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0-02-09赵洪海王晓蕾张可兴李廷利
赵洪海,王晓蕾,张可兴,李廷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习称“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chera Rehd.etWils.)(习称“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李时珍曾谓:“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良”。2000版《中国药典》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收载为两个品种。五味子特指北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而南五味子特指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临床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五味子及其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保肝作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作用,抗衰老等方面,现将五味子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五味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酚均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是多种保肝降酶中成药的主要成分[1]。五味子能显著对抗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对小鼠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所致的ALT升高及肝脏病理损伤均有改善作用[2]。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和五味子醇乙对扑热息痛诱发的肝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小鼠在注射扑热息痛后肝内谷光甘肽含量的下降,使血中扑热息痛浓度下降[3]。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乙素或五味子酚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所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使小鼠服酒精后肝内丙二醛的增加明显减少。五味子能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小鼠灌服五味子提取物或乙素,可使14C-苯丙氨酸渗入肝脏蛋白质速率显著加快,也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五味子能显著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氢化氢酶的活性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减轻其对肝细胞的损伤[4]。另外,五味子对肝细胞色素 P450具有诱导作用,甲素、乙素、丙素、醇乙及五味子酚均能显著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氨基比林脱甲基酶活性,微粒体蛋白质亦明显增强[5]。五味子的这些作用不仅对其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提供了五味子对某些涉及自由基损伤的有关疾病,甚至预防化学治癌都有实用意义。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五味子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这也是其中医临床用于心悸失眠的现代理论依据。五味子对于改善睡眠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产生药物依赖性[6]。五味子及其乙醇提取物、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乙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的时间,减少小鼠自主活动[7]。另外,五味子能拮抗兴奋药戊四氮、烟碱引起的惊厥,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兴奋,加强利血平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的作用,并与氯丙嗪抑制中枢的作用具有协同效应。五味子素还能抑制大鼠由电刺激或长期单居引起的激怒行为,对大鼠的回避性条件反射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大剂量使大鼠产生木僵,该木僵被脑室注射多巴胺所对抗,说明五味子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有安定药的特点[8]。
3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免疫实验表明,五味子成分能使脾脏白髓的生发中心增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免疫细胞数量增加。特别是边缘区的IgMB细胞变化更为显著。边缘区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淋巴细胞经此区再转移到白髓及红髓。苗明三等通过实验发现,五味子多糖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形成,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这证明五味子多糖有较好的免疫兴奋作用[9]。
4 影响胃肠平滑肌及胃液、胆汁分泌
大鼠静脉注射醇乙和五味子素可抑制胃的自发运动,并减少其紧张度。亦可对抗毛果云香碱所引起的胃蠕动亢进,口服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醇乙、五味子素可使大鼠胆汁分泌增加。对幽门结扎大鼠可抑制胃液分泌,并有降低胃液总酸度的倾向。对离体回肠有抗乙酰胆碱、抗组胺作用[10]。
5 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五味子提取物对其多种敏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五味子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产气、变形及绿脓杆菌都具有抑菌作用,对多种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红色毛菌、石膏样毛疾菌、大小孢子菌、猪小孢子菌等也有抑菌和杀菌作用[11]。五味子水煎液还可以抗龋齿病原菌,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繁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提高,抑菌效果亦增强[12]。其机理可能与所含有机酸有关。
6 抗衰老作用
五味子粗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耐氧及抗疲劳能力,增加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并明显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明显降低老年大鼠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3]。
7 对心脏电活动及收缩力的影响
从电生理角度观察五味子对在体蟾蜍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及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发现,五味子和心得安均使MAP的动作频率减慢、动作电位频率减小、平台期下移、平台期缩短。这表明适当剂量的五味子使心率减慢,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性或室性早博,可能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舒张完全,减少心肌耗能和耗氧量,可用于心绞痛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14]。
8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五味子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煎剂可使呼吸频率及振幅显著增加,其改善呼吸衰竭作用明显优于可拉明注射液。以五味子为主组成的煎剂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15]。五味子对二氧化硅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损伤,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胶原代谢,维护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等来发挥作用[16]。
9 抗肿瘤作用
五味子对黄曲霉素B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长灶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五味子素对白血病和KB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王氏等采用评价细胞遗传学损伤的标准试验,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检测了五味子多糖的抗突变作用[17]。同时证明了五味子粗多糖能抑制S180荷瘤的增长,且抗肿瘤作用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18]。
10 对肾脏和生殖系统的作用
实验表明,五味子有抗肾病变作用,五味子有效成分中的木质素对免疫性肾炎呈抑制作用[19]。取五味子2~3g·kg-1腹腔注射,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睾丸的重量,提示了对小鼠性机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味子水提液使成年小鼠睾丸重量增加了57.1%,使曲细精管直径增加了41%,并且光镜下生精细胞的层数及精子的数量有所增加,证明五味子有促进精子发生的作用[20]。
综上所述,五味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涉及机体的多个系统,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研究到开发出新药联苯双酯,说明中草药研究的巨大潜力和药理研究对开发新药的重要性。开展深入丰富的药理研究必将对五味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1] 韩景兰,李晓萍,刘翠红.保肝中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1,18(2):22 -23.
[2] 齐彦,郭丽新,周迎春.五味子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9,37(4):26 -27.
[3] 李秀娟,高文霞,冯玉霞.五味子对扑热息痛致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7):727 -728.
[4] 谢大泽,湛学军,章涛,等.枸杞等5种多糖清除氧自由基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4):195.
[5] 张锦楠,李亚伟,徐艳霞,等.甘草和五味子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诱导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2(6):424-426.
[6] 李廷利,黄莉莉,郝丽莉,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3,20(3):18 -20.
[7] 林蔚,黄宗锈,陈冠敏,等.中药五味子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51 -52.
[8] 霍艳双,陈晓辉,李康,等.北五味子的镇静、催眠作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2):126 -128.
[9] 苗明三,方晓艳.五味子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2):100 -101.
[10] 王文燕,陈建光.五味子的药理作用及开发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2):128 -131.
[11] 边才苗,杨云斌,费杰,等.五味子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122 -123.
[12] 马廉兰,李娟,刘志春,等.五味子等中草药对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抗菌作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3):241-243.
[13] 孙文娟,吕文伟,于晓凤,等.北五味子粗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11):454 -455.
[14] 高思海,潘铁成,李华,等.五味子酚对大鼠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3.
[15] 蔡治国,刘伟.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5):12 -14.
[16] 李曙芳,刘田福,郭民,等.五味子乙素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9,19(5):30-33.
[17] 王艳杰,吴勃岩,梁颖.五味子粗多糖拮抗环磷酰胺诱导小鼠微核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6,23(5):72 -73.
[18] 王艳杰,吴勃岩,孙阳,李明珠.五味子粗多糖对H22、S180荷瘤小鼠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7,24(5):64-65.
[19] 关亚会,贾洪文,王巍.五味子木脂素类药理作用的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08,15(6):44 -45.
[20] 郭冷秋,张鹏,黄莉莉,等.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6,34(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