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
2010-02-09陈亚飞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余姚315400
陈亚飞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 余姚 315400
近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常合并关节僵硬。肌肉活动减少是发生关节粘连乃至僵硬的主要原因。笔者对 56例近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施行康复护理,并辅以穴位按摩,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56例,男 44例 ,女 12例,年龄 8~71岁。肱骨髁上骨折 17例,髋关节骨折 12例,胫骨平台骨折 14例,孟氏骨折 1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 2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42例,闭合复位外固定 14例。术后 X线检查证实骨折解剖复位 50例,功能复位 6例。术后开始活动时间 7~32天,术后 4周后采用康复护理。来诊时患侧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减少腕关节 25~50度,肘关节 45~70度,膝关节 50~75度,踝关节 25~35度,肩关节 30~50度。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取穴按摩 上肢关节僵硬者,取穴:合谷、手三里 、曲池、肘髎 、五里 、臂臑 、肩髃、内关、外关 、天宗 、少海、青灵;下肢关节僵硬者,取穴:涌泉、太溪、承山、承筋、委中、环跳。先采用指掐法,每穴各掐 0.5~1min。然后采用搓法,沿关节表面用力上下左右搓动 5~10遍,使之有明显的热感,达到舒筋活血、缓解痉挛的作用。
2.2 关节屈伸运动 医护人员一手握僵硬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远端,使关节被动屈曲,约 2~3min,然后再行关节被动伸屈活动,约 2~3min,力量均匀持久适度,用力及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如此反复 3~5次,每次伸屈活动后对关节由上至下施揉滚法以结束治疗。以上手法每天 1~2次,10天为 1个疗程,一般治疗 1~2个疗程。
2.3 功能锻炼 上肢可用力握拳,充分伸指,活动肩、肘、腕等各个关节。下肢主要是股四头肌有节奏的伸缩与舒张,以及踝关节与足趾的活动等,主要功能是负重行走,要求各关节不仅稳定,而且需具备一定的活动范围。根据患者的术后时间进行个体化康复教育和循序渐进的功能指导,不可有急躁情绪或盲目冒进,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如果在锻炼过程中患者感到疲劳,以及伤处肿痛加剧,可适当减少或暂停活动。有些患者出院时已能下床活动,但由于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停止功能训练,卧床多日,关节僵硬,丧失行走功能。此时对失去主动活动能力的关节、肌肉要作被动活动。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并预防畸形的发生,为及早恢复功能创造条件。
2.4 心理护理 行穴位按摩及肢体被动屈曲时,患者可能由于怕痛,或担心活动会损坏伤处及外观功能,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对锻炼的重要性是认识,不愿意或不重视锻炼。心理干预对疼痛强度、疼痛相关的干预、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抑郁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且能使患者较早重返工作岗位。因此,护士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重视心理康复,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技能的掌握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活动自如。显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范围,活动自如。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有改善,生活自理。髋关节以髋关节功能评定(简称 Harris评分)[1]为标准。
3.2 结 果 本组 56例,治疗时间 11~20天,平均 16.7天。按上述评定标准评定,治愈 48例,显效6例,改善 2例,有效率 100%。
4 讨 论
关节僵硬的病理改变为静脉和淋巴瘀滞,循环缓慢,组织水肿,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在关节囊皱襞和滑膜反折处以及肌肉间形成粘连,乃至周围肌肉的挛缩。康复护理过程中,运用穴位刺激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采用大小鱼际揉滚法解除关节囊和周围组织粘连时,必须施加一定强度的均匀外力,否则难以撕开粘连较重的组织。此外力须持续作用一定时间,但不能无限度加大,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并非一次性撕开粘连组织,这样既具有分次撕开法的优点,又有较强的伸展挛缩作用。
[1] 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