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塔寺旁的火神庙与关帝庙

2010-01-24王铭珍

北京档案 2010年11期
关键词:白塔寺关帝庙万安

王铭珍

今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白色覆钵式佛塔,人们习惯称它为白塔。白塔所在的寺院,正名叫妙应寺。

此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至十六年(1279)竣工,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以塔为中心修建成一座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的大型寺院,命名为大圣寿万安寺。这是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后,敕令修建的藏传佛教喇嘛庙,庙内供奉诸大士佛像,皆蓝面异首,面目狰狞,其形可骇。至元三十一年(1294)忽必烈去世,皇室为其在白塔东西两侧建设神御殿,称影堂,月遣官员致祭。随着元大都的建立,元朝的统治者推行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藏族文化开始在大都传播。元朝历代皇帝崇奉喇嘛教,喇嘛庙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在当时的元大都蒙古贵族的心目中,喇嘛庙就是人与神沟通的场所。因此,不惜耗费大量财物,大肆修建喇嘛庙。继忽必烈赦建大圣寿万安寺之后,又修建了大隆善崇国寺(今护国寺街)、大天寿万宁寺(今鼓楼湾)、大护国仁王寺(今白石桥)、大崇恩福元寺(今崇文门外)、大承天护圣寺(今青龙桥)等。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元建喇嘛庙,大多已消失在历史烟云中,原来的殿宇早已被毁于火灾,惟大圣寿万安寺白塔幸存。

据《元史·五行史》记载:“至正二十八年六月甲寅(1368年6月30目),大都大圣寿万安寺灾。是日未时,雷雨中有火自空而下,其殿脊东鳌鱼口火焰出,佛身上亦火起。帝闻之泣下,急命百官救护。惟东西二影堂神主及宝玩器物得免,余皆焚毁。”

张翥《雷火焚故宫白塔寺》:

数声起蛰乍闻雷,骤落千山白雨来。

恐有怪龙遭电取,未应佛塔被魔灾。

人传妖鸟生伪火,谁觅番僧话劫灰。

岂复神灵有遗恨,冷烟残烬满荒台。

元世祖忽必烈在修建大圣寿万安寺之后,一直用作朝中百官习仪之所。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后,改称为妙应寺。成化年间又重修。此时白塔寺已具相当规模。明·刘基《白塔寺诗》云:

物换星移事已迷,重來此地感东西。

可怜如镜天边月,独照城鸟半夜啼。

在元大都大圣寿万安寺之后侧,有天师府。相传是道教中有道术者的居所,规模很大。府内有赵孟题写的张天师像赞碑,明代改建成朝天宫,文献称其崇奉与大高玄殿相同,嘉靖年间,朝天宫斋醮无虚日。明宪宗诗云:“紫禁西北名朝天,重詹巨栋三千间。”有三清殿以奉上清、太清、玉清,通明殿以奉上帝,建普济、景治、总制、宝藏、佑圣、靖应、崇真、文昌、元应九殿以奉诸神。东西建具服殿以备幸临。因为这些殿宇都是木质结构的,防火性能不佳,且无防火设备。至天启六年六月二十日(1626年6月15日)夜,朝天宫无端起火,十三殿全部被焚毁。

据文献记载:巡城御史李灿然,看得朝天宫失火时,天尚昏黑,火焰冲天,大殿两层及金刚殿廊房相连火起。据住宫道士冉乾升称:“正殿内向来锁闭,不燃香火。”不期二十一日丑时,突然火从正殿起。查:烧毁前后并廊房金刚殿共一百一十间。

这场火灾之后,惟有赵孟叛题写的张天师像赞石碑幸存。

元代大圣寿万安寺火灾,明代朝天宫火灾,告诫世人水火无情,然而,时人科学水准有限,只好寄希望于火神,预防火灾,保佑平安。为此,在今白塔寺左右,建有火神庙、关帝庙。火神庙位于火神庙胡同十五号,关帝位于官门西廊下。如今,由于历史变革,寺庙久废。火神庙、关帝庙诸神塑像、法器无存,其遗址尚有石狮、石门墩儿可寻。

1928年,北平市政府民政局曾对全市寺庙进行调查。北京地区历史上曾有四十多座神庙,当时尚存火神庙二十余座。对于白塔寺左侧的火神庙记录如下:

“火神庙:坐落阜成门内内四区火神庙胡同十五号,系早年所建,属私建。本庙面积约一亩,房屋大小十间,破烂不堪。管理及使用情况因与苏萝卜胡同原有民房相连,故一并出租,得租金,以便供道士生活。庙内法物有泥(塑)火神一座,男有石碑一座。”火神庙胡同,今改名为安平巷。

古时,京城没有公共消防队,城市防火和救火主要靠民众自卫,皇宫官府防火、救火则靠军方官兵保护。白塔寺周边,早年有庙会、马市等,商业经济比较繁华,防火保安是一件大事,于是商民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水会,其会员由各商店年轻力壮、富有奉献精神的职员组成,平日进行防灾训练,火灾时则在火神庙聚齐,拎起在火神庙贮备的简易的灭火器直赴火场,英勇救火。夜间,巡逻打更,告诫商民,小心火烛。住在白塔寺附近的商民百姓,每逢火灾多发季节,总要到火神庙敬上三柱香,祈求火德真君,多加关照,保佑平安。这位火德真君,历史上曾是治火有方的官员,称为祝融,民间则推崇王灵官,塑像雄姿是一位三只眼的神仙。信众在敬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番慎火的教育。信不信神,倒也无关紧要。

旧京关帝庙甚多,至少有200多座。据文献记载:白塔寺周边至少有三座关帝庙。一在白塔寺西廊下,(乾隆年间出版的《日下旧闻考》,就记载有这座关帝庙)一在宫门口西岔二号,一在福绥境。关帝庙供奉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河东解县人,被佛教神化,尊称为关公、关帝。道教尊称其为关圣帝君。后世有假托其名的通俗劝善文多种,谓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提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道教和民间,关老爷担负着许多重任,即是守护财产的武财神,又是降妖镇魔的大将军,他能祛病消灾,镇压邪恶,又能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因此,他受到百姓和商户的普遍推崇。白塔寺周边的关帝庙曾一度是香火旺盛的。庙里的关公形象:头正脸方,略带书卷气,面色赤红,文武打扮,左手握短剑,右手捧印信,关平和周仓站立两旁,威武端庄,栩栩如生,不禁使人肃然起敬。这些景象,由于历史的原因,都已消失了。宗教界人士说: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国家的宗教政策是自由开明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作为一种人文品德教育,对广大民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自元代以来,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营造者把白塔寺及其周边的寺庙作为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场所,完善白塔寺地区寺庙成群的景观,这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上这种景观的形成和历代帝王推崇佛教、道教文化,并以佛教、道教文化来化导民心、祥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佛教传人中国两千多年,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被文人雅士所传颂,被哲贤圣所称道,被历代帝王所认同。这得益于佛教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历史上白塔寺地区曾经是佛教、道教共存的地方,当年寺庙成群,广纳众善。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寺庙荒废了。前些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妙应寺白塔,亮出白塔寺山门,建设阜景一条街,修复了什刹海火神庙,亮丽西城,这是一件件大好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寺庙是佛教、道教从事法事活动的场所,供奉神像、收藏经典的圣地,既是僧侣学修法典的净地,也是人们休憩游览的胜地,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神奇的联想,使人们的心灵净化,促进社会和谐。但愿不久的将来,能够适当恢复白塔寺左右的火神庙和关帝庙,为白塔寺地区平添几分高雅气息和神秘特色,使这个地区成为所有人的快乐天堂,人间净土。

猜你喜欢

白塔寺关帝庙万安
福建东山关帝庙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塔寺片区地图
苏万安
白塔寺街区更新: 二十年的美好“纠结”
苏万安 藏石欣赏
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圣诞节的那双手套
北京白塔寺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