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居民血脂水平变动趋势分析*1

2010-01-25李晓梅李群伟

关键词:心血管病患病率血脂

王 欣 李 曼 李晓梅 李群伟

(泰山医学院医学检验与预防医学系,山东 泰安 271016)

血脂异常是指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的一组脂类代谢紊乱,即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由于高脂血症的概念并不确切,现在多数学者倾向于使用血脂异常这一概念。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从而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有加重的趋势,据估计,我国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人群已达1亿6千万[1]。研究[2]显示,胆固醇每下降1%,可以减少冠心病2%,因此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卫生策略。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有关血脂异常的现状和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预防及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1998~2008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血脂异常调查研究的文献。

1.2 方法

复习文献[3-23],收集1998~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变动情况,对血脂异常患病率进行粗线条的描述,即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等异常在内的脂质代谢紊乱。这种粗线条的宏观描述是流行病学观察的常用手段,而且往往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

2 结 果

2.1 我国部分地区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

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地区人群的血脂异常患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中老年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相当严重的,部分地区半数人群血脂水平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但地区间不平衡,如广西低于北京和河北,城市与乡村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国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与以往相比也有不同程度增高,据赵冬[9]报告,国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以TC增高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广西武鸣由19.8%增高到54.9%,广州的农民由7.7%增高到19.6%,广州工人由23%增高到42.5%,陕西农民由14.8%增高到31.2%,北京农民由17%增高到26.8%。

2.2 国人血脂水平变动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工作节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资料表明,国人血脂水平近年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见表2,3。

表2 部分地区TC水平变动情况(mmmol/L)

注:括号中为女性。

表3 部分地区TG水平变动情况(mmmol/L)

注:括号中为女性。

从表2,3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国人血脂水平呈明显的增高趋势。

3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自然寿命的逐步延长等因素,我国疾病患病谱及死亡谱业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发病和死亡第一位的疾病,而血脂异常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导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脑卒中等疾病发生,因此,当前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

血脂异常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随着人的生长、成熟、衰老过程逐步发展形成的,这就决定了预防控制血脂异常策略和措施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必须提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其二是预防措施必须坚持长期、可持续,要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以利于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血脂异常。

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措施,综合现有的观点,主要有: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大鱼大肉的摄入,同时保持食物的多样化;保持心情舒畅,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坚持适度的运动并形成规律,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定期体检,进行早期筛查,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把疾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普通人群的生活指导等。

从本研究搜集的资料来看,国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血脂水平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反映了人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形成、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因此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长期坚持。通过控制血脂异常,进一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研究的资料显示,我国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的任务非常艰巨和紧迫,形势严峻,如何在人群中有效地落实预防和控制策略及措施,是当前亟需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Ross R.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n update [J].N Engl J Med,1986,314(8):488-500.

[3] 徐国锋,王想霞,李林奇,等.濮阳市农村居民血脂水平现状及血脂异常情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69-270.

[4] 谢微波,王永红,张明军,等.重庆市9528名体检人群尿酸血症及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体重超标关系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报,2008,33(7):843-846.

[5] 崔红月.海淀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436-438.

[6] 栗华,张建新,张中朝,等.河北省城乡成年居民血脂异常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27-331.

[7] 文育锋,查晓娟,姚应水,等.芜湖中小学教师血压、血糖及血脂既往情况及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54-56.

[8] 方志锋,唐振柱,陈兴乐,等.广西城乡居民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6,12(2):91-93.

[9] 赵冬.中国人群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荟萃,2006,21(8):533-538.

[10] 郭艳英,赵蕾,王坤,等.新疆博尔塔拉州维、哈、蒙、汉四民族血脂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9):691-692.

[11] 王贵新,高红,邵辉,等.沈阳市区中老年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37-1040.

[12] 李玲,刘爱兵,郝钦芳,等.北京地区健康居民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6):659-662.

[13] 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1(31):74-78.

[14] 陈灏珠,金雪娟.我国人群血脂水平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02,11(4):1-5.

[15] 牟玲.四川省直机关干部10年血脂变化观察[J].四川医学,2004,25(3):306-307.

[16] 张涛,崔军,张莉娜.宁波市城区35-74岁人群的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5(2):118-120.

[17] 张新暖,杨洪乐,王崇,等.石家庄地区健康成人血脂正常参考值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4,25(4):232-233.

[18] 宋雪娟,刘志远.2203名45岁以上宁波港职工体检血脂分析[J].交通医学,1999,2(13):266-267.

[19] 蔡平,潘志雄.1200例35岁以上体检人群血脂水平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2,5(3):75-77.

[20] 吕建波,陈明,赵旭红,等.1998年河北正定心血管病监测区居民血脂水平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6(10):339-341.

[21] 陈志红,李义和,饶栩栩,等.广州地区中年人群血脂流行趋势的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1998,1(4):1-4.

[22] 刘军,刘飒,王文化,等.北京地区自然人群血脂水平及分布[J].心血管病杂志,2001,3(20):137-139.

[2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5-80.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患病率血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你了解“血脂”吗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