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在中药复方现代化中的作用
2010-02-09康姗姗白林山
康姗姗,白林山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目前对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往往局限于将中药复方与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研究其微观成分,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而忽略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配套研究。因此,探讨中医理论在中药复方现代化中的作用非常必要。
1 中药复方现代化
1.1 概念
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来研究传统中医药理论,明确中药复方起效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而阐明其作用机理及组方配伍关系。
1.2 必要性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其核心是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因此,对中药复方进行深入、多方式的研究,是国内外医药界的共同目标。我国中医药研究的水平与其他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的210个汉方药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75%的原料也由我国输入,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了80%。我国拥有约4 000种中药制剂,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覆盖率仅为3% ~5% 。这种巨大的反差值得深思[1]。
1.3 现状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有些中药复方已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如天津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以药品的身份进入了16个国家,在28个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2]。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界对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做了许多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包括中药多成分论研究模式、有限有效成分论研究模式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把中药复方与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研究其微观成分,而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研究却局限于医学和哲学领域,没有很好地运用到中药学和方剂学上。
2 中医理论与中药复方的关系
2.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因此,在对患者作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状况的有机联系。辨证就是把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确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3]。
2.2 整体观念的运用
中药需要按一定的配伍规律制成方剂后才可用于临床。一般情况下,鉴于疾病的复杂性,用于治疗的方剂都是由若干药物组成的复方剂,而这种复方的组成原理,正是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把多味中药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每一味药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最终产生靶向性,对疾病的疗效可谓事半功倍。中药复方是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基本原则和“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组成的一个有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4]。用传统理论如方剂君臣佐使配伍、中药七情配伍关系为依据,考察药物间不同的配伍关系对中药复方效用的影响,以揭示中药复方传统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潜在规律,为现代复方中药的衍生、发展、创立提供充实的实验资料,有助于全面、深刻、精确地认识复方的本质[5]。
2.3 辨证论治的体现
君臣佐使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组方原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顾名思义,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以及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药力小于君药;佐药分为佐助药(辅助君、臣药)、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烈性)和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又能起到相成作用),药力小于臣药;使药分为引经药(引导方中他药到病灶)和调和药(调和诸药,使药性平均),药力小,用量轻。每一剂方剂里的中药都是在此原则指导下,明确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配伍关系,辩证地酌定用量,制约不利因素,发挥其综合作用,使之达到用药适宜、配伍严谨、主次分明、恰和病情的治疗效果[6]。这就是辨证论治在中药复方中最好的体现。
3 中药复方现代化必须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
3.1 中医理论体现着现代哲学思想
中医药治病至今沿用传统理论,如阴阳五行等,尚不能用现代科学的理论阐述其作用。人们一提到中医、中药复方现代化,大都认为要以国际医学体系为标准,其实中医理论体现着明确的现代哲学思想。整体观念体现了辩证法中联系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观点;中药复方不是单一的、孤立的治疗手段,其整体性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辨证论治主张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地诊断,因地、因时、因人地治疗,从根本上体现了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3.2 中医理论体系的探索发展将推动中药复方现代化
中药复方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若与现代医学结合,一定存在疾病的证候再分类问题,而其中的关键是要研究出能让生命科学界都认同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个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其次,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应不断探索多成分药效评价方法。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各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规律进行配伍,构成了种类繁多的复方。由于组方不同,各种复方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是中药复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特点,也是中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传统药物的不同之处[7]。王智民等[8]提出的中药药理作用的“水闸门学说”认为,虽然中药复方中各种成分的单一作用都比西药差,但由于中药的药效是复方中各种成分药理作用的综合作用结果,而某种疾病是由不同致病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不同的成分可能作用于某种疾病的不同致病因素,而各种药理作用就像大河的支流一样,各自虽小,但汇集一起就像大河一样威力无比,而对机体产生最佳的治疗结果。中医理论的辩证方法赋予复方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复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传统的中药药理理论、方剂配伍的研究。
中药复方不是简单的几味药相加,而是有规律的配伍。如四逆汤由炙甘草、干姜、生附子3味中药组成,单用附子,强心作用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但与炙甘草、干姜配伍(后二者单用无强心作用)后强心升压作用显著且持久。研究发现,甘草甜素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提高心肌对附子的敏感性,干姜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而促进血液循环。2003年SARS流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6个预防性中药复方,在治疗方面分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推荐了4个中药复方,这些处方在防治SARS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9]。因此,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使中药复方现代化有理论依据可循,进而使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接轨,是一项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中药复方现代化不仅仅局限于对其成分的化学分析,现代化是一种发展观的体现,人类的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一剂传统方剂在配伍疗效等方面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也是复方现代化应解决的课题,而这一过程也绝不能离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1]姚新生,王乃利,邱 峰,等.21世纪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1(2):248-252.
[2]胡宗利,曾庆林.同仁堂、天士力中药国际化的两个典范[J].医药产业咨询,2005(6):9.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5.
[4]石任兵,刘 斌,石 钺,等.中药复方化学与创新药物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6):11.
[5]范 颖.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6):63-65.
[6]段富津.方剂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9.
[7]姚新生,胡 珂.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1999,11(2):192-196.
[8]王智民,杜力军,毕开顺.中药药效评价的“水闸门”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0,2(5):34-38.
[9]刘福强,张恒弼,张白晶.目前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几种取向[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6):3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