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

2010-01-18吴黎贞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吴黎贞

摘要:“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与运用却存在着许多曲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在厘清情境教学概念的前提下,指出当前情境教学的种种误区,并提出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创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92-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让课本知识更紧密地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理解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教学应该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环境与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已有经验与所学知识相联系起来。不仅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变得更加容易,而且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原来显得枯燥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教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数学中有些概念往往是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和接受的,在讲授新知识如果能够联系旧知,将新旧类比分析,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领会程度,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同时达到突破难点,降低难度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误区

第一,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为了响应课程标准的号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投身于情境创设的大流,在他们看来不论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境教学的帽子,似乎就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于是煞费苦心地设计了很多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境。这些情境非但未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将众生带向了课堂之外,甚至神游甚久,流连忘返,早将课堂置之度外。

例如,有些数学教师喜欢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喜羊羊、灰太狼、蓝猫、奥特曼等引入课堂,理想化地认为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人物的引入往往只是为了简单的呈现一个题目,与实际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关联微乎其微。譬如,喜羊羊向灰太郎出题,问道:你抓到了10只羊,跑了6只,又追回了1只,现在你有几只羊?相信在求解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被带到了动画的故事情节中,津津乐道、乐不思蜀,教师又得苦口婆心地将学生追回。

第二,情境创设偏离教学重点。

创设的情境要为教学提供支撑,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不能远离教学的重点。为教学内容服务,是进行情境创设的核心与前提。请看这位教师《7加几》教学时的导人,课件出示:机器猫欢快地蹦出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说要请小朋友们吃豆沙包,口袋里一掏拿出7个豆沙包,接着右手一晃,手里又多出4个豆沙包。这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了机器猫的“魔术”以后,知道了哪些什么?根据你所知道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可是学生都一个劲地往机器猫神奇的口袋上考虑问题:机器猫口袋还会变出几个豆沙包?它的口袋里还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学生一直无法提出老师认为最有用的问题。即“机器猫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豆沙包?”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用意,无法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造成如此境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情境创设没有紧密切合教学重点,让过多的情境细节扰乱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无法达到有效引导。

第三,情境创设内容单调。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情境功能狭窄的问题。有些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内容上常常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如在上计算课时不是从“买东西”人手,就是从“分东西”开始。起初学生可能还会相当配合,颇有点过家家的感觉,可这样的情境重复几回,就魅力大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来进行情境创设,也是相当必要的。同时,不只是教师具有创设教学情境的权利,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设置自己喜欢的情境,让数学课堂情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三、创设数学情境的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的创设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以促进学生喜欢数学,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创设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情境创设。

第一。创设“悬念型”教学情境。

“教学悬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新颖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探索。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老师就开门见山:“能被3整除的数这里面有个秘密,老师已经掌握了,不信你们可以随便说一些数来考考,老师立即就能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你们还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来验证。”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向老师发问,故意出一些比较大的数,老师却依旧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学生们惊叹之余,很自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在这样的悬念带领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渴求。

第二,创设“故事型”教学情境。

孩子们天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分数通分”时,我先给学生讲述农夫分羊的故事:一个老农夫有三个儿子,他吩咐,在他死了以后,将他的所有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得总数的一半,二儿子得总数的三分之一,三儿子得总数的九分之一,老人死了,留下17头羊,儿子们开始分配,但17既不能被2整除,也不能被3、被9整除,该如何分呢?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孩子们的积极性立马调动起来。纷纷转动脑筋,跃跃一试。

第三,创设“游戏型”教学情境。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第四,创设“类比型”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感觉许多知识点似曾相识。如果我们把这些类似点进行比较,再加以联想的话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方法,通过类比由一个已知的数学规律迁移向新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也避免了混淆。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下[J],教,育研究1997(4)

[2]刘大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3)

[3]金小红,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学,2009(2)

[4]周平健,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学实践与研究2009(02-A)

[5]陆剑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研究[J],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