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

2010-01-15彭玮婧杨鑫铨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工作

彭玮婧, 杨鑫铨

(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湖南长沙410004)

当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的极端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目前,各个高校也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重要位置,纷纷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从课程到心理咨询到危机干预,力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应该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过分强调单一化,过分注重校内环境,过分依赖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过分针对心理障碍,理论研究不够,实践缺乏指导,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出现医学化、德育化、课程化、个别化、简单化、单一化、形式化等倾向,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出现各种偏差,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2]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编制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查问卷,力求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保障措施、基本内容、途径和评估五个方面来分析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这对于探索建构适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解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新模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

本次关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调查,一共对来自5个省份的27所高校发放了问卷,回收27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二、调查方法

本次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调查以随机抽样为原则,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先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选取两所高校进行深度访谈,再结合访谈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并在全国不同省份的高校实施发放。

三、调查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导向和基本依据,也是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基础和指针。在此次调查中,27所高校有7所不清楚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说明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工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目标和指引,而目标缺失、目标偏离、目标笼统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病。

2.保障措施

(1)制度建设

在对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等制度建设的调查中,仅有75%的高校出台了相关文件纲要,基本上也是以实施纲要或工作计划为主。在各高校对学院 (系)等二级机构的管理办法调查中,仅有不到60%的高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有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不明晰所在高校是否有工作纲要以及纲要名称。因此,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来看,现状还不甚乐观。

(2)组织机构

在此次现状调查中,27所高校中有26所已经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这说明,绝大部分高校是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而在这些机构中,由于职能的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取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占大多数,当然,还有一些机构取名为“心理咨询中心”或是“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等,这说明心理健康在高校中的职能已逐渐为起初的“咨询”向“教育”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中,性质为行政管理的占了大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行使科研与教育的职能,但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多,仅占到14.58%。

机构的行政级别以科级居多,占到55.56%,18.52%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是副处级,另外还有22.22%没有行政级别,即不属于行政机构。

对于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一般都包括以下几项:制定和执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学院 (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开设心理健康必 (选)修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科研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这些分别都占到了85%以上。特别是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心理健康科研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组织开展危机干预工作,90%以上的高校都具有这四项职能。

(3)师资队伍建设

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配备,师生比分别是1:1000到1:18000不等。而将专职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占60.87%,没有纳入的占39.13%。在职称评定方面,大部分高校都将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纳入专任教师和思政教师系列进行职称评定。由此可看出,不同高校对于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师资建设和投入程度不一,师生比差距较大,而且仍有近40%的高校没有将其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当中。

在高校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还包括学校主管领导、部门主管领导、院系辅导员、校医院医生、外聘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3]。而在所调查高校中有80%的高校由院系辅导员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工作,另外就是部门主管领导和外聘心理咨询老师。对于兼职教师的培训,只有一小部分高校将其纳入了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绝大部分高校都是选择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活动或是学校分批选派人员接受专业培训这样的方式。另外还有5所高校没有拟定关于兼职教师的培训政策。

(4)专项经费

不同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也大小不一,有的按照学生人数的标准投入,如大部分高校都是5-10元/生/年的经费标准,有的则只有2-4元/生/年,有的则多达10元/生/年。有的是按照每年几十万的标准投入,特别是部属重点高校,而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一般经费投入也较少。由此可看出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是不同的。

(5)硬件设施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场所都由行政办公室、团体辅导 (咨询)室、个体咨询 (辅导)室以及咨询接待室构成。有的还具备资料室、心理测量室、宣泄室、放松室、教研活动室等场所。这基本上和各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的职能挂钩。

3.基本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压力问题、恋爱问题、生涯辅导等方面。各项都基本占到了90%以上。

4.途径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是采用四位一体的体系,即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和危机干预四条途径。

(1)心理咨询

就心理咨询而言,80%以上高校都包括面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几种形式,另外,有的高校还有信件咨询。咨询室开放时间5-7天不等,即有的高校是工作日咨询,有的高校则工作日和周末都开放心理咨询。每天都有2-3小时的咨询时间。

各高校心理咨询老师大多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在调查中,仅有46.15%的高校所在省份对于心理咨询老师有上岗要求。而在高校中,有76.00%对于心理咨询老师上岗有资格要求,且大多要求具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且同时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这说明各高校对于心理咨询师上岗还是有一定要求。但仍有少部分高校对于心理咨询老师没有资格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许多高校都采用了不同的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如学校校报、自办杂志、专题网站、宣传橱窗等。而在调查的27所高校中,有26所有自己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心理协会,作为开展活动的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也多样,50%以上的高校采取了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还有一些高校也采用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调查中有24所高校 (88.89%)会利用这一时机在全校开展心理健康系列宣传活动。

(3)课堂教学

新电商在带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现阶段,高职院校应把不断探索培育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在调查各省教育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的规定,有32%的高校所在省份要求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且为必修;有28%的高校所在省份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为选修;20%的高校所在省份建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有20%的高校所在省份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没有规定。

而对于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高校而言,仅有24%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必修,其余大部分为选修课的形式,当然,还有小部分高校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或未开设此类课程。课程开设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一个学期,学时从16-36不等,学分也大多为1-2个学分。

在调查中,有48.15%的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研室,一般是隶属于学工部 (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或是心理学的系部。但仍有51.85%的高校没有设立教研室。

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任课老师中,有78.95%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职教师,26.32%的是心理学专任教师,此外,各院系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分别占26.32%和21.05%。

在教材的选择上,调查显示,仅有40.74%的省份有省编统一教材,还有59.26%的高校所在省份没有省编教材。而在有省编统一教材的省份中,选择省编教材的学校也只占到了36.36%,63.64%的高校仍选择不使用。除却心理健康教育课,还开设了心理健康类其他课程的高校占60.00%。

(4)危机干预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朋辈辅导员的设置不尽相同。调查显示,朋辈辅导员大多是由班级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的会员担任,占到80.77%,同时还有寝室信息员(38.46%),学生干部 (43.41%)和其他人员 (11.54%)。设有寝室信息联络员的高校仅占到40.00%,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金字塔的最基础部分。大部分高校中班级心理委员是班委会成员,但也有12.00%的高校没有设班级心理委员。

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方面,有92.31%的高校会组织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7.69%的高校没有。而对于朋辈辅导员的管理,高达61.54%的院校没有制定朋辈辅导员的管理办法或工作条例。

在心理普查和心理档案方面,基本上参与调查的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而且95.24%的高校都会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十分重要,调查中仅有14.81%的院校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而在建立报告汇报制度的高校中,频率为每月汇报一次占到33.33%,不定期汇报的大概有37.04%,选择周汇报的占11.11%。

5.评估

在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层面上,各高校所在省份出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办法的占61.54%,没有的占38.46%。而在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办法的占55.56%。在调查时,问及对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评价时,有78.26的人认为效果“好”,4.35%的人认为“非常好”,还有17.39%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一般,还有待提高。

四、调查结论

根据本次关于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现状调查可以看出,国内各高校的确从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工作内容、工作途径、评估体系等各方面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重视,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时日尚短,再加上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高校之间也出现差距[4]。

从工作目标来看,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模糊,甚至没有具体的目标,导致工作的开展缺乏导向;保障措施方面,许多高校制度建设仍不够健全,机构职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而定,暂时未能统一,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投入程度仍不够;基本途径方面,许多高校在心理咨询工作上还不够规范,表现在对心理咨询从业教师的资格要求卡得不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但成效如何仍需考量,课堂教学方面无论是从师资、教材还是学时、学分的设置上来看也是参差不齐,危机干预是各高校目前较重视的一项工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证,但是否都落到了实处,仍是亟待考察;评估体系方面,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评估办法的高校不是很多,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发现问题所在并促其改进,因此各高校在这方面仍需完善。

调查中笔者也对各高校的特色工作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各高校特色工作的优势不甚明显,但也存在诸如心理文化节、新生工作坊、设置二级心理辅导站等亮点。相较之下,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共性,大多集中在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师资的专业水平、教师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这些也都是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更高、更专业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

[1]李亚东,陈家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刍议 [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4,(2):31-33.

[2]王蕾.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8,(6):256-258.

[3]林红.关于实施多层面、全过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73-74.

[4]刘文政,陈 铮,叶海燕.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2):216-219.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选工作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