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村级档案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010-01-24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
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
近年来,昌平区档案局不断创新村级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日益规范,利用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和城多一体化建设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村级档案工作步入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1999年,昌平区30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级档案管理全覆盖。昌平区档案局没有满足于这一成绩,而是以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狠抓队伍素质,在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上形成了特色,取得了成绩。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以区农业部门为依托,以镇街为核心,以村级为基础,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农村档案工作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加强了对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使村级档案与镇、区及全市档案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农村档案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指导,以规范促发展。针对不同时期农村档案工作特点,先后与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区民政局、区园林绿化局等单位联合制发了《农村干部离任档案移交暂行办法》、《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档案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农村档案目标管理标准》等文件。这些文件规范了农村档案管理的行政行为,完善了农村土地、林地承包合同等重要档案的保管利用机制。
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建立特色档案。昌平区地域面积较大,各行政村产业结构、人口状况、社会事务管理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昌平区档案局在指导和服务过程中因势利导,帮助各村建立了特色档案。比如:有些村建立的村民档案,促进了劳动就业;有些村建立了外来人口档案,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有些村建立了农村科技档案,为养殖种植服务;有些村立足于解决矛盾纠纷,建立了拆迁档案,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服务。还有一些村建立了旧村改造村民拆迁档案、民俗旅游档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村民健康档案和家庭收入档案。这些档案的建立,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了有效服务。
四是督查与指导并举,形成了村级档案工作“四个一”管理模式。即:召开一次档案工作会,培训一次档案员,开展一次档案法宣传活动,进行一次档案工作检查。同时,昌平区档案局通过各镇(办事处)档案员工作会、定期指导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做好档案目标管理升级指导工作,促进了各镇、村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已有83个村晋升为区先进,确保了农村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新形勢下村级档案管理取得新突破
当前,昌平区进入了大建设、大拆迁、大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找准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扩大档案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昌平区农村档案工作及时跟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做了几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加大对村级档案的检查力度。今年昌平区有30个行政村整建拆迁,为了使这些村的档案管理万无一失,昌平区档案局提前介入,对拆迁村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拆迁村档案管理办法。同时,联合区法制办对部分拆迁村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行政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与村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对该村拆前、拆中、拆后的档案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现场反馈了问题通知单,将检查结果在全区通报。对问题严重的村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并进行追踪复查,确保了拆迁村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初步完成全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在对村级档案工作调研过程中,昌平区档案局发现一些村档案资金投入不够、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昌平区档案局抓住今年农村工作大事多、要事多、难点多的特点,借助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的时机,及时向区领导汇报了当前农村档案室的状况,阐述了档案工作对农村实际工作的影响力,取得了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区政府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拨出近400万元,为全区304个行政村档案室统一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档案柜、空调、防盗门窗、灭火器等六大件,初步实现了昌平区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目标。通过这“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村级档案室保管不力、环境不好、利用不便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进而为及时记录村庄的变迁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是加强调研,确保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了避免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加大了前期的调研力度。在贯彻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加强产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过程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经过调研一拟文一试行一调研一反复修改等阶段,最终与区园林绿化局联合出台了《产林权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施行,效果良好,为收齐、管好产权改革中的档案资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是建立农村档案软件试点,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与市档案局共同完成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功能需求调研,在回龙观镇、沙河镇建立了4个农村档案资源共享管理系统试点单位,并完成了试运行。此项工作最终将达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到所需档案资料的目的,村、镇、区档案管理部门可实现资源共享,为我区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是创新培训模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变动大、兼职多、业务不熟练、村两委班子刚换届等情况,结合目前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特点和难点,昌平档案局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304人参加的村级档案管理培训班。培训根据村级档案员的需求,采取集中授课、现场示范、实操训练等教学方式,内容包括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还结合“六个一”工程的实施,邀请专家为大家讲授摄影等拓展性知识,使村级档案员具备了上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此外,昌平区档案局还每年对农村新从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岗前档案业务培训,并派业务骨干定期深入农村到各镇街举办村级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总结会、交流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档案知识讲解。通过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相结合,农村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经验总结
在多年的实践中,昌平区档案局逐渐摸索出一条村级档案管理的道路,形成了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些经验。
一是领导理解和支持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前提。主动争取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经常向区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邀请区政协委员视察档案工作,请区人大、区法制办一同对档案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加强与涉农部门及各镇领导联系沟通,取得他们对档案的关注和理解。正是因为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和支持,昌平区村级档案工作才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保障。通过执法检查、监督指导、举办展览、出版书籍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参观档案馆、佩戴档案徽章等形式,努力提升村级档案人员的素质,不断激发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三是正面激励和强化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基础。结合全区农村的新任务、新形势,不断调整思路,及时跟进。主要抓好村务公开、农村科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权、林权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让大家看到档案维稳、档案维权、档案解难、档案资证的实际案例,发挥以点带面效应,才能让方方面面的人员关注、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才能不断推动农村档案工作有序发展,才能形成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局面。
四是紧跟全区农村工作重心是做好村级档案工作的关键。村级档案工作要与全市、全区的农村工作重点合拍,要把档案管理与农村的各项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旨。要协同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工作重点去攻破难点,利用大环境解决农村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昌平区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按照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和建设昌平新城。昌平区档案部门将积极借鉴其他区县的先进经验,深入落实《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农村档案工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后置管理向前端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保障,为推动昌平区新一轮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昌平区档案局在全市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的经验介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