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相关问题探析
2010-01-24郭红卫
郭红卫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地加深,国别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兼并重组逐渐成为FDI的主要形式。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批身处内陆、又非国有大中型骨干的企业挤身于强者之林在海外积极兼并重组,有的首次进行跨国兼并重组就获得了成功。中国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历史不长,并且多以央企海外并购为主。内陆企业的兼并重组行为是一时的扩张冲动,还是有着更深刻的原因?本文旨在从实际出发,就中国内陆企业兼并重组动机、影响因素、演进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其分析演化模型,为内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方法。
一、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动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动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1.战略性动机
一般的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的协同效应是其跨国兼并重组的主要驱动力。而作为内陆企业,其行为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性动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内陆企业因受到其地理位置的劣势所导致的交通、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限制,使其在产业结构定位上基本是作为沿海以及发达地区产业布局的承接者,这使得中国内地企业有强烈的动机去打破产业发展的桎梏,从而赶上甚至是超越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形下,内地企业突破母国产业结构的狭窄框架,拓宽视野,把目光瞄准国际范围内经济分工布局,试图与国际产业优化升级相对接,从而对国外优势互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这样,内陆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行为己不再是为了简单地实现企业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而是一种基于成长性战略的长期效应行为。
2.内部化动机
内部化理论认为,导致跨国并购原因不仅仅在于最终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更重要的在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中间产品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使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承受了一部分垄断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从节省交易成本费用的角度出发,企业取代市场从而使这些中间产品内部化将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由于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极其复杂,导致国际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比国内市场更为严重,不确定性也更强。而跨国并购后形成的一体化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实现成本支出极小化。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和信息也是中间产品,其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决定内部化的重要因素。这样,内陆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行为使得其可以获得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网络并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这些要素的能力。
3.突破性动机
产业集群的技术升迁路径受到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外部技术状况的影响。在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时,产业内相近专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模仿前景高度趋同,外部技术状况将是决定产业集群技术升迁路径的主要因素。进行跨国并购的内陆企业虽然在国内同行中遥遥领先,但是与发达国家同行业企业相比,其差距很大,如果采取模仿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虽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但是主要是从虚拟经济开始,而且泡沫突然破裂,所以对以技术为基础的实体经济企业主要是财务上的危机,短时期内其技术仍然是领先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海外目标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将大大加快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跃进的速度,内陆企业实现技术跳跃式、突破性发展的机率将大为增加。
4.专用性动机
围绕专用性资产投资保护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各种专用性资产投资者的保护又使得公司治理成为保护企业内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机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分工协作的不断细化,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必将逐步加深,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保护各种利益相关者。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上一些有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的大企业因承受不住危机袭击而濒临破产,市值大幅下降,给一些具备实力的内陆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与在国内进行兼并重组相比,内陆企业进行跨国兼并重组的国际化进程使得企业边界的拓展有了质的转变,进一步降低了经营者获取专用性资产的“可占有准租金”的风险,从而保护了专用资产投资者,实现了治理结构在可实现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优化。
二、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影响因素
从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实践来看,影响其兼并重组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1.有利因素
内陆企业不具备大型国企的资源和实力,与国际跨国巨头相比,又鲜有跨国兼并重组的实践经验。所以,其跨国兼并重组的有利条件有其独特之处:
(1)核心知识和能力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组织效率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共同知识和专用性个体知识。[1]这些知识使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这些知识表现为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核心基础:一是核心知识和能力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产业和产品的扩张空间,它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变化中为企业衍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为产业创新提供潜在的可能;二是企业多元化扩张和发展的主导逻辑。进行跨国兼并重组的内陆企业虽然不能与跨国公司这样的“巨无霸”相比,但是他们在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他们一般都是区域内甚至是国内的行业龙头,其品牌优势、组织结构、治理水平、战略意识和国际化网络资源等都是其它内陆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其核心能力的衍生性成为企业扩张的最有利因素之一。
(2)管理资源
企业内生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管理性生产组织,管理资源是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活动的关键性因素[2]。管理资源具有专用性特征,是企业内部知识和能力长期积累的结果,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因而,管理资源是企业规模和范围扩张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企业扩张的前提必须是管理资源存在富余性。中国内陆企业在跨国兼并重组前期就已未雨绸缪,纷纷在外设立机构,创立研究院,并加大销售力度,积累了大量的管理资源。如三一集团在德国建立了三一德国研究院,其主要职能是为整合欧洲人才和地域优势,推进管理的适应本地化的进程。而湖南中联集团早在2001年就以196万美元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80%股权,这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内陆企业首次成功并购国际知名企业。通过这次比购,该企业借助于外国企业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宽了公司管理的范围,为自身的扩张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
(3)母国因素
黄速建(2009)等人认为,影响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母国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和文化因素。中国内陆企业的海外进入战略必然受到国内制度演进的制约。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金融信贷政策,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方案,使得内陆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比还在泥潭中挣扎的外国企业要宽松得多。中国国内的经济、生产和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重要环境变量。与此同时,内陆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获得的区位优势经过正的强化后,使内陆企业敢于走出国门。[3]
2.不利因素
中国内陆企业在跨国兼并重组的过程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经过较长时间地积累后就会造成风险。具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类:
(1)法律风险
各国对于跨国并购往往会依据自身的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稳定。跨国公司在实施跨国并购时,经常会遇到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约,产生政治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有60%国家设有反托拉斯法及管理机构,而且每个国家的具体要求各不相同,使得并购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外国在劳动力使用方面与国内有诸多不同,这大大增加内地企业对外并购的难度。
(2)整合风险
跨国并购不是简单的两个企业的组合而是两者在生产作业、经营方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双向整合。跨国并购的案例表明,超过半数的企业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企业边界的扩张对并购后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规模的扩大超出企业能力的约束范围,就会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使并购失败。这样,企业并购后的文化、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差异将使企业面临整合风险。因此,企业的整合将成为并购后企业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4]
三、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演进机制
内陆企业不同于发达国家优势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在跨国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既存在前所未面临的风险,同时又存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学习机遇,因而不能象优势企业那样获取短期利润,而应更多的关注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而在跨国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对其跨国兼并重组作用力的强度和持续度也不同,从而使内陆企业的跨国兼并重组的演化机制更趋复杂。
在跨国兼并重组的每一阶段,企业的决策过程都是不同的。首先内陆企业必须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为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首要动机是战略动机。当确定战略目标后,就必须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环境因素,在内陆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为兼并重组选择适当的进入模式,如选择资产收购还是股权并购。其次,确定良好的进入时机。目标所在国因素是确定进入时机的主要依据。内陆企业要衡量潜在收益和潜在风险的平衡,这将是决定跨国兼并重组的关键性步骤。
企业在跨国兼并重组决策过程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动态性,即兼并重组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任何决策都必须根据竞争对手以及被兼并方的非预期行为而作适当的调整,并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对兼并重组行为进行动态评估以期达到最低决策失误率。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演进机制如图l所示:
四、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跨国并购也将成为企业攻城略地、取胜对手的法宝。通过以上对中国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支持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应该纳入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中国内陆企业跨国兼并重组的实践来看,政府成为兼并重组行为背后的主导性力量。同时,中国内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对外兼并重组的有益经验。所以,中国内陆企业除了苦练内功、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以外,政府的制度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决定内陆企业能否“走出去”的关键,地方政府应该在融资等配套设施方面提供实质性的支持,鼓励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借助本轮金融危机的良机,实现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采取灵活多变的并购进入模式
内陆企业在跨国兼并重组时,应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合适的并购模式。如采用先在海外投资设厂、后本地化并购的模式,或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进入模式混合并用的方式进行并购,使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实现动态最优化。
3.建立健全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海外并购面临诸多的环境风险和整合风险。在并购准备、实施以及整合的不同阶段,企业应分别关注不同方面的风险。在并购准备阶段,企业要全面考察东道国的环境风险,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技术实力,利用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大小评估并适时规避风险。
[1][2]杨瑞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0.155.
[3]黄速建,刘建丽.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
[4]张烨.企业并购重组的管理整合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