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双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2010-01-19鲁程远莫小平叶挺云范仰东
鲁程远,莫小平,叶挺云,范仰东
(浙江省瑞安市植保植检站,浙江 瑞安 325200)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的迁飞性害虫,单季稻及早稻中后期、连晚前中期常遇多个代次稻纵卷叶螟的为害。随着锐劲特 (氟虫腈)禁用和毒死蜱等药剂防治效果的下降,生产上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药剂更加缺乏。为了探明氟虫双酰胺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应用技术,作者于2009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0%氟虫双酰胺 (垄歌)水分散粒剂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微乳剂 (美国杜邦公司)、10%氟虫双·阿维 (稻腾)微乳剂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5%锐劲特微乳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40%毒死蜱乳油 (浙江新农化工公司)、20%三唑磷乳油 (浙江新农化工公司)。
1.2 试验设计
氟虫双酰胺药效对比试验,设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氯虫苯甲酰胺10 mL、氟虫双·阿维40 mL、锐劲特50 mL、毒死蜱100 mL、三唑磷150 mL等处理,以不施药为对照,在第5(4)代和第6(5)代纵卷叶螟3~4龄幼虫盛期施药,每处理3次重复,计36个小区,小区面积66.7 m2。
氟虫双酰胺对不同龄期幼虫防治试验,设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分别在稻纵卷叶螟1龄、2龄、3龄、4龄幼虫盛发期施药,以不施药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
氟虫双酰胺不同用药量试验,设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8,5 g 3种药量,在纵卷叶螟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以不施药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667 m2。
氟虫双酰胺不同施药方法试验,设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分别用弥雾法、背包式喷雾法和担架式机动喷雾等3种方法,在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期喷药,每处理667 m2,按3次重复12个小区调查。
1.3 试验和调查方法
试验分别在瑞安市飞云镇阁一村、塘下镇塘西村和鲍四村进行。选择生长一致、比较嫩绿的连作晚稻作供试田块,小 (大)区之间筑小田埂。每次施药前调查供试田块稻纵卷叶螟幼虫虫龄和每小区虫量,施药后3~4 d和14~15 d分别调查每小区活虫量,为害稳定期调查虫苞 (白苞)率。根据施药区和对照区虫量及为害率的差异,计算防治效果和保苗效果。
试验用永佳NS-16型背包式喷雾器喷治,每667 m2加水30 kg。弥雾用稼兴3WF-50型弥雾机(嘉兴)每667 m2加水20 kg,担架式机动喷雾用3WT·45ASB动力喷雾机 (苏州)每667 m2加水30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氟虫双酰胺等几种药剂防治纵卷叶螟效果
防治第5(4)代纵卷叶螟试验表明,在稻纵卷叶螟3~4龄幼虫盛期,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施药后3 d和14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8%和96.3%,保叶效果94.2%;1次施药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多峰次的为害。每667 m2用氯虫苯甲酰胺10 mL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3.4%和95.7%,保叶效果93.3%,与氟虫双酰胺无显著差异。氟虫双·阿维每667 m2用量40 mL,施药后3 d防治效果93.4%,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91.5%,保叶效果87.5%,保叶效果与氟虫双酰胺有显著差异(表 1)。
防治第6(5)代稻纵卷叶螟试验表明,在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高峰期,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施药后4 d和15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4%和92.9%,保叶效果95.7%,显著优于其它药剂。氯虫苯甲酰胺10 mL和氟虫双·阿维40 mL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6%、87.3%和82.8%、84.9%,保叶效果92.0%和91.2%(表2)。
表1 氟虫双酰胺等药剂防治第5(4)代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表2 氟虫双酰胺等药剂防治第6(5)代稻纵卷叶螟效果
2.2 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龄幼虫防治效果
从表3看出,每667 m2用氟虫双酰胺10 g,对1~4龄幼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龄、2龄、3龄、4龄幼虫高峰期施药,3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98.6%、99.5%、99.0%、98.2%。不同龄期施药,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
为了减少用药次数,达到一次用药控制多峰次卷叶虫为害,氟虫双酰胺防治时间宜在纵卷叶螟2~3龄幼虫盛期。从表3看出,1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5 d后纵卷叶虫100丛虫量45条,保叶效果明显下降;2~3龄幼虫高峰期施药,15 d后100丛虫量控制在13.3~15条,保叶效果85%左右;4龄幼虫盛期施药,由于部分幼虫已进入暴食期,15 d后虫量虽然控制在16.7条,但水稻已受到明显为害。
2.3 氟虫双酰胺不同用药量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4)表明,在6(5)代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氟虫双酰胺不同用药量对稻纵卷叶螟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量10 g,施药后3 d和15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99.5%和95.1%,保叶效果86.4%;每 667 m2用量 8 g,施药后3 d和15 d防治效果98.9%和94.4%,保叶效果84.9%;每667 m2用量5 g,防治效果也达到94.5%和91.9%,保叶效果82.1%。据方差分析,每667 m2用量10 g与8 g之间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量10 g与5 g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3 氟虫双酰胺对纵卷叶螟不同龄期幼虫的防治效果
表4 氟虫双酰胺不同用量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2.4 氟虫双酰胺不同施药方法效果
从表5看出,氟虫双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以弥雾法效果最好。
每667 m2用量10 g加水20 kg弥雾,施药后4 d和15 d,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4.9%和87.2%,保叶效果94.5%,显著优于背包式喷雾和担架式机动喷雾。用背包式喷雾器每667 m2用量10 g加水30 kg喷雾,施药后4 d、15 d防治效果分别为84.9%和74.4%,保叶效果90.1%。用喷头可调节型担架式动力喷雾机每667 m2用量10 g加水30 kg喷治,施药后4 d、15 d防治效果87.4%和79.5%,保叶效果92.4%。防治实践表明,喷头细度不能调节的担架式动力喷雾机,由于雾点太粗,叶片着药量少,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表5 氟虫双酰胺不同施药方法防治纵卷叶螟的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在纵卷叶螟3龄幼虫盛期,每667 m2用量10 g,施药后3~4 d和14~15 d防治效果达到 91.4% ~96.3%,保叶效果94.2%以上。与氯虫苯甲酰胺10 mL和氟虫双·阿维40 mL比较,防治效果更稳定,保叶效果更好。氟虫双酰胺每667 m210 g对稻纵卷叶螟1~4龄幼虫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为了减少施药次数,达到1次施药控制多峰次纵卷叶螟为害,氟虫双酰胺防治适期宜在3龄幼虫盛期。氟虫双酰胺对稻纵卷叶螟活性很高,每667 m2用量10,8,5 g对稻纵卷叶螟2~3龄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考虑到对二化螟的兼治效果和延长持效时间,每667 m2用量以8~10 g为宜。试验和防治实践表明,不同施药方法对防治效果影响很大。防治稻纵卷叶螟以弥雾法效果最好,防治水稻前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应强调细喷雾或弥雾;使用担架式动力喷雾器,应选用可调节喷雾细度的机型,以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