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0-01-08张钰
张 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操作层面上,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创造性地落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真正地做到“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学习,中学阶段是有目的性的语文学习,新课标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目标,也就是情感的培育、材料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归结起来,就是吸取和表达两维,吸取这一方面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语文情感的培育、阅读能力的提高等,而表达则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的不断磨砺与形成。吸取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有表达才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体现。当然,这种表达内化为生命体验和人生的充盈也无不可。而连接吸取与表达两维,使吸取与表达的两维是有目的的,高效率运行的,正是学生良好的语文心智。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也是一致的,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会整合是通过“过程与方法”的操作,而良好的心智是指导这种操作,使这种操作和谐高效且独具个性,使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构建与更新的惟一途径。有人把新课标的师生关系比作一支交响乐队中第一提琴手与整支乐队的关系,而这位第一提琴手的作用正是引导学生语文心智的建立与提升,无论乐队演奏的是哪一支乐曲。
“用教材教”,教的不是教材,那么,教什么?教的是“智慧”,是“灵气”。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间,如何认识自我的语文世界和外部的语文世界,有所选择,有所扬弃;如何构建自我的语文世界,量变质变,天人合一,这就是“智慧”、“灵气”,也就是语文心智。
良好的语文心智有智力方面的因素,正如上文所述,它是与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内容有关。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具有创意是它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语文心智也是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它是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兴趣浓郁持久,态度积极乐观,情感饱满适度,意志坚强可控,个性和谐统一,是它的具体表现。
良好的语文心智还有认知与元认知两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元认知理论,它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是“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的“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统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的内容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其实,每一位学生都不自觉或自觉地具有不同的元认知能力,心理学测试表明,一般能力与元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从事某项相同的工作,即便是低能力高元认知能力组成绩也要超过高能力低元认知能力组。
就以上所及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认知与元认知因素这些语文心智操作的内容,笔者认为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它们的可培育性,虽然其中有天生的成分,在某些因素可能个人禀赋占有重要地位,但它们无一不排除后优化、培育的重要作用。二是它们的整体性,应该说,几方面的因素综合在某一具体学生中发生作用,决定他语文活动中知识吸取,能力的进步,过程方法的选择导向,情感价值与世界观的形成。三是它的实践性。因为心智是可操作的,同时它又是一种能力,所以,重要的是练习,所有能力的内容都是训练所得而不是仅靠讲解所得。因而语文课也就有了借助教材而进行个人的构建与培育的支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能得到落实。
其次,新课标的观念不一定要依附于新版教材的使用,就我们当前的语文学习,无论是平常的语文课堂还是应试,培育良好的语文心智仍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下一些方面我们是可以作为的。例如几种思维方式的有意培养,特别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顿悟思维(又称灵感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材料中无论是语言还是形象,都足以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各种思维中又有思维品质的培养,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指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的、超常的或是低常的主要指标。”因此可以通过推理练习来实现思维的敏捷性,通过迁移练习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比较学习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设疑练习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通过设立陷阱的练习来提高思维的批判性。我们把擅长形象思维的人称为有“文艺细胞”,“文艺细胞”也是可以培养的,就记忆而言,我们常片面地把善于语言文字记忆的人称为记性好。其实,至少还有形象的记忆、情感的记忆等方面的内容,画家看过的景物、人物可以通过大脑的记忆默画出来,演员在导演的启发下可以调动情感记忆,潸然泪下。通过练习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智力特点、思维特点,扬长补短、提升个人的综合语文素养,不正是心智操作的成效吗?
就语文考试而言,对个人思维强度、耐力的估计。有人能保持集中精力高强度、长时间的思维,而有人的思维非常容易疲劳,而事后总是用粗心来掩饰这种心力的不足。对分数的正确估计,阅读测试中从不同角度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及时发现错误,从题目的设置中发现出题者的意图,以至考卷中先做哪一题、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合理安排思维的张驰,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个人在语文心智操作上的才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语文运用的能力,并且在学习和运用中体验和感悟。路漫漫其修远兮,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