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能力

2010-02-08上海市铜川学校200333周建芳

地理教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规律活动方法

上海市铜川学校 (200333) 周建芳

“地理能力”是指地理“学习活动”中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活动”是指学生经历认识地理事物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地理能力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就应有哪些相应的能力。根据地理教学中各种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地理能力大致由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特殊地理能力等组成。

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否获得地理能力的发展,这取决于地理教师是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设计,且教师设计的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是否包含着学习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相应地理能力的可能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其所著的《教学论探讨》中指出的:“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或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那么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学习活动,落实课程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展地理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调整学习活动步骤,发展地理认知能力

地理认知能力主要指学生对地理事物观察、认识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包括使用地图、地理数据、地理图表及景观图的能力,对地理描述和地理文献的理解能力,对地理事实及地名的记忆力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主要借助各种地图训练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运用地图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地图可以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

以往,在确定某国家(地区)地理位置的教学中,我的学习活动设计如流程所示:

这种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教师在课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备的课,对如何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学习兴趣”的需求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不到位,研究也不够,课堂上自然很难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对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限制也比较大。

现在,我改变了学生学习的顺序步骤,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兴趣高昂,自然形成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最先说出国名,争做“班级活地图”。活动结束前,教师还请了部分学生模仿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让其他同学在地图中找到并说出国名,进一步落实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将学习活动效果最大化。

实践证明,在地理事实的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能力、兴趣等方面进行学习活动的预设,然后以地图为依托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就能逐渐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同时,根据学生实际,适当的调整学图用图的顺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

二、注重学习活动方式,发展地理推理能力

地理推理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地理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规律及理论的能力。包括确定与概括地理特征的能力,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比较区域差异的能力及解释地理规律成因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不仅可以把地理事象的表面特征反映出来,而且还可以把地理环境的复杂联系,被表面现象所掩盖,不易被发现的本质特征,以及地理过程等反映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以“世界的人口”(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中“世界人口分布”的教学为例,教学流程如下:

“世界人口分布”的教学,教师采用发现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首先,教师出示地理景观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表象;接着,学生以小组探讨的形式,合作学习,综合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利用学生已经发现的结论,指导学生在新知识环境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验证了人口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密切关系,发现了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规律。

教师由地理表象入手,进行地理规律学习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了运用地图查明地理规律的“发现学习方法”。这个“发现法”其实就属于地理教学“过程与方法”中的“方法”。《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新课标里的基本“方法”,其实就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从中发展能力、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到,学生掌握方法、发展地理推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与一节课就能获得的,它是每一节课的综合积累过程,所以要注重每一个可培养的机会,不断训练与巩固。

三、指导自主学习活动,发展地理应用能力

地理应用能力主要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地理表述能力,绘制地图图表,运用地理知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是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认识区域”中的一个章节,属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范畴。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是揭示“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地理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自主认识该规律,使学生能熟练的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发展地理应用能力。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纸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发现地理规律。学习纸内容如下:

纵观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出示了地图,给出了问题。学生们通过循序渐进的读图思考,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将旧知的学习方法迁移并运用到新知识环境中,揭示出“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变化”的规律。最终很好的达成了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总之,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以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就一定能够落实课程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展地理能力。

猜你喜欢

规律活动方法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巧解规律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