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反思

2010-01-18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开放

宛 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在课程管理、法规制定、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从实质上看,目前我国音乐基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内在问题,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音乐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评价与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更迅速、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音乐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4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与成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尤其是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更为迅速,正朝着现代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音乐教育体系,正在探索中逐步确立。

一、基础音乐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美育和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的指引下,美育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有关部门注意到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79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有关艺术教育问题,加之全国很多音乐界前辈和社会上关心音乐教育人士的强烈呼吁,美育和音乐教育逐步得到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86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国家教育方针中的地位。1999年6月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新明确了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在这次会议上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198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主管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一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处成立(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得到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设置了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199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同年,还成立了由全国著名艺术教育家组成的艺术教育咨询机构一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这两个机构的建立,结束了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和指导,长期得不到重视的状况。从而使音乐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体制和组织方面的保障。随后,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继成立了艺术教育处和艺术教育委员会,配备了专职人员,初步形成了全国艺术教育的管理和咨询网络。

与此同时,在1986年至1990年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的倡议下,连续召开了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就国民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国民音乐教育的改革与提高,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音乐教育法规建设得到加强

以法兴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艺术教育来说,更需要权威性的法规来规范管理。

1989年,我国第一个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颁布,提出了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为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规划》的贯彻执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2年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1—2010年)》进一步描绘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美好远景,是新世纪第一个10年普通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部(国家教委)先后制定、修订了九部中小学教学大纲,即:《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79年)、《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82年)、《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1982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2001年)。这些大纲的颁发试行,对于规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音乐教材建设,使音乐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起了重要作用。

1989年和2002年,教育部(国家教委)两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这两份文件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要的设施、器材作了详细的规定,从而实现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新世纪钟声而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2001年,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诞生,标志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巨大意义。

(四)音乐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1994年,江泽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和高中应该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指示。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其中,包括音乐欣赏课,规定在高一或高二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为必修课。

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加强美育工作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而且弥补了高中阶段长期不开设音乐课所造成的艺术教育“真空”和“断层”,对发展和完善我国音乐基础教育体系意义重大。

(五)音乐教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受教育部委托,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编辑出版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音乐课本》《全日制十年制

学校小学音乐课本》统编教材,从而结束了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缺乏音乐教材的状况;随后,在“一纲多本”教材方针指导下,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吉林、四川、福建、新疆等省市和自治区相继编写出版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丰富了教材体系,推动了教材建设;90年代以来,初步形成了人音版、人教版、沿海版(广东)、内地版(四川)等版本,并包括许多省市和地区编写的乡土教材以及若干种高中音乐欣赏教材 在内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体系。

(六)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状况是阻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30多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艺术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多种渠道来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力加强高师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加快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同时,采取了诸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小学音乐优秀课(录像)评比”、“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以及组建“艺术教育专家讲师团”、举办“音乐教学研讨会”、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各种方式,培训教师,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音乐课程设置时数增加,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音乐教学设备日臻完善,课外音乐活动日趋丰富多彩,音乐教育科研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普通音乐教育已进入我国历史上的最好发展时期。

二、音乐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看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同样存在,而且音乐学科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的问题。

(一)音乐基础教育的专业化倾向

我国现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方而,均受到专业音乐院校的深刻影响。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双基”方而体现得最为明显。在一段时间内,各式各样的“音乐实验班”、“音乐加强班”曾成为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主潮。然而,由于许多实验班和加强班的课题缺乏理论依据与学术思考。尤其是缺乏对基础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未能真正把握住美育的涵义,从而使实验脱离了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深深地陷入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迷谷,着意向专业化、成人化看齐,追求不适宜的高难度。

推崇“音乐实验班”和“音乐加强班”的做法大大加剧了音乐基础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音乐教学内容越来越专,教学方式越来越单调、机械,教学过程越来越枯燥、呆板、程式化,而且越来越导致音乐教学产生负面效应——学生对音乐课的冷漠与疏远。从这种音乐教育方式的全过程来看,在熟练技术的背后,基本上是枯燥、僵化、超负荷的训练,由于技能要求的重压,学生们被迫像杂技演员似的操作,理性地学习音乐,久而久之,音乐在孩子们心中早已变成了僵死的东西。这种技术性的成就,往往是以丧失孩子们的美好天性为代价,以牺牲其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代价的。在训练孩子们掌握某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憎恨和对艺术的无知。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基础音乐教育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它不可能、也不必要承担起专业音乐教育的职能,它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但不排斥音乐特长),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音乐素养教育。如果只醉心于少数优秀学生而置全体学生于不顾,如果认为音乐教育就是要“拔尖子”、“训练出小音乐家”、“为天才儿童服务”,那么,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价值、原则便统统被异化了。

(二)音乐基础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美育与其他方面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导致了人们对基础音乐教育价值观的严重误解。具体表现在: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益智等价值;只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像、创造等审美体验;忽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音乐教育目标。上述种种误区必须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音乐教育被戴上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光环,其辅德作用被无限地夸大。例如“音乐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一首好歌就是一堂政治课”,等等。1992年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的第一条中就表述为德育的目标:“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实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中,一再强调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将唱歌教学定位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而且要求音乐教育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之中”,“教材的编选首先要重视思想性”。这种状况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偏向政治化、思想化和意识形态化,音乐教学方式则更加理性化,音乐课堂循规蹈矩,充满了浓厚的说教色彩。

音乐能够开发智力,也许并不错,然而,音乐教育的主要价值并不在这里。那些用心良苦的“用音乐开发智力”、“学音乐的人聪明”、“音乐可以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呼声,目的是为了证明音乐的智育作用。这种不惜泯灭音乐教育本体,甘愿沦为智育附庸的观念严重导致了音乐美育的失落与困惑,许多人认为审美是“空”的,摸不着,看不见。甚至是一种虚无飘缈的东西。相反,智力教育的一整套东西被照搬到音乐教育中来,并不断地被加以强调,结果是讲授代替了感受,讲解代替了理解,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代替了学生自身的体验。音乐本身是非语义的信息,“不确定性”是其重要特质,然而却被许多教师解释得比语言还要精确;在识谱教学中,有的教师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拍子”,竟算到了小数点……这真是美育和音乐教育的悲哀!

三、音乐教育现状的理性反思

改革开放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务实的眼光,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和理性反思,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准确地把握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更迅速、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音乐课程目标的新的阐述和科学定位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而不是非艺术的教育,不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音

乐基础教育必须遵循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地、实事求是地为音乐课程目标定位。

1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门类,音乐的本质同样也是审美的,因此,只有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时。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这就是说,作为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它必须突出音乐的、艺术的、审美的特点,它是审美化、艺术化的音乐教育,而不是一种科学知识的或思想道德的非音乐的教育。

2音乐基础教育,它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的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也不是一种职业培训教育,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学好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音乐的相关文化以及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明确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在确立音乐基础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时,应该既要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又要突出基础教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最基本最必需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开拓艺术视野;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音乐基础教育要真正实现上述任务和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象的主体性。音乐教育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学习音乐的幸福和成功的欢愉带给每一个学生。与此同时,音乐教育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原则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2内容的基础性。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不再是学校音乐教育基础性的全部或主要内涵,使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包括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这是音乐教育基础性的要义所在。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内容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享受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愉悦体验为主要取舍标准。按照学生音乐能力发展规律建立音乐知识技能体系。那些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丧失音乐学习自信心的、具有较高难度的、且学生又无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应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

3过程的实践性。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基础音乐教育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4教材的创新性。课程改革前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突破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框架,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材编写必须创新。要把以乐理知识体系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真正彻底地变成以学生主体为依据的教材编写策略。教材编写者应该树立主体意识、审美意识、民族意识、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在编写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在内容选择上接纳和传播最新音乐创作精品。

5手段的科学性。要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要,并能很好地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音乐教育形式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音乐教材形式,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和多种媒体组合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学习音乐。此外,要注意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评价的激励性。音乐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选拔专业音乐人才,或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水平进行分类,也主要不是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而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爱好音乐,享受音乐,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投身音乐教育事业,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享受音乐教育的成功愉悦。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音乐教学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等各方面都必须多样化,同时不能把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必须把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把评价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真正做到教学中有评价,评价中有教学。

7系统的开放性。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在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必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为教学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要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特别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要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强音乐教育的国际交流。这是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音乐基础教育发展之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巨大成就,应当说形势很好,成绩喜人。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这要取决于我们是否能顺应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对音乐教育进行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教学、从大纲到教材等全方位的、彻底的改革。只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摆脱习惯势力的束缚,开创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9

[3]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2

[4]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文集[C],辽海出版社,1999,12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