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下颌第二磨牙拔除用于正畸错牙合的效果分析

2010-02-10杜申钊王钊苏萍周峰

中外医疗 2010年28期
关键词:减数前牙磨牙

杜申钊 王钊 苏萍 周峰

(1.南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河南南阳 473009; 2.南阳市口腔医院 河南南阳 473000)

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拔除77并固定正畸器进行正畸治疗,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情况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共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14.2~19.1岁(13.8±0.6)岁。病例纳入范围:明显Ⅲ类骨面型;Ⅲ类凹面型侧貌,高角型,有时并前牙开牙合;66近中颊尖咬合在77颊沟;X线片示存在88存在;下颌无法自行后退;拥有患者病例资料和所有检查结果;患者拒绝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同意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在拔除77后采用固定正畸治疗,疗程为1.9~2.9年,(2.3±0.5)年。

1.2 方法

分别于正畸开始与结束时行颅侧位片检查。测量项目:常规的头影测量;Panchers头影测量。确定snPg'审美线:软组织颏前点(Pg')与鼻下点(sn)连线。LL-SnPg'距:snPg'审美线至下唇凸点(LL)的垂直距离;Sn-Pg'审美线差距:snPg'审美线至UL-snPg'距上唇凸点(UL)的垂直距离;UL-SnPg'距与LL-SnPg'距的差值。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正畸效果正畸后磨牙及尖牙关系都达到中性,前牙反牙合解除,达到正常情况。患者的软组织侧貌状况改善明显,由Ⅲ类凹面型治疗为I类面型。

(1)正畸治疗前后比较,在骨性变化中,正畸治疗前上颌基骨位置、下颌基骨位置与上下颌骨关系与正畸后差异不明显。在牙性变化中上颌切牙、腭平面角与下颌平面角在正畸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在下颌切牙正畸治疗前为(-1.9±4.1)mm,正畸治疗后(-6.1±3.9)mm,差值为(-4.1±1.6)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磨牙正畸治疗前为(-28.1±4.1)mm,正畸治疗后(-29.9±4.9)mm,差值为(-2.9±6.1)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颌平面角正畸治疗前为(19.9±4.9)°,正畸治疗后(22.9±7.1)°,差值为3.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在效果上证实了颌平面逆时针旋转。

(2)所有患者正畸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上颌中切牙角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上下齿槽座点与鼻根点所成角在正畸治疗前为(-4.1±2.9)°,正畸治疗后(2.7±2.3)°,差值为(1.5±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角正畸治疗前为(-119.3±7.1)°,正畸治疗后(112.3±6.9)°,差值为(2.1±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L至SuPg'审美的垂直距离正畸治疗前为(5.6±1.9)mm,正畸治疗后(5.9±1.9)mm,差值为(0.9±0.9)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L-SnPg'审美线差距正畸治疗前为(7.9±1.9)mm,正畸治疗后(5.9±1.9)mm,差值为(-2.1±2.1)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L-Snpg'距与LL-Snpg'距的差值正畸治疗前为(-2.6±1.6)mm,正畸治疗后(0.4±0.9)mm,差值为(3.1±0.9)mm,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减数下颌第二恒磨牙结合固定正畸器正畸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与适用范围适用于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磨牙关系为近中至超完全近中,前牙反牙合,上下前牙排列较齐或轻度排列不齐。针对此种患者一般需进行上颌牙弓前移,下颌牙弓后移。并且上颌牙弓减数要重视,下颌牙弓一般要减数[1~2]。若拔除下颌两颗前磨牙或66,可有利于前牙反牙合的正畸,但无益于磨牙关系的调整,甚至可加重近中磨牙关系。如果减数77,不仅可为下牙弓的大幅度后移提供足够间隙,而且十分有利于近中磨牙关系的调整。我们采取减数77,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前牙反均正畸为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所有的尖牙关系和磨牙关系均由近中关系调整到中性关系。待88萌出后,保留了有效的自然牙列(上下牙弓各14颗牙)。

矫冶前后下颌前牙后移;上颌前牙前移,显示了前移的现象。Ul-SN角增加,差异不显著。Ll-MP角减少,说明下颌前牙舌倾斜移动,可能使下颌产生了后移的现象,从而使覆牙合覆盖关系、尖牙关系及磨牙关系改善明显。所有患者正畸前后都没有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正畸前后SN-MP角的变化小,OP-MP角增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面在正畸中发生逆时针旋转。这种改变可以使高度不调得到改善。

骨骼测量SNB角减小,ANB角明显增加(P<0.05),使正畸Ⅲ类骨面型改善效果明显,由Ⅲ类凹面型逐渐向Ⅰ类骨面型变化。但正畸后ANB角平均值仍为负值,患者完全达到Ⅰ类骨面型,从而证明骨骼改善程度差于牙齿。这说明非手术正畸治疗对骨骼畸形虽有影响,但效果相对局限[4]。同时侧貌改善对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正畸医生应充分重视此处。

软组织侧貌的凸凹与其下方骨性侧貌的凸凹并不相一致,因此很难准确说明与测量某一部位的软组织厚度,而且软组织覆盖厚度与颅面骨骼的大小相关,软组织平均厚度的个体差异很大[3]。而软组织测量项目改变较骨组织显著,说明患者软组织侧貌由正畸治疗前Ⅲ类凹面型转变为正畸治疗后的I类直面型。这与硬组织改变程度并不同步,说明在正畸治疗中软组织的显著改善对骨组织的有限变化有明显的补偿性。其机制并不清楚,但对非正畸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疗效评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采用何种颅面分析法,必须注意软组织侧貌的平衡与一致[4]。

综上所述,减数77结合固定正畸技术在正畸部分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有着很好的效果。其不但可以倾斜移动牙齿作用明显,而且能使骨骼出现有限地变化;对软组织侧貌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Ⅲ类凹面型转变为I类直面型。

[1]陈冰,赵翚,吴毓萍.拔除上颌第2磨牙配合颌外唇弓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8例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06,28(2):148~149.

[2]骆英,邵现红.第3磨牙矫治连同第2磨牙前移关闭第1磨牙缺隙的临床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05,7(7):745~746.

[3]葛元输,刘进,郭鑫,等.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十一)——拔除第2磨牙与拔除第1前磨牙后第3磨牙牙胚位置的对比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11):701~703.

[4]林久祥,谷岩.减数下颌第2磨牙矫治恒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探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9):537~541.

猜你喜欢

减数前牙磨牙
正确的差是多少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为什么有人睡觉会磨牙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不同正畸方法压低下前牙的疗效比较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非减数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