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料花”眨眼变“烟花”

2010-01-17石翠国

水上消防 2010年5期
关键词:品名公安消防货代

□ 石翠国

繁忙的上海港。

2002年7月的一天下午,刚出黄梅天的上海,赤日炎炎似火烧。

在外高桥振东集装箱码头一个不起眼的普通箱区堆场上,一群 “掏箱”工人正在为海关查验出口箱子而忙碌着。这是一只40英尺的大箱,箱门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普通瓦楞纸的包装箱,按照惯例,工人们拆开第一排几只瓦楞纸箱,没错,塑料花是货主向海关申报的品名,实物与品名相符。这群 “掏箱”工人虽然是来自山东农村的外来劳务工,但为海关查验箱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习惯做法,有句俗语叫 “半掏”,就是一个20英尺的箱子查验起来,起码要掏到一半,而40英尺的箱子就要掏到20英尺远的箱中,查看箱内货物是否一样,与报关单子上的品名是否相符。箱子里第一、二排的货,确实是塑料瓶里插的塑料花,完全符合货单相符的要求。但是,当第三排的纸箱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都愣住了:纸箱的外部五个面都贴有 《国际危规》 (《IMDG CODE》)的危险货物标志,那橙色的爆炸性标志,十分刺眼醒目,且有explosive(爆炸品)英文字母和1.4G的配装标志,显然,这批货物是爆炸品,与货主向海关申报的品名大相径庭。“塑料花”眨眼变 “烟花”,眼前的一幕,让人难以置信。于是,再往箱子里面掏,“半掏”后证明,整箱装的都是 “烟花爆竹”,属于 《国际危规》第一类爆炸品无疑。于时,查验组组长向外高桥海关紧急报告现场情况。一位海关科长迅速到场,根据箱号,他从手提电脑中立刻查出,该批申报的 “塑料花”货物共有2箱,计划当晚装 “中亚之桥”轮,运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港。“另外一箱要不要查?”掏箱工人问。“查!”海关官员毫无迟疑。当打开第二只箱子的箱门时,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跳入人们眼帘的,就是和第一只箱子里一样的货物:爆炸品。且毫无伪装和遮拦。海关官员意识到,这是一起涉嫌走私的案件,又是一起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案件,于是立马通报了港口公安消防部门。港口公安消防部门派员到场后,迅速拍摄录像、照片,调查取证,并立即向上海市消防局报告。

由港口公安局牵头的案件调查组迅即成立。从海关报关单查起,该批货物的货物代理、货主、承运人,立刻水落石出。经查,该批货物来自江西南昌,总重21t,用2只40英尺的箱子分装。10天前,在南昌装船后由赣江入鄱阳湖进长江,顺流而下到达长江口的上海港外高桥港区,起驳后堆存在该箱区,静候船期出运。该批货物共有2票,一票为第1.4类的烟花爆竹,另一票是更具危险性的第1.3类的礼花弹,由江西南昌李渡烟花厂生产制造。货主是一个叫 “边总”的南昌人。

“边总”是一位专门从事烟花爆竹生意的老手,专门赚取流通领域里的高额利润,在南昌地区赫赫有名。以前,逢年过节他搞搞批发,做内贸生意。后来,生意搞大了,腰包鼓了,他在南昌开了家公司,做起了外贸买卖。他深谙国际行情信息,他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圣诞节,是世界各国烟花爆竹需求的旺季,他要抓紧时机多多挣钱。他知道,每年的9月、10月间是出货的高峰时期,扒去江海运输时间,货物必须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一周到达买主手里。眼下7月炎夏,尚未到大宗买卖的旺季,但是手头淡季廉价收购的货物不能积压,他要让资金流转起来,实现薄利多销的目标。于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中东的生意人,以较低的价位出手库存。生意一拍即合。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满足买主的货物“到岸价”要求,他又动起了歪脑筋,他要暗渡陈仓,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和中东买主约定,该批货物在向海关报关时,正确的运输名称不能填危险货物,而是普通货物 “塑料花”。为此,他特地采购了40箱名副其实的 “塑料花”,在该批货物装箱时用作伪装,以掩人耳目。他对海运的各个程序、环节再熟悉不过了,他找了一家民营性质的C&P货代公司,轻松地搞定了委托代理业务;他钻了国家为改革开放提供外贸出口便利政策的空子,利用出口箱可在江西南昌当地装箱,由当地海关封箱的 “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顺顺当当地办成了一切应有的出口手续。没料到,这回在上海口岸,竟栽了个大跟头,实实足足赔了近50万美金的货款。

真相已经大白。上海港口公安消防部门在大量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确认,江西南昌货主“边总”故意匿报、瞒报危险货物品名,扰乱了正常的危险货物运输生产秩序,构成了非法运输危险货物的行为,违反了 《消防法》的规定。据此,依法没收了这两箱烟花爆竹、礼花弹,送缴上海市消防局统一销毁处理;并对C&P货代公司上海办事处,依法处单位罚款5万元的处罚;由于货主 “边总”事发后称病住院,无法来沪接受处罚,上海港口公安消防部门发函委托当地公安部门,待 “边总”病愈出院后代为处理。同时对货主和货代的违法行为记录在案,并通报业内相关部门,以降低其从业诚信度,以此来约束他们今后的行为。

本案的发案和破案,颇具偶然性和必然性。货主、买主和货代之间若相互勾结,以各自的牟利为目的,匿报、瞒报危险货物品名,进行非法运输,在理论上是极容易得逞的。但是,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港口海关、查验部门正磨刀霍霍,等着他们飞蛾扑火、以身试法。货主和货代自以为绞尽脑汁,瞒天过海的不法行为无人可以识破。但他们的设计百密总有一漏,总是难以周全的。货代在向海关申报时,货单上的品名、货物重量都填写得一清二楚,他们恰恰忘了其中的匹配问题。海关的报关计算机程序里设有一套软件,能自动对货物的名称、单件重量和总重量是否匹配进行判断。本案中2箱塑料花,竟有21t重,很明显,货、重不匹配、不相符。这就成为海关例行审查时的 “可疑箱”,为海关开箱检查提供了依据。被海关的高科技武器拿下,这是必然的。

本案的偶然性也十分耐人寻味。就上海港而言,每个港区都有海关临时查验点,都有一批开箱查验的劳务工协助海关工作。这批来自山东、四川等地的农民工,一般文化程度较低。为提高这些劳务工的业务素质,港口公安消防部门及时组织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学习掌握 《国际危规》中所列的9大类危险货物的名称、特性、危险货物标志、联合国编号等,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本案中,首先发现箱内爆炸品的这位名叫牛庄的农民工,来自山东沂蒙山区,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但是上岗前,他认真地接受了 《国际危规》的专业知识培训,记住了老师讲课时出示的9大类危险货物的各种危险品标志图案,所以,一眼就识别出藏在塑料花后面的烟花爆竹。为此,上级领导对他进行了嘉奖。(本文当事人、船名、公司等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品名公安消防货代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最美的逆行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水果行情
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
浅议如何提高消防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
为党的公安消防事业纵情讴歌吴学华中国消防影像文化工程公益讲座传递大爱的力量
我爱冬天
水上公安消防文学创作发展状况及思考
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分析与技巧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