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衷》篇新释八则
2010-01-17刘彬
刘 彬
摘要:帛书《衷》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言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用六赣也,用九盈也”言《坤》卦空虚之象,《乾)卦实满之象;“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其中《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无盂》之卦有罪币死,无功而赏”,“币”当为“不”之误,“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才符合《无妄》卦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之“恒”字,当读为“极”,极至之义;‘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德”当训为升闻;“‘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沂”当训为终止休息之义;“飞龙[在天],口而上也”,缺字可补为“亲”。
关键词:帛书;易传;《衷》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2010)D5—0049—05
马王堆帛书《衷》是一篇重要的易学文献。迄今为止,学者根据原件或照片做出的释文,已发表者约有以下8种:
(1)陈松长、廖名春《帛书<易之义>释文》,文中简称《陈廖》。
(2)廖名春《帛书(易之义)释文》,文中简称《廖甲》。
(3)廖名春《马王堆帛书(衷)》,文中简称《廖乙》。
(4)廖名春《马王堆帛书(衷)》,文中简称《廖丙》。
(5)廖名春《帛书(衷)释文》,文中简称《廖丁》。
(6)丁四新《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衷)》,文中简称《丁文》。
(7)张政娘《<易之义)释文》,文中简称《张文》。
(8)廖名春《帛书(衷)释文》,文中简称《廖戊》。
另外,据笔者统计,已发表或出版的《衷》篇研究的论著约有78篇(种),其中关于校释的重要论著约13篇(种)。从这些论著来看,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决了很多重要问题,为《衷》篇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毋庸讳言,在《衷》篇校释方面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即是在已发表释文和学者研究基础上,在对《衷》篇校释中,形成的一些新的看法,敬请学者专家批评指正。
一、天地相衡,氯昧相取,陲隅流利。刚柔成[卦]
“刚柔成”下一字变形不清,廖名春师释为“涅”,《丁文》释为“攻”。邓球柏补为“章”,⑧赵建伟补为“卦”或“文”,馔茅左补为“质”,三人皆以义补。按细观照片,此字为左右结构,似为“卦,字,可与帛书《要》篇第十九行“损益一卦”的“卦”相比勘,但绝非“章”、“文”或“质”,亦不类“攻”,故赵建伟补“卦”似可从。
“衡”即“衔”,“衔”为“衍”省,“衔”即“率”。“率”为率领之义。《荀子·王霸》“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杨惊注:“率,领也。”《玉篇·率部》:“率,将领也。”“率”又读为“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抵率寓言也”,张守节正义:“率,犹类也。”《汉书·孝成许皇后传》“事率众多”,颜师古注:“率,犹计也,类也。”“取”为求义。《蒙》卦六三“勿用取女”,焦循《易章句》:“取,犹求也。”《系辞下》“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易章句》:“取,犹求也。”“气味相取”即气味相求。按《衷》篇“子曰~天地相率,气味相取”与《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义同。“天地相率”,即天地各统率其同类,即“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气味相取”,即同类气味相互求取,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制”即刑,通形。“阴阳流剌”即阴阳流形,此“阴阳”指阴卦和阳卦。承上文“天地相率,气味相取”,即将天地间事物分为两类,各归其类,“阴阳流形”言阴卦和阳卦互化其形。“流”为化、求义。《广雅释诂三》“流,化也”,王念孙疏证:“《庄子·逍遥游》篇云:‘大旱金石流。《楚辞,招魂》篇云:t十曰代出,流金铄石。皆化之义也。”又补正:“《汉书·董仲舒传》曰:‘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是流为化也。”是“流”为化,“流形”即互化其卦形。“流”又有求义。《诗·召南-关雎》“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尔雅‘释言》:“流,求也。”“阴阳流形”指阴卦和阳卦互为索求、互化其形,此当与《说卦》所言《乾》、《坤》互索而得三阳卦和三阴卦密切有关。《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坤》和《乾》作为阴卦和阳卦的典型,《坤》卦分别索求《乾》卦的下爻、中爻和上爻,而得《震》、《坎》、《艮》三男卦,即三阳卦;《乾》卦分别索求《坤》卦的下爻、中爻和上爻,而得《巽》、《离》、《兑》三女卦,即三阴卦。又按《乾·彖》“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虞翻注:“《乾》以云雨流《坤》之形,万物化成。”虞翻注《坤》卦卦辞亦曰:“《乾》流《坤》形。”故“阴阳流形”意为《坤》阴卦流化《乾》阳卦之形,《乾》阳卦流化《坤》阴卦之形,从而形成八卦。故《衷》篇“阴阳流形”,乃言八卦的形成。
“刚柔成[卦]”,承《衷》篇上文“曲句焉柔,正直焉刚”,以“刚”、“柔”指爻,此“刚柔”亦指刚爻和柔爻。“刚柔成[卦],',乃言由刚爻、柔爻形成六画的六十四卦。
因此,“天地相率,气味相取,阴阳流形,刚柔成[卦]”乃言天地间事物分为两类,各归其类,《坤》阴卦和《乾》阳卦互化其形,从而形成八卦和六十四卦。
二、用六赣也,用九盈也。
、
“用六”、“用九”之“用”,帛书《易经》作“迥”,读为通。《庄子·齐物论》:“用也者,通也。”《太玄·达》“迥迥不屈”,范望注:“迥,通也。”通为皆义。《助字辨略》卷一:“《史记·货殖传》‘莫不通得其所欲,《水经注》‘是济水通得清之目焉,通犹皆也。”“用六”言六爻皆为六,即《坤》卦。“用九”言六爻皆九,即《乾》卦。“赣”读为坎。帛书《周易》中“坎”皆作“赣”。《说卦》“《坎》,陷也”,《序卦》“《坎》者,陷也”,是言《坎》卦之象,但此坎不同,乃言《坤》卦之空虚象。按《尔雅·释器》“小晷谓之坎”,郝鹳行义疏:“坎者,犹言空也。”钱大听《廿二史考异·旧唐书二·音乐志》“谓之坎侯”按:“坎、空声相近,故坎亦训空。”故“用六坎也”,乃言《坤》卦空虚之象。赵建伟训坎为虚,①甚是。
“盈”为实义。《孙子兵法·地形》“不盈而从之”,贾林注:“盈,实也。”《文选·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刘良注:“盈,实也。”“用九盈也”,言《乾》卦实满之象。盈为《乾》卦之象。《象传》释《乾》上九“亢龙有悔”曰:“盈不可久也。”言《乾》盈满之象不可保持长久。《损·彖》“损益盈虚”,《周易集解》引虞翻注:“《乾》为盈,《坤》为虚。”《丰·彖》“天地盈虚”,虞翻注:“五息成《乾》为盈,四消人《坤》为虚。”正言《乾》卦之象为盈,《坤》卦之象为虚。
因此,“用六赣也,用九盈也”即用六虚也,用九盈也,乃言《坤》虚、《乾》盈之象。
三、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冒,吉”也。因“不翟”而借,故《易》曰“兄群蘸无首。吉”也。
孔子此言“盈而刚”之“刚”,言《乾》卦六爻皆为刚爻。“直方大,不习,吉”为《坤》六二爻辞,“吉”,今本和帛书《易经》皆作“无不利”,义近。廖名春师认为,“不留”读为“不摺”,即不折。⑦按《衷》篇下言:“《易》曰:‘直方大,不习,吉。子曰:‘生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显然孔子是以“学”释“习”,因此廖师训“习”为“折”,疑非。廖又训“备”为佳、美、好,③亦恐非。“备”当释为具备、具足,《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举兽尾告备”,郑玄注:“备,具也。”《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成玄英疏:“备,具足也。”“见群龙无首,吉”,《乾》用九爻辞。《衷》篇此言《乾》卦盈满,六爻皆刚,故《坤》六二曰:“直方大,不习,吉”。因为不习而具足,故《乾》用九曰:“见群龙无首,吉”。
按此处颇启人疑窦:为什么孔子认为《乾》“盈而刚”,故《坤》六二曰“直方大,不习,吉”呢?“不习而备”涵义是什么?为何“因不习而备”,故《乾》用九曰“见群龙无首,吉”呢?
刘大钧师认为,《衷》篇此处使用了象数易学的“旁通”说,以《乾》卦九二旁通《坤》卦六二。④按《文言》释《乾》九二:“《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虞翻注:“直方而大,德无不利,明言‘君德。”显然虞翻是以《乾》九二旁通《坤》六二,以《坤》六二爻辞“直方大”、“无不利”,释《文言》所论《乾》九二之辞。若说此处孔子是以《乾》卦通《坤》卦的“旁通”说,以《乾》卦之“盈而刚”,而释《坤》六二爻辞,有一定道理。但“旁通”说首见于东汉末的虞翻,先秦是否存在难以确证。
愚意孔子此处是以象数言,但恐不是以“旁通”说,而是以龙之象言,问题的关键在于,《衷》篇此处是以《坤》六二爻辞言龙之象,这在易学中是前所未见的,需要我们认真考辨:
关于《坤》卦六二爻辞所言之象及其涵义,一般认为与地有关。如郑玄注:“直也,方也,地之性也。此爻得中气而在地上,自然之性,广生万物,故生动直而且方。”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径行曰直,横行为方。”但帛书《二三子》篇记载了孔子大异于常人的一种新解释。《二三子》载:“卦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孔子曰:“[此言]口口龙也。直者,口口自避也。方者,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大者,言其直。龙之容焉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也,[则]无不[吉利],故曰:无不利。”是孔子以《坤》六二“直方大,不习”皆为描写龙的言辞:“直方大”言龙之性,“龙之容焉”下缺文,当言“不习”,故‘‘不习”乃言“龙之容”。按“留”(习)甲骨文从羽从曰,指禽鸟于白曰学飞。《说文》:“留(习),数飞也。从羽,从白。”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此字分明从羽,从曰,盖谓禽鸟于晴曰学飞。许之误在曰为白。”《玉篇习部》:“习,飞也。”因此,《坤》六二“不习”指龙不进行飞行的学习和练习,即不飞之貌。以孔子之解。《坤》六二爻辞乃言龙之象,“直方大,不习”言龙直方大,不用进行飞行的学习,而生来即具备,故下言“不习而备”。可见“不习而备”亦言龙之象。
因此,《衷》篇孔子此言“《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见群龙,无首,吉也”,皆言龙之象,那么《乾》“盈而刚”是否也言龙之象呢?通过考察,可证“盈而刚”亦言龙之象。
按《衷》篇下记孔子曰:“九也者,六肴(爻)之大也。为九之状,浮首兆(俯)下,蛇身偻曲,亓为龙类也。”“九”为刚爻之性,亦刚爻名称。孔子认为,以九的形状属于龙类,故刚爻为“九”,也即为龙。《乾》卦六爻为九,也即六龙。《乾·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即言《乾》卦六爻为六龙。因此,《衷》篇此《乾》“盈而刚”,乃言《乾》卦具盈满之象,其刚爻为九为龙,故《乾》“盈而刚”亦言龙之象。
因此,《衷》篇此处孔子全言龙,以龙之象贯通前后,而其义通达无碍。具体而言,《衷》篇此处是说:《乾》卦盈满,为六龙阳刚之象,故《坤》六二言龙直方大,不用进行飞行的学习,是吉利的。因为龙不用学习飞行而生来具足,故《乾》卦用九言六龙并行而飞,没有首领,是吉利的。
四、《无孟》之卦有罪币死,无功而黉,所以省,故[炎]。
“币”,《丁文》释“币”,它本皆释“而”。细观照片,释“币”是。丁四新认为“币”为“不”之误,①甚是。“故”下一字残,赵建伟和廖名春师补“灾”,可从。
“《无孟》”,即通行本《易经》《无妄》卦。“无妄”实为无望,《释文》:“马、郑、王肃皆云妄犹望,谓无所希望也。”《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京氏及俗儒,以为大早之卦,万物皆死,无所复望。…‘无望”,《史记‘春申君列传》作“勿望”,云:“事有勿望之福,又有勿望之祸。”张守节正义:“无望谓不望而忽至也。”朱熹《周易本义》:“《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焉者。”故“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之义。“有罪不死,无功而赏”,有罪当死,却得不死;无功当不赏,却得赏,正为无所期望而有得。此与《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蕾畲”义同。王弼注此爻曰:“不耕而获,不蔷而畲。”《礼记·坊记》记孔子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易》曰:‘不耕获,不茁畲,凶。以此坊民,民犹贵禄而贱行。”郑玄注:“利犹贪也。此必先种之乃得获,若先蕾乃得畲也。安有无事而取利者乎?”不种而得获,不茁而得畲,有罪而不死,无功而得赏,无所期望而有得,也正启人之贪心奢望,故下言“所以辔”。“雀”,廖名春师认为即啬字,训为贪,@甚是。按《老子》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河上公注:“啬,贪也。”《玉篇·啬部》:“啬,悭贪也。《方言》卷十:“荆汝江湘之郊凡贪而不施谓之乱,或谓之啬。”起贪心奢望则易招灾祸,故《无妄》卦多言“灾”、“眚”。卦辞:“其匪正有眚。”六三:“无妄之灾。”上九:“无妄行,有眚。”《衷》篇言“故灾”,与《象》“无妄之行,穷之灾也”,《杂卦》“《无妄》灾也”同。
五、故武之羲保功而恒死。文之羲保安而恒窟。
此言“武之义”,即《衷》篇上言“天之义”,亦即阳之义、刚之义。“文之义”,即《衷》篇上言“地之义”,亦即阴之义、柔之义。两“恒”字,当读为“极”。通行本《系辞上》“易有太极”,帛书《系辞》作“恒”。郭店《老子》甲组“至虚,亘(恒)也”之“亘(恒)”。帛书《老子》作“极”,王弼本《老子》亦作“极”。极为至极,《助字辨略》卷五:“极,至极也。《礼记·礼运》:‘父子之极。《史记·高帝纪》:‘极不忘尔。”“‘武之义保功而恒死”,即武之义在于保住功业,但达到极至则消亡。庭即穷,穷为终结,与亡义近。《汉书·律历志上》易穷则变”,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穷,终也。”“文之义保安而恒穷”,即文之义
在于保持安定,但达到极至则终结。
六、“潘蟹勿用”者。匿也。“兄蛰在田”也者,德也。
“潜蛰勿用”,《乾》初九爻辞,“蛰”即龙。“见蛰在田”,《乾》九二爻辞。…见龙在田也者,德也”之“德”,邓球柏、赵建伟、丁四新、刘大钧师皆释为“德性”、“品德”之“德”,并引《文言》证之,①而张政娘释为“升”。②按此“德”训升是。《说文·彳部》:“德,升也。”徐锴系传:“升闻曰德。”《书·顾命》“王义嗣德”,刘逢禄《今古文集解》引庄云:“德,升也。”《吕刑》“罔有馨香德”,孙星衍《今古文注疏》:“德者,升也。”…见龙在田也者,德也”,即“见龙在田”也者,升也。一潜龙勿用者,匿也”与“‘见龙在田也者,德也”相对为文,初九言潜藏,九二言升闻。“见龙在田”也者,升闻也,即《文言》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七、“君子冬曰键键”。用也。“夕沂若,属,无咎”,息也。
“君子冬曰键键,夕沂若,厉,无咎”,《乾》九三爻辞。“沂”。通行本作“惕”。丁四新认为“沂”通“忻”,悦义,廖名春师认为“沂”即析,析通想,愆为悬(惕)字异构,义为解除,此引申为安闲休息之义。按《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曰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孔子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显然释“君子终日乾乾”;而“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显然释“夕惕若”。按“终”为终止,“知终终之”谓知道终止而善于终止,可见《文言》是以“终止”释“惕”,可证廖师所训甚是,“沂”当为终止休息之义。…君子冬曰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即“君子终曰乾乾”,施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止息也。刘大钧师认为《衷》篇此言与《淮南子·人间训》“‘终曰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曰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义同,甚是。
八、“罪鳌[在天]”,口而上也。
“蛰”下至“而上”上,帛书残三字,各本据通行本《易经》《乾》九五“飞龙在天”补“在天”,是。余一字,各本无补。赵建伟补“达”,濮茅左补“治”,刘大钧师补“德”。按《衷》篇下言“上达”,“上而达”可,“达而上”不通。《文言》曰…飞龙在天,上治也”,“上而治”可,“治而上”不通。“德”为名词,“德而上”不通。愚意可据《文言》释《乾》九五“本乎天者亲上”,补为“亲而上也”。亲,亲附。“飞龙[在天],[亲]而上也”,言《乾》九五“飞龙在天”,亲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