动,有禁忌证的除外。如肩部进行耸肩及作肩的各个方向的活动;脚趾分开并拢;手指反复屈伸;臀部、腹部反复收缩活动等。对不能主动活动的关节要进行被动活动,制动部位的肌肉要作等长收缩运动。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3]。
无论哪种关节活动均应注意动作柔和、平稳,循序渐进,不应妨碍受损组织愈合或加剧患者疼痛。肌力训练应先进行肌力检查,对不同肌力等级的患者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传递冲动训练、免荷训练、抗阻训练等。
2 疗效观察
2.1 评定标准 (改良的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康复评价是将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康复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康复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康复护理的效果、质量做出评定的过程。康复护理效果的评价核心内容是患者的功能和身心健康的改善情况。我们采用改良的骨折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整个外骨痂呈棱形连续,密度一致,并通过骨折线,但不如皮质骨致密。内骨痂较薄,且被骨皮质及外骨痂覆盖,常不易显影。骨折端由于骨坏死,骨质被吸收,骨折线或隐约可见,或者模糊。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min,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min,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1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以上②、④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健侧和患侧肢体周径,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肌力(MMT),关节ROM改善度数=治疗2个月后的关节ROM—治疗前的关节ROM。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患者用这11个数字表达出疼痛程度,数值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
2.2 疗效标准
优: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肢体周径增加>1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30°,屈伸肌肌力5级。良: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75%,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肢体周径增加0.5~1cm,关节活动度增加15°~30°,屈伸肌肌力4级。差:骨折愈合延迟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50%,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肢体周径增加<0.5cm,关节活动度增加<15°,屈伸肌肌力3级以下,肌肉萎缩明显。
2.3 治疗结果
89例骨折患者中7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3个月时根据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良率91.3%。
3 讨 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效果与骨科康复密切相关。骨折的康复治疗必须围绕功能恢复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临床处理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程序。当采用石膏等非手术的外固定措施时,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前提下,应早期进行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和骨质疏松等骨折病的发生;未经固定的关节应早期活动,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为消除肿胀、控制疼痛、减少肌肉痉挛,应注意局部处理;在复位固定稳妥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功能训练,以早日完满地恢复功能。不正确的康复措施可能导致手术成功后患者运动功能仍无法恢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现代骨科康复的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康复过程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护理策略,骨折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3]。
大多数骨科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在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骨科康复应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因此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在出院前要强化患者对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进行考核,使之能独立完成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效果的随访和门诊复查,及时掌握患者的康复疗效,并修订康复方案。此外,除锻炼关节外,骨折中、后期鼓励患者逐渐进行全身活动,改善患者整体机能,并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4]。
[1]王琳,李冬梅,石荣光.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3-84.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74-75.
[3]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6-38.
[4]徐燕.康复护理高级教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