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薤白胶囊联合辛伐他汀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2010-02-07麻志恒宋希仁高志生陆殿元蔡建荣

中成药 2010年9期
关键词:薤白黏度硬化

麻志恒, 宋希仁, 沈 理, 王 恒, 高志生, 陆殿元, 蔡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上海202150)

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血液流变黏滞性、高凝固性的改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降低甘油三酯及血黏度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科运用薤白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脑梗塞患者共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经彩超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脑梗塞患者,年龄小于75岁。半月内未服用相关降血脂及抗血黏度药物,并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属血瘀痰阻型患者共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5~70岁,平均(61.25±10.70)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糖尿病患者17例;动脉斑块软斑12例,硬斑16例,混合斑7例;治疗前血清甘油三酯(TG)(5.28±0.94)mmol/L、胆固醇(TC)(12.41±1.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9.41±0.9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69±0.30)m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10.34±5.19)mPa·s、中切(12.16±2.0)mPa·s、低切(16.48±3.04)mPa·s、血浆黏度(2.13±0.61)mPa·s。对照组32例,男 20例,女 12例;年龄 51~70岁,平均(62.16±9.68)岁;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糖尿病患者14例;软斑10例,硬斑16例,混合斑6例;治疗前平均 TG(5.21±0.86)mmol/L、TC(11.99±2.01)mmol/L、LDL-C(9.03±1.04)mmol/L、HDLC(0.71±0.24)mmol/L;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10.98±6.17)mPa·s、中切(11.67±1.92)mPa·s、低切(15.16±2.33)mPa·s、血浆黏度(2.05±0.73)mPa·s。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斑块病理分型情况,血脂、血黏度水平的差异性经统计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并服用辛伐他汀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10749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0 mg,高血压者降压,血糖高者降糖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薤白胶囊(又名血滞通胶囊,国药准字Z10970076吉林省东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粒/次,3次/日。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第6、12、18个月后检查血脂(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1.3.2 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彩超评估动脉硬化斑块时均由同一医师进行同一部位的检测,并计算斑块面积[2]。斑块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

1.3.3 斑块疗效判定:治愈:动脉斑块完全消失;显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有效:颈动脉斑块无变化;无效:动脉硬化斑块增大或发生心脑血管病。

1.3.4 检查尿、粪常规。

1.3.5 记录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标准差表示。全部资料均输入SPSS11.5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采用两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运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斑块疗效总体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斑块有效率分别为85.7%、7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血脂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均有明显下降,HDL有明显上升,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同一时间比较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表/(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表/(mmol/L)(±s)

注:经t检验,同组间治疗后不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同一时段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例 月数TG TC LDL HDL治疗组 6 4.72±0.56# 10.11±0.98 8.05±1.02#0.75±0.13 35 12 3.82±0.65*# 7.52±0.92**# 7.84±0.61*# 0.84±0.06#18 2.01±0.41**## 6.80±0.78**# 6.52±0.95**# 1.02±0.18*#对照组 66 4.90±0.97 10.0±1.24 8.60±0.70 0.72±0.09 32 12 4.07±0.54* 8.92±0.93* 7.66±0.51* 0.78±0.15*18 3.11±0.70** 7.20±0.50** 7.05±0.44** 0.80±0.09*

2.3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同一时间比较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s)

组别/例 月数 高切/(mPa·s) 中切/(mPa·s) 低切/(mPa·s) 血浆黏度/(mPa·s)治疗组 6 9.36±1.10# 10.35±1.09 14.36±2.00#1.96±0.21 35 12 7.06±0.96*## 8.07±0.92*# 11.46±1.89*# 1.86±0.34*#18 5.00±1.01**## 4.92±0.51**## 10.15±0.92**# 1.30±0.11*#对照组 6 9.20±2.12 10.11±1.78 15.04±2.11 1.92±0.50 32 12 8.94±1.98* 9.42±0.92* 12.09±1.43* 1.82±0.41*18 8.20±1.05* 8.42±1.85** 11.86±1.52** 1.67±0.37*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尿,大便出血等尿、粪常规异常情况,均未发生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相关药物性心脑血管病发生。

3 讨论

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也是近年来国内和国际医学研究的重点。治疗和消除粥样硬化斑块,首先要促进脂质逆向扩散和降解,降低胆固醇是降低血脂的首要目的,因此他汀类药物成为降脂的首选药物,然而单纯依靠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不但获得的降脂疗效有限,同时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困难。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但是根据近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3-7],本病主要是与痰瘀相关。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血瘀痰阻”贯穿脑梗塞等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病机,选用薤白胶囊(血滞通胶囊),取其通阳行气,阳盛则水湿不能成痰,气行则血液不能成瘀,故能防未成之痰瘀;取其散结导滞,散结行气而化瘀血,导滞化浊而祛痰湿,故能化已聚之痰瘀,标本兼顾。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血滞通胶囊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等的功效。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薤白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明显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以及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作用,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和减小,防治动脉斑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薤白胶囊以天然药用植物为原料,副作用小,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2]王政琨.软坚清脉法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6):19.

[3]陈成川,谢吟炅,吴 晨,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硬化30例[J].陕西中医,2006,27(2):187-189.

[4]肖 艳,邹 旭,罗 英.痰瘀兼夹型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246-2247.

[5]李雅琴.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硬化38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565.

[6]陈美华,赵红佳,林求诚,等.畅乐胶囊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5):1-3.

[7]王 健,余 蓉,王洁婷,等.化痰祛瘀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6):418-419.

猜你喜欢

薤白黏度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薤白 白薤露中肥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调治便秘药膳两款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食小蒜益健康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