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区小孔木耳栽培技术

2010-02-09卓海生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耳片杂菌菌袋

卓海生,张 华

(1.吉林省安图县万宝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8; 2.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8)

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去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黑木耳出口受阻,开始转为内销,出现大量产品积压现象,加之周边省份和地区黑木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黑木耳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黑木耳价格持续走低,大朵木耳生产陷入了困境,市场销售前景也十分暗淡。与此同时,刚刚兴起的小孔木耳却以外观好、质量优的优势,在市场上一枝独秀,价格高,供不应求,是今后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方向。针对小孔木耳的栽培管理、质量、产量、效益如何、技术环节如何掌握等问题,共同探讨小孔木耳生产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

1 小孔木耳品种

黑木耳品种主要分成朵状和片状2种,其中又分为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等品种,在产量上朵状品种高于片状品种。从市场销售上,颜色黑、根小、单片、耳厚、碗状、筋少、圆边单片木耳品种畅销。小孔木耳就是采用仿野生耳栽培方式栽培。

小孔木耳品种选择是关键。应选择正规厂家或科研院所生产的通过国家认证的品种。

选择黑木耳菌种应选颜色黑、根细、朵形好、圆边、碗状、耳筋少、肉厚、正反面明显、抗杂能力强、耐高温的单片耳品种。

购买母种试管时要了解该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技术栽培要点,挑选菌龄短、生命力强,菌丝洁白、浓密、清香,无冷凝水的试管,感染杂菌的试管坚决不用;认真检查试管包装、商标、产地和防伪标识。

购买菌种时索要正规发票收据,作为法律依据,以防假种害人。

建议菌农购买2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栽培,以防菌种退化造成减产,同时也为下一年选购菌种提供依据。

2 栽培季节

小孔黑木耳栽培季节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

2.1 春季栽培管理

春季栽培的黑木耳 (春耳)要在第一年的10月上旬开始生产二级原种,11月末或12月初开始生产三级菌种,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结束。晚熟品种春节前生产结束,早熟品种春节后生产 (即2月),3月中旬结束。无论晚熟、早熟品种,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打孔催芽,5月末至6月初进行大田管理工作,6月末采收结束。

2.2 秋季栽培管理

秋季栽培的黑木耳 (秋耳)要在每年3月生产二级原种,4月下旬~5月末生产栽培袋,6月培养,7月10日前打孔催芽,9月中旬~10月下旬采收结束。

3 培养基配方

3.1 二级菌种配方

木屑75%、麦麸20%、白糖1%、石膏1%、豆粉3%,含水量62%,pH值自然。

3.2 三级菌种常用配方

阔叶树木屑80%、麦麸15%、石膏粉1%、生石灰0.6%、豆饼粉2%、玉米面2%,培养料含水率60%;硬杂木屑73.4%、稻糠20%、豆粉2%、玉米面2%、石灰0.6%~0.8%、石膏1%,含水量58%。

4 二级菌种、三级菌种制作

4.1 拌料

常规拌料,先将麦麸、豆粉、玉米面、石膏等辅料称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2遍,然后再放入木屑中进行干拌2遍,将白糖溶于拌料水中。然后将水与木屑等原料混合保证拌料均匀。含水量在62%左右,含水量的鉴定方法是手握成团,松开即散。水分过大,容易出现厌氧现象,透气性差,感染木霉病杂菌;水分过小,不利于菌丝生长,拌料时要灵活掌握。水与料拌匀后,进行过筛,过筛后闷2 h备用。

4.2 装袋

采用装袋机装袋,17 cm×33 cm或16.5 cm×35 cm菌袋均可,拧口机卷口,菌袋中间插入塑料棒一同灭菌。

4.3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温度100℃,保持10 h~12 h。趁热出锅,运至接种室进行冷却。

4.4 接种

待料温降到25℃以下时,即可进行接种。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器均可。在无菌环境下接种,方法是将酒精灯点燃,拔去母种棉塞将母种管口对着火焰,把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将试管内的老菌种块及斜面端的薄菌皮去掉,用接种铲将菌种分成6块,再将菌瓶对着火焰拔去棉塞,让火焰封住瓶口,迅速将试管内的菌种块勾入袋中,棉塞过火焰后塞住菌袋 (三级菌种操作相同)。

4.5 培养

菌袋进入培养室前要对培养室进行消毒灭菌,提前3 d,可采用气雾熏蒸和药剂喷洒,温差大时,要用换气扇进行通风降温。培养室原则是 “宁干勿湿”。前期温度控制在26℃~28℃培养10 d左右,坚持每天检查,发现杂菌及时捡出。中期保持22℃~24℃,每天通风1次,后期控制在18℃~20℃,约30 d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在10℃左右条件下再困菌后熟培养15 d左右即可。

5 田间管理

5.1 场地选择与准备

4月初,选择环境清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用电运输方便的地块或林地。

5.2 整地作床

耳床宽度可根据场地条件来选择,一般按1.5 m、2 m、2.5 m、3 m设计耳床,床面呈鱼背型,排水条件好的耳床高度为15 cm左右,排水条件差的耳床高度以25 cm为宜。作业道以宽50 cm~60 cm为宜。床面消毒可用石灰、杀虫剂、除草剂混合喷施。

5.3 第1次打孔催芽管理

4月末至5月上旬用铁筐将菌袋直接运往场地,不能用编织袋运输,以防菌袋脱壁打孔后耳芽出不来。催芽摆袋采用3个菌床取中间一床摆放的方法,为下步一床分三床创造条件,边铺地膜边摆袋,一床结束后用1%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处理,困菌3 d,使受伤的菌袋重新复壮,之后即可打孔。

机器打孔:每袋打孔80个~120个孔,每天可打1万余袋,适合规模较大的种植户;手工扎眼:经济实惠,但费时、费力、不均匀,适合数量少的小户经营。

小孔木耳打孔不可过早。当地温平均在15℃时,即可打孔,温度适宜,湿度大,封孔好,耳芽齐,单片率高;温度低,湿度小,朵形耳多。以每袋打孔80个~120个孔为宜,孔距1.8 cm左右。菌床铺地膜,中间预先铺喷水带,带孔向下,一边扎眼一边摆袋,袋与袋之间间隔2 cm~3 cm,袋与袋之间的距离要均匀,盖上薄膜和草帘子,床内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1周内不可向袋上浇水。严重脱壁的菌袋和菊花型品种不能刺孔,否则会造成耳芽被袋壁阻隔出不来而减产。

催芽期间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第1周基本不通风,待菌丝封口后,隔日傍晚揭膜通风增氧,拉大昼夜温差,刺激耳芽形成,此期每隔1 d可向菌袋上喷1次雾化水 (用喷雾器喷施),白天温度过高可向草帘喷水降温,或者将菌床两侧草帘、薄膜掀起。

5.4 第2次打孔与分床

大约经过20 d~25 d,耳芽基本出齐时,进行第2次人工打孔,方法是在第1次打眼的空隙处第2次打孔,再困菌3 d后分床,这样将平衡菌袋内养分,提高产量。

5.5 浇水

分床后晒2 d,开始浇水,采用定时器控制喷水,要少喷、勤喷,每半小时浇1次,每次浇10 min,坚持早晚浇水,以耳片展开都湿透为准,要连续浇2 d~3 d左右。看耳芽不再生长或生长很慢时,停止浇水。晒2 d~3 d(让袋内菌丝再积累营养)然后再开始浇水,至耳片不再生长时,再次晒2 d~3 d,这样反复3次~4次,耳片就可达到成熟。最好是将整块地分批浇水,有浇有晒,即不耽误时间,又可分批采摘,减轻晾晒压力,尽量多搭晒床,以保证采摘后能及时晾干。

5.6 采摘与晾晒

为了保证木耳的质量和产量,以采鲜耳为主。采摘前必须先喷水,使耳片完全展开,大小一目了然。采摘小孔木耳时,木耳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直径达到5 cm~6 cm的即可采摘,这样晒出的木耳2.5 cm左右,如硬币大小,绝对不要超过7 cm,采大留小,耳片相互不粘连,鲜耳片朵形好,晾晒后不变形,碗状,黑厚。

小孔木耳,并非都是单片,最上1层和最下1层耳芽基本上是小朵,原因是湿度大的结果,因此要做到随时采摘,够大就采,不要等到都够大时再采。5分熟便达到采收标准,耳片小不影响产量。晾晒时不要翻动,自然晒干耳片朵形好,采摘要有紧迫感,万一遇到了连雨天,采不及时,菌袋上耳片充分展开,造成通风不好,晒床不够用,袋上木耳风长,过熟,等晴天太阳出来,高温、高湿,一闷耳片颜色变了,瞬间都长大了,再采就来不及了,影响质量,这就不是小孔木耳了。尤其是菌袋最下面贴地的耳片,大部分是朵型,更要提前采摘,以防烂耳。采收时要避免碰掉耳芽,以防影响产量和延长采收期。

6 常见问题

6.1 杂菌感染率高原因

品种选择不当,菌种退化;人为灭菌不彻底或灭菌设备密闭不严;接种环境差,操作不规范;培养室湿度大,温度低 (低温生杂菌);培养期温度高菌袋伤热;田间催芽期菌袋伤热超过25℃以上;过早喷水耳芽未封孔致使水进入袋内;袋料含水量高,菌袋脱壁打孔,耳芽出不来。

6.2 烂耳、流耳发生原因

生理病害;菌种退化;菌袋伤热;喷水过勤、过量;采摘不及时,连阴雨,耳片过熟采摘时期不当。

猜你喜欢

耳片杂菌菌袋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熟料生产双孢蘑菇基质培育过程中杂菌防控措施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