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自主性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010-01-14韦荣如
韦荣如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应该具有自主独立的人格,善于思考、具有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只有从小抓起,中小学课堂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只有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当前的教师要将“教学生知识”转向“教学生方法”,既要“授鱼”更要“授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大面积提高想效率。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一点浅见,与同行共飨。
一、积极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交流合作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位置,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计划进行的,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交流是单向的,谈不上也不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也让自主学习成为必须和必然。事实证明,学生知识的掌握并不全是靠教师讲懂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静下心来,仔细揣摩,深入思考,才能将其内化为己有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培养其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主探究上。
二、以情感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学探究兴趣
愉悦和谐的师生情感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引领学生奔向成功的助推剂。师生双方之间只有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学生才能对老师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体会到师长的温暖,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看书。①每个函数的图像在哪几个象限?②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是怎样变化的?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吗?与y轴有交点吗?为什么?问题布置后,我就深入学习小组指导阅读,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启发引申。在质疑讨论中,引导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各抒己见。由于学生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对回答错误或不准确的学生我不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而大张旗鼓的表扬了他们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并且对他们的团结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在无形中增强了这部分同学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也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试想,如果教师此时不能及时把握课堂主导作用,任由其他学生对这部份同学冷嘲热讽,甚至自己也和学生一样,对这些同学挖苦打击,那么,最后只能导致这些同学学习信心的丧失,对学习数学的抵制和对老师的厌恶,更谈不上自主学习数学了。
三、创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境,提供彰显学生个性的平台
学生学习知识需要探索,教师处理教材更需要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一切机会,随时挖掘教材中凸显学生个性的因素,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启发学生独立发现、自主探索,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要。
例如在讲解“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一节时,我用flash课件直观的演示三角形成比例的放大或缩小,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问学生: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发生了改变,有什么没有发生变化。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讨论、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创设了一个直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感悟什么叫相似,相似的图形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从而改变了单项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实际问题或者有趣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强化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
由于数学是由概念、规律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的科学体系,有很强的逻辑性,不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一旦遇到抽象的感念和公式就会变得厌倦,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进一步强化思维训练。特别是初中生正从形象思维逐渐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教师更应创造适合学生思维训练的环境,在更高的水平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心。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乐与思维,善于思维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课堂教学要留有余地,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问题是思维之母,思维由问题产生。智慧的老师总是懂得在课堂教学中“留有余地”,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害怕学生不懂,倾其所有,将所有问题全告诉学生,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产生思维的惰性。
2.设置一些思维反差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训练思维。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在一定能力基础上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结果。数学概念和规律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认识过程总结概括出来的。学生认知的过程很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引发学生争论的问题,让学生在互相辩论后引发对自身思维过程的反思,是一种较好的思维训练的方法。
总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从数学走向社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