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我国GDP与M2对CPI的影响
2010-01-15王璐
王 璐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41)
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为了保证经济仍然可以快速发展,在货币政策上较为宽松,广义货币M2的大规模投放虽然的确是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多方对于产生通胀压力的关切,尤其是CPI指数作为衡量民生的重要指标,更是让各界关注并且担心它的过快上行会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另外一方面,在理论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CPI高走的速度。所以每次CPI指数的出炉都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分析和猜测。
本文正是通过使用M2作为衡量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指标,使用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使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来反映这二者对于CPI的影响。由于所选的样本期数不同,即使都是用这三种指标,不同的学者仍然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笔者认为,这三种作为宏观经济指标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样本期过短是不足以反映出这三者实际的关系,而过长则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特殊历史阶段基本国情的需要。由于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也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奠基之作,所以笔者采用了1985年到2008年的GDP、CPI、M2指标来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
一、理论基础
CPI(消费物价指数)、WPI(批发物价指数)和 GDP Deflator(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各国用来衡量物价上涨幅度的指标。而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也就基本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因为通货膨胀就是指一定时期货币过多而引发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1]。
在上述指标中,CPI作为衡量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活费用开支增减的指数而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因为CPI的持续走高就意味着零售商品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只拥有相对固定收入的民众来说就意味实际收入的下降。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能对物价产生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实际因素与货币因素。对实际因素,本文将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进行衡量,因为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而对货币因素则使用广义货币量即M2进行度量,因为它能从一定角度上反映一国经济体系内部流动性的规模,与整体经济活动联系密切。
一般来说M2的增长速度过快而实际生产的增长却慢于流动性增长率的时候,必然会由于货币数量变动所导致的需求变动在大于总供给变动的时候,导致全社会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扬,这也就是通常所认为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2],也就是货币学派所认为的:当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也就会引起CPI的上行。
根据对引起通胀的因素的方程π=m-y+v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通胀率 (π)主要受到衡量M2变动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m)、衡量 GDP变动的产量增长率 (y)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v)的影响。[3]在假设v与y不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必然会由于货币的过多而上涨,通货膨胀率则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正相关变化。而当实际生产发生改变的时候,即假设当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动小于产量增长率的变动并且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不发生改变的时候,通货膨胀的程度也将因为实际所使用的货币数量少于经济生活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下跌,从而表现出通胀率与实际生产的变动程度呈负相关变化的情形。
通常情况下,家庭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经济行为习惯,因此在正常经济活动中,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不会发生过于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前文假设的v不变是有依据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π主要就是受m和y的影响,也就是说明CPI的走势主要就是受到了M2与GDP二者走势的影响。因此,建立模型定量分析M2与 GDP对CPI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就对经济政策的选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说明CPI固然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其还是与通货膨胀率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其中最明显的是CPI只是代表了消费品的价格增长变化,而并没有包括资本品等其他非消费品的价格起落,其与通胀率还是有一定的背离的。但是由于CPI关系着民生,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考量CPI的变化就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与分析思路
为了能够严谨的进行分析,必须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因此首先对三种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都使用CPI、GDP和M2的增长率进行分析。笔者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中的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中选取了相应数据并计算出增长率,且全部处理成以1985年数据为基础的同比数据,并设1985年数据为100。
为了消除把这些数据放在同一个模型中可能会有的异方差性影响,所以笔者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取对数处理以消除异方差性——得到lnCPI,lnGDP,lnM2这三个变量——这样并不会改变数据的性质及协整关系,且容易得到平稳序列[4]。
为了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先确定数据属于平稳序列,然后通过AIC和SC等准则来确定滞后阶数并判断滞后模型是否平稳,再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来验证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同时利用脉冲响应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最后通过GRANGER检验来分析变量间是否具有显著地GRANGER因果关系。
(二)ADF检验
在对时间性很强的样本进分析的时候,首先必须确认分析的对象必须是平稳的序列,不然就无法对其进行协整分析,所以首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即使用ADF检验来判断其是否平稳。通过使用 EVIEWS5.1软件的“UNIT ROOT TEST”功能进行检验发现:三个变量在初始时候,都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在经过二阶差分后,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这些变量可以通过二阶差分变换为平稳序列。这样,这三个变量就可以进入我们接下来要建立的VAR模型。
表1 二阶差分后的各变量ADF检验结果
(三)确定滞后阶数与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首先需要建立VAR模型,然后根据AIC等信息准则来确定该如何选择滞后期。这就需要选择AIC、SC等指标中的数值最小值所对应的滞后期的最大值。而且还必须满足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即必须要使得方程特征根的模全部小于1,如果不平稳则不能对模型进行协整分析。经过对比,发现当滞后期选择5的时候,方程特征根的模有若干大于1,这说明模型不平稳,不可以用来分析,而模型的滞后期选择4的时候,方程是平稳的,并且所有指标都可以通过。
表2 4阶滞后时滞后期选择信息表
图1 4阶滞后模型根模图
确定模型滞后阶数后,对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输出迹统计量检验结果和特征根统计量检验结果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迹统计量检验结果
表4 Johasen协整检验特征根统计量
迹统计量检验结果和特征根统计量输出结果都说明序列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证明选取的几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四)脉冲响应分析
由于模型中存在着大量的滞后效应,并且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我们使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CPI受 GDP和M2的影响,所以,我们通过软件可以得到如下函数 (由于数据过长,故只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五)GRANGER因果检验
一般来说,在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在遇到因果关系的问题时候,人们往往会运用 GRANGER检验来分析因果,其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来不能推测过去,原因应该在结果之前。这种思想正是与现实相符合的。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在滞后期的最佳选择应该是4期,故在进行 GRANGER检验时候,也选择滞后期为4期,得出表5。通过分析表5,我们可以看到,GDP和M2都是引起CPI显著变化的原因;同时在滞后四期的时候,又不受CPI的影响,都是属于单向的影响关系。这就说明GDP和M2对CPI的影响是深远的,而CPI此时已经不会影响到 GDP和M2这两个因素。
表5 滞后四期时 GDP、M2对CPI的 GRANGER检验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LNCPI,LNGDP,LNM2三个变量的协整分析并建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对该三因素进行GRANGER检验来分析GDP和M2对CPI涨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经济运行中,GDP与M2的走势会影响到CPI的走势,其中M2对CPI的影响是敏感[5]但是又是逐渐减弱的,而GDP对于CPI的走势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说明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相当长远的推动CPI的高企,这是因为实体经济的运行一旦发生偏移再要调整到新的均衡点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相反如果不考虑实体经济的变化,仅仅是通过货币投放量的改变来影响CPI的走势,却是很快就能被消化掉的。
(二)观察模型系数的符号可以发现是正负号震荡出现的情况,这说明对于任何一种原因所导致的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市场都会进行调整,而在这中间往往又容易出现超调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适时的进行引导。
(三)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前两期中,影响CPI走势的两因素呈现的是共同行动的特点,但是到后期,就逐渐涨跌互现,说明影响已经开始互相抵消,这就为我们在长期内有效引导CPI的走势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其原因是在现实中,往往随着货币供应量 (M2)的增长会使得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又因为在长期中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数量与种类的增加,使得原本过多货币发生相对程度上的减少,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带来的通胀程度。
(四)当期的CPI受到上期的CPI影响较大。这是因为在正常的经济生活中,经济指标的运行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将前期指标的大小往往会影响到下一期指标。
四、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按照传统理论,随着2008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实施,CPI的上行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09年CPI却反而下行0.7个百分点,这主要就是因为2008年全年GDP增长速度的放缓与07年大幅增加的M2和快速发展的 GDP所引起的滞后两期的负效应等因素共同引起的,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中很多产品价格的下跌引起通缩输入使得国内CPI价格有所下行。
2010年的全年CPI,虽然受到2009年GDP的稳步上行与M2的大量投放会产生较大的上升动力,但是由于受前年的经济因素滞后二期的负效用抵消而也不会出现过快的上涨。
虽然如此,但是笔者认为因为CP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准的变化,那么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应该使用相应的手段稳定住CPI的走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央行可以也应该使用多种政策和市场工具以控制银根,各级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财政支出与投资力度使今年的M2和GDP达到适度增长以稳定CPI在2010年及明年的上升速度[6]。
[1]潘淑娟.货币银行学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黄达.货币银行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F.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任立民.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价格的协整研究 [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陈希娟.CPI与 GDP、M2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