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27例CT诊断
2010-02-10刘洪涛
刘洪涛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放射线科(100076)
中央型肺癌又称中心型肺癌。癌肿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在肺癌中发生率最高。也有人将肺段支气管甚至4~5级小支气管发生的癌也称为中央型肺癌[1]。此癌病理组织学上多为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症状出现早,病情较重,远端肺组织易合并感染和肺不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肺癌的临床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早期肺癌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一旦发现明显临床症状多数已经肺癌晚期,因此提高临床辅助检查对肺癌的特异性诊断对提高肺癌的早期确诊具有巨大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系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5例,女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8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4年;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痰血、发热、胸痛症状。
1.2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1600C型CT扫描仪进行肺部扫描检查,层厚5mm,螺距1~2,扫描范围较大时采用较大的层厚及螺距,显示局部较小气道或小范围扫描时采用较薄的层厚及较小的螺距。
2 结 果
本组27例患者CT检查均呈现两种表现即: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和直接征象。
3 讨 论
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上的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主要有2个方面:①直接征象:支气管狭窄与阻塞,以及肺门肿块。②间接征象:癌肿远端的阻塞性炎症与阻塞性肺不张。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改变更为直观。有助于以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为主要表现的早期病变的定性诊断,也可对肿瘤沿支气管侵犯范围做出比较准确的定量诊断,如癌肿近端至气管隆突的距离,气管及对侧主支气管有无受累等,对于癌肿的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极为有利[2]。正常人双侧肺的脏层胸膜的反折处包裹着支气管和血管的蒂,与纵隔相连续。这个蒂中包含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和神经。肺门结构的特点是,在这一狭窄的空间中存有紧密接触的各种解剖构造。这就给CT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肺门部肺癌,也极容易造成与之相邻的血管和淋巴结的浸润。
3.1 间接征象
中心型肺癌的早期表现是其间接征象即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及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癌组织向管腔内生长为主时,更易于早期出现。因此,了解间接征象对于中心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及段以上的大气管,发生气道阻塞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的狭窄等。本组27例患者16例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炎,肿瘤在气道内生长,阻塞远端分泌物排出不畅继发感染,导致相应部位的阻塞性炎症改变,CT检查表现为局部斑片状或符合肺叶肺段的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形成肺脓肿,肺门部可见肿物,支气管远端可见黏液嵌塞,形成支气管铸型;11例患者发生阻塞性肺不张,气道完全梗阻引起肺叶或全肺不张,肺体积缩小,叶间裂出现移位征,相应的支气管根部有肿物向外突出。总之,CT较常规X线更为敏感而准确,尤其是薄层扫描或HRCT。最早表现为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加重后为肺不张,甚至可有支气管扩张和脓肿形成,而阻塞本身也可使局部分泌物潴留形成支气管铸型(黏液栓)[3]。
3.2 直接征象
多见支气管狭窄与阻塞以及肺门肿块。管内型及管壁型生长的癌肿易于早期造成支气管壁增厚,表现为管壁增厚及粗细不均,呈串珠状。管腔狭窄主要见于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等管径较大的支气管。狭窄的形状可以不规则:呈偏心性,癌肿自一侧壁向管腔内突出,也可以规则。癌组织围绕支气管环形浸润时可表现为管壁环形增厚及致管腔狭窄。支气管阻塞多伴有软组织肿块及肺不张。腔内型生长的癌肿易于造成支气管阻塞,在同一病例的不同层面,可见近端支气管狭窄。远瑞阻塞时支气管影消失,代之以软组织影。CT检查可见本组23例患者受累的支气管截断,呈杯口状、鼠尾状,4例患者可见管腔内肿物,即肺门肿块,肿瘤组织穿透支气管壁在血管支气管鞘内及淋巴结内浸润,并侵入肺组织,形成肺门肿块;2例患者表现为肺门淋巴结与之融合,形成结节状,边缘不规则,有分叶和毛刺。
[1]戴美云.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30例中央型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130.
[2]黄宝泉,郑悦.64排螺旋CT评价中央型肺癌气管、支气管及肺门血管侵犯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1981-1984.
[3]陈岩,陈杰.50例早期肺癌的CT诊断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44-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