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67例

2010-02-09李抒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针灸

李抒云 李 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体检科 2)康复医学科 郑州 45005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2000年以来,笔者在针灸、自拟活脑汤的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健康护理指导治疗脑梗死67例,并与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按临床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经CT、M RI等检查确诊,选择的病例排除大脑大面积梗死、脑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动脉闭塞病情危重者,能配合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48~72岁,平均64.5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50~70岁,平均61.5岁。2组发病时间均在1~3个月,平均1.1月。病情基本稳定,都存在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针灸:取穴遵“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局部取穴配合循经远端取穴治疗。轻病单取患侧,重病取双侧,均用平补平泻法。上肢不遂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养老、肩髎;下肢不遂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三阴交、委中、昆仑、太冲;口㖞、流涎取地仓、颊车、下关、夹承浆;语言不利取廉泉、通里;情志抑郁取百会、神庭、本神(双)、神门、内关;大小便失禁取天枢、水道、关元、阴陵泉、上巨墟。1次/d,留针30m in,10次为1疗程。若伴有肌无力者可配合G6805治疗仪,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二便失禁者,加温灸器灸神阙、关元、肾俞、命门等,30 min/次,以皮肤红晕为度,1次/d,前后交替使用。(2)中药:自拟活脑汤基本方:当归、女贞子、赤芍、山楂各15 g,川芎、红花、地龙、水蛭各10 g,黄芪30 g,桃仁12 g,丹参20 g。加减:血压高者加草决明30 g,失眠者加酸枣仁20 g;肢体痉挛者加石决明20 g,全虫12 g;痰涎壅盛者加天竺黄10 g,半夏10 g;阴虚烦热者加龟板30 g,生地黄20 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9 g,僵蚕12 g;上肢不遂加桑枝20 g,姜黄15 g;下肢不遂加怀牛膝15 g,骨碎补15 g;肢肿明显加薏苡仁30 g,防己15 g。临证因人而加减药量,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3)康复指导:在针灸、中药治疗的同时,鼓励患者和家属配合,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这种活动主要针对患侧软弱肌群,防止肌肉萎缩。动作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扩大运动幅度,由被动运动继而做主动运动;从翻身、坐、站立至持杖到独立行走。每日定量、定时锻炼,按阶段调整活动强度,勿过度疲劳,要持之以恒。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的体能,使其克服悲观、绝望、抑郁等情志障碍,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心理,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使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提高自主运动等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降低中风后遗症的致残率,实现生活自理与重返社会的目的。

2.2 对照组 采用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2次脑血管会议第3次修订的中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肌力Ⅴ级,症状消失,生活自理;显效:肌力Ⅳ级,生活基本自理;好转:肌力Ⅲ级生活需辅助,肌力较前提高1~2级;无效:肌力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2组均与治疗90 d后进行评定。治疗组:治愈24例,占35.82%,显效18例,占26.87%,好转17例,占25.37%,无效8例,占11.94%,总有效率88.06%。对照组:治愈9例,占28.12%,显效10例,占31.25%,好转4例,占12.50%,无效9例,占28.13%,总有效率71.88%。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

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多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虚行血无力乃瘀阻脉络、脑窍,致气血不通,气虚是促成血瘀的条件,故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治宜补气祛瘀。自拟活脑汤是由古方补阳还五汤加丹参、水蛭、女贞子、山楂组成。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补气,力大功宏,使气旺宜促血行,专治气虚(血虚)之证。但是中风病早期是以标实为主,标实证又以血瘀为甚,瘀虽因虚而起,但瘀积已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正气无由恢复。故在补阳还五汤中加入丹参、水蛭、女贞子、山楂,其活血化瘀作用强于古方,对减少或控制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颇为重要,且疗效确切可靠。

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选择相应腧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运行全身气血,醒脑开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实验研究亦证明,针刺侧重于改善脑血管的血液供应,解除脑动脉的痉挛,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充足,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恢复对损伤处脑组织的供血,从而减少对脑组织的伤害。对本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针刺主要是改善脑组织的代谢紊乱状态,减少脑细胞膜及细胞膜质过氧化物产生自由基对脑神经的损伤,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对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针刺能改善患肢的肌电活动,进而改善患肢低下的运动功能,针刺的信号经神经末梢上行传递到初级中枢、高级中枢,以利于恢复中枢与周围神经中断的联系,产生代偿功能,进一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3]。

通过针灸、电针、中药及康复功能锻炼、心理指导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合理应用,可进一步强化大脑功能的重组能力和激发非病损脑细胞的活力,有利于改善脑功能,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针灸与现代康复运动治疗在疾病适应证上有相同的疾病谱,在治疗方法和科学理论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行性,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疗效叠加[4]。但在临床上应注意走出几个误区:其一,走出偏瘫病人须多卧床休息的误区,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来说,患者在经过治疗,病情稳定48~72 h就应开始训练。有些人担心早活动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没有及时功能锻炼,结果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各种活动功能退化。这不仅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还造成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其二走出手会动、脚会走就算是康复的误区,应重视正确姿势和全面功能的训练。许多人认为康复训练就是让偏瘫患者抬抬胳膊、翘翘腿,搀扶着走走路。不正确的锻炼方法,使患者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张力明显加大,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偏瘫患者正确的训练应是“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其三走出刻苦训练、康复就快的误区,应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造成长时间过度使用,导致健腿或患腿关节损伤、姿势畸形等严重问题。

[1] 陈清棠主编.临床神经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98-211.

[2] 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88,21(2):60.

[3] 章逢润.针灸辨证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324.

[4] 郭泽新,王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J].中国针灸,2002,22(4):268-269.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针灸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