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义务教育共同体探索均衡发展新模式

2010-01-27京山县教育局局长刘光瑾

湖北教育 2010年12期
关键词:京山县教育局全县

◎/京山县教育局局长 刘光瑾

构建义务教育共同体探索均衡发展新模式

◎/京山县教育局局长 刘光瑾

近年来,京山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推进体制创新,扩大教育开放,全力打造与武汉城市圈相匹配的,具有开放、多样、优质特征的京山教育共同体,有力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一、构建乡村共同体,推行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管理新模式

构建以镇为单位的中小学校管理体制。2009年,京山县打破乡镇内校际间区划界限,以镇为单位组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即每个乡镇的所有中小学组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镇一校若干个校区的管理模式。

实行镇中心学校校长对全镇中小学负责制度。在各镇中小学校,实行“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的办学模式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战略,统筹中小学校所有教育资源。实行“联校走教”“联校排课”的教师双校双岗双责的工作模式,统一调配教师,向薄弱学校输送优秀干部,力求各校区之间师资均衡配置、合理流动;校内做到课程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检查、教研活动“四统一”,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实施镇域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制度。京山县以镇为单位对公用经费进行统配并向边远学校倾斜,将公用经费分为三类,即学校教学日常支出经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61%)、学校维修经费(占总额的21%)、设备更新经费(占总额的18%)。对学校教育教学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由各学校根据年初预算按计划安排使用,学校维修经费、设备更新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审批制。

二、构建城乡共同体,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新模式

科学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全县在学校布局规划过程中,按照区域和人口分布及发展状况将全县83所学校划分为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并将永久性保留学校纳入校舍标准化建设的范畴,在项目投资、软硬件建设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乡镇学校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各镇直中小学与县直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均衡。

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2007年以来,全县结合国家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建设项目81个,改扩建寄宿制学校58所,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重点解决了镇中小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生活用房及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全面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2007年以来,全县筹资420多万元,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80个,远程教育“空中课堂”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还启动了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试点工程。

积极改善校园安全防护条件。2008年以来,全县加大了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和装备配备力度,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措施,全县中小学安全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县中小学共聘请专职保安人员103人。各校还自筹资金加固围墙,完善消防安全设施和安全标识,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器等技防设施。

扎实开展“四个创建”工作。2010年2月,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人文生态校园”创建为中心内容“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创建,有力推动了学校后勤工作,多所学校被授予“绿色学校”称号。

三、构建强弱共同体,推进师资配置均衡新模式

科学建立师资配置机制。2009年,京山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在教师队伍整体超编的情况下,允许教育系统每年招聘12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学校。截至目前,全县共招聘近300名教师,这些大学生和资教生95%都分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结构老龄化的问题,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

坚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县大力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及“名师送教下乡”等一系列活动。两年来,教育局从县直学校选派30多名优秀干部到乡村学校任职,有近200名优秀教师先后到乡镇学校特别是偏远小学支教,开展各类送教下乡活动124场次,送教下乡名师达300多人次。

不断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抓小学、初中教师新课程培训,2010年暑假,全县举办了十期培训班,培训教师近600人。选派教师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共有189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参加了培训。加大远程培训力度,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教育局先后组织300多人参加了“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有近60人参加了“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

逐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2007年以来,在全县深入开展以“双聘”(校委会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教师队伍管理刚性政策,构建了行政、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约束机制。同时还开展了教职员工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以及教师末位培训或转岗的“三评一训”活动。

四、构建家校区共同体,推行开放教育新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力求教育过程与质量的均衡。2009年,在学习借鉴洋思、东庐、杜郎口等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教育局制定了《京山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改革。两年来,全县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各类教学研讨会、课改展示报告会、教学竞讲等活动60多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加强体艺教育,力求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均衡。全县扎实开展“我要跑、我要唱、我要跳、我要画”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学校。如新市一小的大课间活动,曹武镇小的“五个百工程”,三阳镇小的观鸟活动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关爱留守学生,力求人格尊严上的均衡。2004年,坪坝中学针对该校80%的学生是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后架起了“亲情热线”“信息热线”和“关爱热线”,有效解决了留守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教育局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推广了这一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拓展教育空间,力求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的均衡。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有效促进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从2002年开始,全县逐步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活动中心,该中心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文体、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校外教育活动。2004年该中心被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实践基地”,2005年被中宣部、教育部等十部委授予“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称号。2010年,“武汉市青少年德育和拓展教育基地”“武汉城市圈青少年校外教育京山基地”在该中心挂牌。

五、构建社企校共同体,推行学生资助新模式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国家资助政策。近年来,教育局积极争取省、县资金,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资助学生7615人次,资助金额达302万元;2009年资助学生5175人次,资助金额达335万元,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巩固了“普九”成果。

动员党政干部捐资助学。近年来,京山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党政干部中开展“千人结对、万人助学”活动,结对资助学生2500多名,资助金额100多万元。

争取企业捐资助学。几年来,教育局与县内外企业广泛联系,聘请30多位知名企业家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先后建立了王洁教育奖学金、邹榛夫扶贫奖学金等十多个教育基金和奖学基金,捐助资金1000多万元,3000多名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校校对口捐资助学。全县开展了以“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共同进步、学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结对扶助活动,建立了县直各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扶助机制,为一些边远地区学校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 肖昌斌)

猜你喜欢

京山县教育局全县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湖北荆门市京山县人民医院温泉新区医院建设项目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京山县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备受关注
京山县召开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会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