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建设资源节约型高校的必要性
2010-01-24李骅
李 骅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79)
在教育经济学的视角下,高校是一个提供“教育产品”(教育机会和高质量劳动力)并带有准公共性的特殊企业。高等教育的供求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供求系统,比一般的商品供求系统更为复杂。具体的讲,高等教育的供求系统由两对供求关系三大供求主体构成,即由个人(家庭)—学校组成的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关系和由学校—企业组成的高质量劳动力(人才)供求关系。高等教育向个人(家庭)提供教育机会,向企业(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劳动力(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在市场中扮演着“双重供给者的”角色。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产品供需链的核心地位,其变化势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一、高校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起,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虽然政府、高校、社会相应对高等教育投入了更多的资源,但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人力资源浪费
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人员大量闲置,稀有人力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利用,非教学人员的比例过大(表 1)。
表1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对比
2.硬件设施资源浪费
通过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校舍利用率、图书馆利用率明显偏低(表2)。
表2 中国高校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校舍、图书馆利用率比较
3.水、电、燃料等资源浪费
由于高校现行能源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依法统计、能效分析不到位,节能监管和监察职能建设滞后,导致了能源的整体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资源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现象明显,说明了我国高校在资源利用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构建资源节约型高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高校将产生的效益
1.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劳动力;在当代科技革命和我国“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工农业生产领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工艺不断更新,需要不断补充各种高科技人才;再加上我国政府“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大大提升了国家高等教育的需求。
同时,高等教育产品供给一定时间内难以发生变化或只能小幅增长,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致成本大大增加。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得不到良好教育,中小企业无力引进人才,阻碍国民素质和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校必须设法增加教育产品的供给。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而节约现有教育资源等于变相增加了教育投入。
2.教育程度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贡献
要实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经济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至关重要的。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受劳动者生产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管理人员水平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对这三个因素都有重要影响:(1)高等教育通过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世代传播下去并发扬光大,提高了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未来潜在劳动者的素质。(2)高等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通道,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诞生的摇篮。(3)高等教育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对管理科学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的管理者,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来提高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另外,高等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丰富经济结构内容,同时为经济结构的演进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决定了经济结构演进的科学化程度。1870-1913年,美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由相当于英国的88.3%提高到91.2%,在这43年间,美国经济发展超过了英国;1913-1992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从相当于美国的68.2%提高至82.4%,创造了72年人均GDP提高28倍的世界记录。这些数据从正面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增加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由于高等教育对个人事业、前途、生活、职业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家庭与学龄青年往往把高等教育需求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人才市场结构性人力资源短缺和过剩并存,初、中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某些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另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社会平均报酬水平较高,也大大刺激了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欲望,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
就我国而言,虽然公立高校仍占主导地位,但民办高校也呈日益发展壮大之势。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我国个人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增加,公用教育经费占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比例下降。
个人高等教育实际成本的提升会加大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而对富有家庭影响却很小。这势必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渠道是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遗憾的是,我国政府和高校对学生的资助经费远不能弥补逐年提升的个人高等教育成本。正因如此,构建“资源节约型”高校就显示出其必要性。一方面,将节约出来的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从而提供更多的教育产品(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将节约的经费用于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达到恢复教育机会公平性的目的。
结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校在整个社会中承担了教育产品供给的重要责任,处于核心地位。高校资源浪费现象给构建资源节约型高校提供了可行性空间。减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构建资源节约型高校等于变相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激活高校资金的良性循环、恢复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因此,对于中国的高校而言,走资源节约型之路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