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老年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护理
2010-02-09娄小平谭伟丽张世锋
娄小平 谭伟丽 张世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 郑州 450052
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是膀胱肿瘤手术后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灌注化疗药物达到局部治疗、防止复发的目的。我院门诊综合治疗部于2009-06~2009-12对70例老年膀胱肿瘤术后患者施行膀胱灌注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70例,男51例,女19例,年龄60~88岁,平均70.5岁。术后2周开始用丝裂霉素20 mg+生理盐水50 m l或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50 m l注入膀胱内。开始每周灌注一次,6~8次后改为2周一次,再6~8次后改为每月一次,维持1.5~2年,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定期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旦患病,常表现为焦虑、恐惧。这些心理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1]。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说明术后灌注化疗的目的、操作程序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防范措施,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获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接受膀胱灌注的依从性。
2.2 灌注前准备
2.2.1 患者准备:嘱患者灌注前4 h少饮水,灌注前2 h禁饮水,灌注前排净尿液,减少尿液对药物的稀释。首次灌注的患者,护士应详细讲解灌注后变换卧位及憋尿的方法和意义,以取得合作。
2.2.2 灌注药液准备:因术后膀胱容量明显减少,药液稀释过多,药物浓度太低,引起病人过早排尿,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药液稀释过少,药物浓度太高,可使药物刺激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因此,稀释药液一般以50 m l为宜。
2.3 灌注中护理 患者仰卧,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按导尿程序进行消毒,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右手扶住导尿管以防脱出,用左手掌按压病人下腹部膀胱部位,排出残余尿。将准备好的灌注液经尿管缓缓注入膀胱,注毕再注5 m 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尿管,以免药液残留在导尿管内。推药时速度要慢,以防尿管和注射器乳头衔接不紧,引起药物外漏。推药结束,反折导尿管末端慢慢拔出。
导尿管置入属侵入性操作,尤其是膀胱灌注初期,反复插管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护士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防医源性感染。
化疗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会阴部皮肤和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勿将药液与会阴部大小阴唇、阴囊等部位接触,以防皮肤、黏膜损伤。
2.4 灌注后护理 灌注后患者需卧床并憋尿2 h。协助患者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的顺序,每隔15 min变换一次体位,共2 h[2],以便药液与膀胱的各个部位充分接触。2 h后自行排空膀胱。
对有下尿路梗阻的老年患者,残余尿多,药物在膀胱滞留时间过长,加重膀胱刺激症状。因此,指导患者在灌注2 h后多饮水,加速尿液生成,促使药液排出,减少对膀胱长时间刺激。
每次灌注后,注意观察尿量、颜色,询问患者有无自觉症状,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灌注时间和灌注药量。
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增加汤类食物以增加尿量,并让患者养成经常排尿的习惯。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征,耐心细致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取得积极配合。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护理程序,保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以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刘存娣,薛嵋.老年患者癌症化学治疗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6(6):38-39.
[2] 张春霆,卢蓉,刘冉录,等.小剂量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5,17(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