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与护理
2010-02-10郑桂贤邓殿丰
郑桂贤 邓殿丰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136502)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短期大量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引起患者出现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为在生产农药或使用农药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防护不周,或因误服、 自服摄入被杀虫剂污染的食物等均可引起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分轻、中、重三级,尤其是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我们医护人员共同责任。
1 临床资料
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科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3例,其中男28例,女45例,年龄在16~76岁。其中31例自服农药,有自杀行为,均来自农村。
2 治疗与护理
2.1 迅速清除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2.1.1 立即撤离中毒环境,脱去被污染衣服,用清水或1%~2%NaHCO3溶液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指甲、毛发等。禁止用热水及酒精处理,以免血管扩张加快毒物吸收。眼部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
2.1.2 食入性中毒患者立即彻底洗胃,宜用粗胃管将胃内容物抽完,再注入温清水灌2%~4%NaHCO3溶液反复洗胃,每次灌洗量不宜过多,以200~300mL为宜,直到洗出液清晰无农药味为止。但需注意,敌百虫中毒时禁用碳酸氢钠洗胃,因敌百虫遇碱性液体,可迅速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对硫磷中毒,如1605、1059、3911、乐果等,禁用高锰酸钾洗胃。因高锰酸钾可将其氧化成毒性更大的对氧磷。洗胃后洗胃管最好保留胃内12h,应反复洗胃,以防洗胃不彻底。洗胃后可从胃管内注入500g/L硫酸钠30~50mL导泻。禁用油类泻剂。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特效解毒剂,并观察用药疗效。①抗胆碱药:最常用药物为阿托品,应足量、早期、反复给药。阿托品用量应根据中毒程度决定,轻度中毒可皮下注射阿托品1~2mg,每1~2h一次。中度、重度中毒可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轻重阿托品1~10mg,间断给药,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达到阿托品化为止。阿托品化是阿托品疗效指标如患者可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音减少或消失,心率达90~10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者开始苏醒。注意防止阿托品过量引起中毒,若发现瞳孔极度扩大,体温超过39℃,心动过数,脉搏超过160次/分,患者出现狂躁、谵语、幻觉、抽搐昏迷,常提示阿托品中毒,应立即通知医生停用阿托品。②胆碱酯酶复能剂:及早使用,首剂足量,反复给药,常用解磷定、氯磷定,还有双复磷。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内吸磷、对硫磷、甲拌磷等中毒的疗效好。双复磷对敌敌畏、敌百虫中毒疗效好。需注意解磷定、氯磷定不可于碱性药配伍,并注意其不良反应,防止过量中毒。一般不良反应有短暂的头晕、视力模糊或复视、血压升高等。解磷定剂量较大时,可有口苦、咽痛、恶心,注射速度过快可致暂时性呼吸抑制。双复磷不良反应较明显,用量过大,可引起室性早搏、室颤或传导阻滞。中、重度中毒时,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药宜合用,二者有协同效果。
2.3 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肩下垫高,使颈部伸展,以防舌后坠。同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呼吸道梗阻而窒息,必须时行气管切开。呼吸停止时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尊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4~5L/分),并给予阿托品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当出现烦躁、抽搐时,可注射安定或给予水合氯醛等。忌用吗啡、巴比妥类呼吸抑制剂。
2.4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合并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每15min检查记录生命体征一次,注意意识状态变化。同时,观察痰量、咳嗽、胸闷情况及痰的颜色,防止急性肺水肿,急性及脑水肿的发生。病情好转后,更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反复。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是:毒物清楚不彻底,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剂用量不足或阿托品维持间隔时间太长,停药太早所致。因此,患者神志清醒后,应继续观察3~5d。护士不仅要熟悉“阿托品化”指标,也要熟悉病情反复的临床表现。即患者神志清醒后再度昏迷,肺水肿窒息或呼吸心跳停止。尤其需要掌握病情反复的早期表现。一旦症状复发,应及时救治。
2.5 重视口腔护理。由于禁令、进食减少,发热,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口腔内易迅速繁殖,引起口臭及口腔并发症,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所以,加强口腔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每日两次。
2.6 饮食护理
对口服中毒患者,由于有机磷对食道及胃黏膜的刺激,加之洗胃插管对食道及黏膜的损害。因此,患者饮食宜从流质开始逐步过度为半流质软食。如患者感到腹部不适,可给予氢氧化铝凝胶口服。
2.7 心理护理
尤其对自服农药有自杀行为的患者,我们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当他们清醒后,因其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常采用自行拔掉输液针、输氧管、头撞墙或床边、割脉、跳楼等过激行为,我们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加强巡视,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不给患者再次自杀有机可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