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同行
2010-01-14龚玲玲
龚玲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与生活同行。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1.情境创设生活化。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分蛋糕”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热情得以激发。
2.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挖掘”数学素材并让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思考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认识容量和升》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一升到底有多少,我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作为学具——学生在食堂用餐的饭盆,利用量杯测量比较,学生惊喜地发现,他们盛饭的饭盆大约能装一升的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升的表象。把十分抽象的“1升”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饭盆活生生地物化出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于无声无息中化解了难点。
3.数学问题生活化。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假如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会付钱吗?”(多媒体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价钱)。通过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了生命价值。这种将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是由学生自主构建来实现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数学日记是课后作业的一种类型。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走近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我一般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学写数学日记习惯的。
1.购物时体味数学。如在教完两步计算应用题后,为了帮助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更好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购物,写下自己的购物感受。学生李倩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带了50元钱去书店买书。我一连选了好几本,一看书背后的标价都是6.00元。于是我把它们都买了下来。到收银台付了钱以后,我就兴冲冲地往家里跑。一到家,爸爸问我买了几本书,我说还剩20元钱,买的书每本都只要6元就够了。爸爸一听,马上回答道:“你买了5本书,对吧?”我笑眯咪地点点头,心想:原来爸爸数学学得这么好啊!
2.感悟课堂学习。教完《一亿有多大》后,张泽宇同学写了这样的感受——记得以前,我以为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但不知道它具体有多大?我们就说数作业本吧。我们数1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时间呢?1本,2本,3本……100本,大概要用110秒。而1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100000000本作业本要用多少秒呢?只要计算一下就知道一亿有多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大约110000000秒,试想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要多少分?多少时,多少天?多少年?大概是要1833333分,30556时,1273天,3年!还真是不算不知道,数一亿本作业本竟要3年啊!
三、课外实践生活化
小学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氛围,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二要重视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三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加强指导,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实,目标明确,操作有序。
尽管生活是数学产生的“土壤”,但数学决不等同于生活,数学有着其本质的东西,不能为“生活”而“生活化”。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与生活两者的关系,达成和谐的统一,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才能让学生在平衡中体会到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