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加心理护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0-02-09成巧梅
成巧梅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在职研究生 郑州 450001
抑郁症是一种妨碍社会和躯体功能,较一些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更为严重的障碍[1]。它使人显著丧失正常功能,由于自杀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6%~10%[3]。因此,对其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单纯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护理的2组抑郁症病人疗效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符合美国DSM-IV抑郁诊断标准患者31例,其中门诊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7~46岁,平均38岁;住院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18~48岁,平均39.6岁。
1.2 心理治疗 向病人讲解Beck抑郁自评量表,并使病人理解和会用,治疗前让病人进行一次评估,治疗中的第1、2、3周均自评1次。所有病人均接受每周1次的心理认知领悟治疗。住院病人由有一定心理卫生知识的护师以上人员精心照料,随时向病人进行鼓励和与病人进行心理调解,并每周组织3次集体讨论和一般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每周组织1次集体文化娱乐活动。
1.3 药物治疗 所有病人应用赛乐特片20mg,qd,po;再加用一定的安神宁心类中成药,对入睡困难者,遵医嘱短期应用氯硝西泮2mg,qn,po。
2 结果
2组病人性别、年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根据Beck抑郁自评量表,门诊组16例病人中,治疗前轻度抑郁8例,中度抑郁6例,重度抑郁2例,治疗第1、2、3周自评结果分别为:轻度抑郁9例,9例和10例;中度抑郁分别为5例,4例和3例;重度抑郁分别为2例,2例和1例。其中,第2周有1例自评无抑郁;第3周2例自评为无抑郁。治疗第1、2、3周有效率分另为6%、12%和37%。住院组15例病人治疗前第1、2、3周自评结果分别为:轻度抑郁分别为9例,10例和8例;中度抑郁分别为4例,3例和2例;重度抑郁分别为2例,1例和1例。其中第2周有1例病人自评无抑郁,第3周有3例病人自评无抑郁。治疗第1、2、3周的有效率分别为6%、26%和46%,统计处理表明,2组病人第1周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和第3周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达6%~10%,且易复发。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众多,主要与人格、性情、成长过程和社会经历有关,而社会生活负性事件促发和诱发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也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专业人士称之为精神病学中的“心理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许多种类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可以治疗抑郁症。而药物加心理治疗更为有效,特别是对严重抑郁症患者,药物可以用来相对迅速地减轻抑郁症状,而心理治疗则教会患者如何减少抑郁症状。
目前神经生化研究表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脑内5-羟色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不足和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3]。赛乐特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提高脑内的5-羟色胺浓度,对改善抑郁有较好疗效[4]。结果表明,病房组综合心理疏导,精心护理,组织病人之间、医患这间、护患之间互相交流和结合做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使病人获得希望、利他感、共有感和人际关系的学习等,与门诊组比较,病房组病人自第2周以后,抑郁症状改善的快而充分,统计学表明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精心的护理、良好的周围环境和集体教育式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提早促进病人的好转和康复。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
[1] Wells KB , Stewart A , Hays RD, et al. The functioning andwell-being of depressed patiennts :results from th M M Medicaloutcomes study[ J]. TAMA , 1989 , 262 :914-919.
[2] Regier DA,Hirschfeld RM A,Goodwin FK,et al.The NIMH depression aw arensee,recognition,and scientific basis[J].Am J Psychiatry,1988,145:1 351-1 357.
[3] Grimsley SR,Jann MW.Paroxetine,sertraline and fluvoxamine new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J].Clin Pharm,1999,11:930-957.
[4] 党雷,索爱琴,向莉.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