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扫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2010-02-10钱元寿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5期
关键词:纵膈放射学肿块

钱元寿

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311600)

1971年Godfrey Hounsfi eld发明CT以来,其卓越的内部解剖结构显示能力很快被誉为是巨大的技术进步,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放射诊断成像设备。被公认为是一种“三无”(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一好”( 图像质量好)“一高(诊断价值高)”的崭新肿瘤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使外科医师及医护人员能够更加自如、直观地从CT扫描的图像中获取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这是在肿瘤的放射诊断领域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减轻了癌症患者在以往肿瘤诊断中的痛苦。

1 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CT扫描技术对各系统肿瘤的诊断、扩展和转移的观察极为准确有效。应用较广泛的是头颈部肿瘤、肺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血管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

利用CT扫描技术对颅脑疾病进行检查,特别是对脑瘤的定位及定量诊断,诊断结果有效、快速、准确。数据显示,利用CT扫描技术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垂体瘤、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诊断,其准确率可以高达98%[1]。脑组织为单一动脉供血模式,发生脑出血时,出血部位的吸收系数比周围脑实质要高,利用CT灌注成像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且影像清晰明亮,能很好地区分脑出血与脑血栓。一般肿瘤中CBF、CBV和PS高过正常组织,高分级胶质瘤的ICBV明显高于低分级的ICBV[2]。肿瘤的轮廓和侵及范围可通过血流灌注图和表面渗透图显示出来。

CT扫描技术对腹部病变也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通常对肝、胆、脾、胰、肾脏、肠道、盆腔内器官感染、肿瘤等进行诊断,并且该方法已获得医师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公认。如CT可以在肝硬化患者中检测肿瘤血管的生成、检测肝转移瘤发生的比率等,该技术特别对实质性病变,如肝、脾、胰及肾等病变的诊断效果非常好。同时还能查出大部分原发性或继发性、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存在与否;在对纵膈肿瘤的诊断中,尤其是鉴别纵膈肿瘤的实性、囊性或者脂肪性,CT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CT图像,能准确、清晰地显示脏器的解剖形态及实质结构;一些<0.5cm的肿瘤也可能会被漏诊而成阴性结果,但并不能说明没有转移灶的发生,而对于一些弥漫性的病变,CT诊断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CT也有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发生。

CT在胸腔及脊柱疾病的诊断价值也得到一致认可。通常对肺内肿瘤、纵膈、胸腹肿瘤、转移瘤等具很好的诊断效果。通过CT扫描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胸腔或者脊柱的结构以及各种占位性病变,对于一部分病例来说,也可做出定性诊断,从而基本上取代繁琐的放射造影检查。在临床实践中,CT能有效地提高胸部疾患的诊断率,如可以通过肺部肿块血流灌注的信息来鉴别肺部良恶性肿瘤,同时对判断肿瘤向骨内或者骨外发生发展也极为有效。CT扫描还能观察病灶附近淋巴结受侵的情况及周围脏器的转移情况,对鉴别软组织中是否具有肿瘤的存在以及肿瘤对邻近组织的侵蚀影响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CT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2.97%,对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检出率均较高,而对于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和卵巢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3]。

在临床中,脾血管淋巴管瘤非常少见,容易误诊为淋巴瘤、血管瘤或者其他的转移性肿瘤,而采用CT扫描技术则可以将其很好的区分,以避免误诊。如脾血管瘤可以表现为囊性或实性肿块,但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含有囊变区的实体性肿块;平扫时,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表现为低密度或者等密度,海绵状血管瘤则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其实体部分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而增强扫描时,脾血管瘤多表现为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的结节,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花斑样强化[4]。

有少数肿瘤CT检查阳性率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由于正常组织生理摄取较高(大脑皮质的高摄取干扰对低级别脑肿瘤的诊断)、诊断物质未被组织摄取而通过泌尿道排泄(干扰肾、膀胱癌的诊断)、一些肿瘤细胞实质太少(肾透明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

2 CT临床诊断应用新技术

2.1 血管造影技术

CT血管造影以螺旋CT扫描为基础,螺旋CT的扫描速度更快,皮层也更薄,三维立体重建图像快速、直观,并能在血管内造影剂高峰期获得大量的薄层扫描图像,而显示出血管的内部解剖细节,无创伤、快速、有效,是一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发展前景的影像诊断方法。目前,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多用于颅脑及腹部的血管造影,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瘤及腹部肿瘤,探寻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找出病因病机。

2.2 CT引导技术

作为一种导向工具,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深部肿瘤位置,而进行诊断。例如在CT引导下胸部经皮穿刺活检术对确定体部肿瘤病变性质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对不能明确病理诊断的深部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术已成为放射学领域的重要的诊断技术,并且已成为肺部肿瘤及肿胀诊断和鉴别的有效方法之一。

[1]王运来,陈菊梅,郝晓东.CT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1):47-48.

[2]梁宇霆,马大庆.CT灌注成像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363-366.

[3]周天民,李勇.CT与B超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中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4):526-528.

[4]丁国军,王加伟,徐雷鸣.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8):1062-1064.

猜你喜欢

纵膈放射学肿块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纵膈内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