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不容盲目西化

2010-01-29

环球时报 2010-01-29
关键词:西化缩略语汉语言

黄文炜

出国十年,每年回国都能感受到一些变化,其中也有些困惑,比如,有人说的话听不大懂了,口语中出现了很多新名词,特别是字母词掺杂在其中,让人一下子搞不清其内涵,如3S技术、3G系统、4S店等。报纸上的英文缩略语也随处可见,如GDP、CPI、IPO,等等。流行说CEO和 CFO,而“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这样响当当的称谓反而少人赏光。

国内不少商品,原本是中国的品牌,却要用外文标注。“世贸组织”本是简洁明了的词组,非要叫WTO。GDP常见于媒体,大家也许都知道这是标志着国家经济水准的数据,但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说出它表示“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内涵。

在语言西化潮中,媒体也起到了跟风的作用。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喜欢在谈话中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似乎这是一种时尚,也不管观众是否能理解和接受。中央电视台对内也不堂堂正正用“中国央视”,而要用“CCTV”。

网络上的新名词更是五花八门,英文字母多掺杂其中,MM、GG满天飞。网上的论坛,都称BBS,而里面的内容,如NB、JJWW、NC……更是让有的人完全摸不着头脑。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了本《实用字母词词典》,其中中西文字母缩略语有208页。据统计字母词已占汉语词语总数的9%。有些人得查字母词典,否则只能对“新事物”徒生感叹了。总之,汉语言出现严重西化现象,或者说汉语言面临被外文字母入侵的危机。

本国语言受到英文冲击的现象,不仅在中国,笔者身处日本也有类似感受。日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近年日本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日本年轻人的语言越来越西化了,日语越来越不伦不类。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言,夹杂的英文词汇不断增多。

也许有人会说,日语也如此,这也说明语言西化是全球化的标志。的确,伴随全球化的加快,不同文化的融合也在进行中。但保持自身语言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是很有必要的。语言是民族的根,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遭到入侵以至受污染的话,将破坏文化的品位,影响文化的传承。汉语不仅面临口语西化的危机,还遭遇书写西化、文法西化的困惑,长此以往,年轻一代的汉语理解能力、书写能力堪忧。

如今,中国商品忙着起洋名字,而外国产品打入中国却绞尽脑汁要起中文名,这是令人深思的。如日本的“索尼”、“松下”。再如一些外国化妆品牌的中文名,“美宝莲”、“碧欧泉”、“露华浓”等,汉语的意境是多么美妙呵,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崇尚国际化不能以丢弃传统为代价。语言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西化和崇洋媚外,不同文化可以交流和融合,但不容侵蚀和破坏。防止语言西化,维护汉语的纯洁性,要从官方做起,从媒体做起,把语言这一民族的根扎得更深些。▲ (作者为日本传媒人士。)

猜你喜欢

西化缩略语汉语言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日语缩略语研究
语文课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现代中国法律变革中的中西之辩
伊朗关停800“西化”服装店
从谭恩美的《喜福会》中聆听当代批判的声音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谈英语缩略语的构成与语言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