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眼肌麻痹(附3例报道)
2010-02-10李琼林
李琼林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太和中心卫生院五官科(629200)
射洪县太和中心卫生院五官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3例痛性眼肌麻痹,又名Tolosa-Hunt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收到满意效果,3例患者均愈后随访观察1年无复发。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在32~54岁,平均年龄28.6岁。病程7~22d,平均病程9.7d。其中2例在发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当时已服药治愈。1例在发病前18d曾患牙周炎(较轻,当时服药4天而愈)。本组3例发病前20d身体健康,无眼疾,无颅内病变及全身重大疾病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为单侧,第一次发病,突发性眶周部呈针刺样拽痛或持续性针刺样钻痛感,伴有复视、眼外肌麻痹等症状及体征,结膜轻充血。1例左眼瞳孔散大4mm左右,眼球转动自如。2例疼痛向额部放射,1例并有向头额部爆炸样疼痛。3例均呈持续性疼痛长达5~7d。其中2例发病后2d出现复视,1例4d出现复视。3例均有单眼外直肌麻痹,提上睑肌不完全性麻痹,复视持续在5~7d,平均4d,疼痛减轻后而复视消失。本组3例视力、眼压、眼底、血常规生化检查、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及颅脑CT检查正常。
1.3 治疗方法
3例均每日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0mg+生理盐水250mL及其他抗炎、维生素C、抗病毒、血管扩张剂药物。3例患者因有感染病史,故配合抗炎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2 结 果
3例患者均用本方案治疗后,症状、体征逐日好转,5~7d治愈。出院后口服丹参片,地巴唑及维生素类药物,巩固治疗1周。随访观察1年无复发。本组病例是否与感染性疾病及精神因素有关,无较多临床资料证实,还待进一步探讨。
3 讨 论
该病先由Tolosa于1955年首次提出,Hunt再次报道,并订出诊断标准[1]。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它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是海绵窦,临床表现以眼球和眼眶周疼痛相伴随Ⅲ、Ⅳ、Ⅴ脑神经麻痹,MRI检查常表现为眶上裂区斑片状或小结节状异常信号,患者海绵窦增大、增宽,眶上裂和海绵窦邻近的颞叶脑膜局部性受累。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2]。该病在临床中较少见,易误诊误治,但诊断并不难。应与急性眼肌炎,重症肌无力,眶尖综合征,蜂窝织炎,眶、颅内占位性疾病,血管性因素疾病,眼外肌麻痹等相鉴别。治疗时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症状消失,逐渐减量,疼痛及其它症状明显者予以对症治疗。本组3例患者因有感染病史,故配合抗炎抗病毒及维生素类药物取得疗效。本病是否与感染性疾病,及精神因素有关,无较多临床资料证实,还待进一步研究。
激素对该病有特效,常以激素治疗为主,对该病也可用激素作诊断性治疗,配合抗炎、抗病毒、维生素B族等。通过3例临床治疗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快,能较快解除患者痛苦,疗程短,费用低,治愈率高。本组随访一年无复发。
[1]杨金升,韩筱玉.疼痛性眼肌麻痹(附10例报告)[J].实用眼科杂志,1987,5(4):233.
[2]刘文.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