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2010-02-09刘辉刘疆
刘 辉 刘 疆
1)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驻马店 463000 2)河南确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确山 463200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发生率高,占颅内肿瘤的18.3%,一般为单发,少数多发,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镰、大脑凸面、蝶骨嵴等[1],邻近颅骨有增生或被侵蚀的迹象,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脑膜瘤最理想的方法。现将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03~2008-03收治脑膜瘤患者43例,男 23例,女20例,年龄11~68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癫、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嗅觉或听觉及肢体运动障碍。发病部位:鞍结节 4例,大脑镰旁8例,大脑凸面 7例,蝶骨岭6例,矢状窦旁 5例,小脑桥脑角4例,后颅窝底2例,前颅窝底1例,中颅窝底1例,嗅沟1例,右额、顶、枕、左额各1例。本组37例手术全切除,6例手术次全切除,治愈33例,好转10例。5例出现并发症,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缓解。
2 护理
2.1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主动热情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并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介绍主治医生及主管护士,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由于患者对颅脑疾病认识偏差,认为开颅后会引起呆傻、瘫痪等,故对颅脑手术往往有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效果,可能采用的治疗计划、护理计划及如何配合,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请术后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2.2术前护理
2.2.1 营养支持:术前应加强营养的供给,可以预防或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营养不良的病人抵抗力低下,易并发严重感染且对休克、失血的耐受性较差,低蛋白血症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术后切口愈合。术前应给予富含蛋白质,适当糖类、脂肪,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对于病程长、体质虚弱的病人,为了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力,可以给予静脉输入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白蛋白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2.2 降颅压的护理:脱水降颅压治疗可以缓解头痛、呕吐症状,争取治疗时间。头痛的病人需卧床体息,严重头痛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体息,安置病人合适的体位,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2]。遵医嘱及时静点脱水药物,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为20%甘露醇,成人一次静滴量为250 ml。静滴该药物时,护士应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渗而发生局部皮肤组织环死。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2.2.4 术前准备:术前8~12 h禁食水,术前晚洗头,术晨剃头,剃净头发后用70%酒精脱脂后戴无菌手术帽,留置导尿,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术前应充分备血。
2.3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病人术毕回病房后,立即吸氧,心电监护,了解病人血压、脉搏、呼吸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病人的GCS评分,定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两侧是否等大等圆。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有变化时,及时汇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2.3.2 体位与环境:全麻未清醒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呕吐物逆流入气管;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可采取头高10°~30°斜坡卧位,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力[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室温18~20℃,湿度 50%~60%,室内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地面、床和桌面用1%“84”消毒液擦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3.3 呼吸道护理:术后病人应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全麻未清醒留有气管插管的病人,严密观察呼吸音,观察血氧饱和度情况,如果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 90%时,及时查找原因,判断有无呼吸道梗阻情况;存在呼吸道梗阻时,可以从气管插管内吸出分泌物,动作宜轻柔,插管不宜过深,防止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对于术后清醒的病人可嘱其将痰液自行咳出,对于痰液黏稠咳出不畅者,必要时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术后病人应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以帮助痰液排出。
2.3.4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脑膜瘤切除术后通常留有头部引流管,病人术毕回病房后,即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头,高度10~15 cm,不可过高或过低;放置过高,脑脊液流出不畅,高颅压症状未缓解;放置过低,脑脊液流出速度过快会产生低颅压症状,引起低颅压性头痛[4]。硬膜下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 cm,以利于排空硬膜下的血液及脑组织膨出。硬膜外引流管一端连接负压吸引器,以利于充分吸引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的血液,消灭死腔。术后2~3 d拔管,拔管前后注意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2.3.5 肢体活动的观察:脑膜瘤术后应严密观察肢体活动情况,观察肢体肌力情况,有无偏瘫。如果术后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和病理反射阳性,特别是开颅术同侧肢体偏瘫,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的存在,同时应密切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的情况,必要时行头部CT检查。
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1脑水肿的观察与护理术后2~3 d脑水肿达高峰期,病人可出现头痛、呕吐等现象,应及时使用脱水药物、激素治疗,必要时采用脑脊液引流,以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加重脑水肿,注意检查全身有无恶质性疾病,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3.2颅内出血的观察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脑疝,从而危及病人生命。术后要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及双侧瞳孔的情况。对于意识障碍不恢复或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呼吸缓慢的病人,要警惕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危险[5]。一旦发现有颅内出血迹象的病人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马廉亭.实用神经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10.
[2]邱英,何爱莲,黄俊玲.脑膜瘤切除术护理[J].医药论坛,2007,28(13):120.
[3]陈静.脑膜瘤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60.
[4]游洪,姜淑娥,游栋.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8):914-915.
[5]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