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藏林芝地区农村沼气发展问题

2010-01-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孙旭珍杨文杰

海峡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林芝地区沼气池农牧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孙旭珍 杨文杰



浅谈西藏林芝地区农村沼气发展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孙旭珍 杨文杰

简述了西藏林芝地区发展沼气的历程和农村沼气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林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论述了在农牧区发展沼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客观分析了发展沼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林芝地区 农村沼气 发展对策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05万人,平均海拔3100米,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年降水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8.7℃,年日照2000多小时,无霜期180天。全地区林地面积26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8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6.09%。长期以来,林芝地区的生活用能以薪柴为主,年约消耗木材2220吨,相当于9768亩活林木一年的生长量。随着国家加大对西藏农村沼气建设的资金投入,林芝地区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全地区试点沼气建设140个,2007年建设3000个,2008年~2009年建设10160个。沼气技术的应用在林业资源保护和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林芝地区应用沼气的必要性

1.1 保护森林植被,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林芝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滥砍乱伐、植被破坏,许多乡村陷入“能源短缺—滥砍乱伐—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恶性循环。农村沼气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变废为宝,产生的沼气成为农民照明、做饭的燃料,解决了“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沼气不仅清洁、便捷,还使得以前的“三废”(秸秆、粪便和垃圾)变成了现在的“三宝”(燃料、饲料和肥料)。根据测算,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立方米,可替代薪柴和秸秆1.5吨左右,相当于0.23亩林地一年的生物蓄积量。虽然农牧民在冬天还会烧柴取暖,但是祖祖辈辈已经习惯的燃料结构开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2 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地区的建设

2008年12月林芝地区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地区的决定》,其中要求:薪柴替代率达到70%以上,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近年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推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建设生态家园,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地,使农牧民的居家环境和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据了解,集中连片发展农村沼气的地方,年户均节省劳动力20个工日,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促进了农牧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的生活之路,为建设生态林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沼气是建设生态农业的迫切要求,是农民的“致富池、小康池”。当前林芝地区化肥年施用量4400吨,农药年施用量150多吨,农田不同程度遭受到农药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一个8 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沼液喷洒作物叶面,灭菌杀虫,秧苗肥壮,粮食增产15%~20%,蔬菜增产30%~40%。

2 沼气技术在林芝的应用

2.1 基本原理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细菌的发酵分解作用而产生的。细菌分解有机质大体分为两个过程:第一步将复杂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低级脂肪酸,如丁酸、丙酸等,起作用的细菌为产酸菌。第二步是将第一步的产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起作用的细菌是甲烷菌。在沼泽和阴沟污水、污泥、以及人、畜粪坑底部的粪渣里,都有大量的这类细菌。

2.2 应用典型

林芝地区波密县格尼村小康示范村地处318国道旁,平均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12.4℃,最高气温31.2℃,最低气温-10℃。全村共有34户188人。2007年国家投资8.33万,群众自筹3.57万元建设了半玻璃钢型水压式沼气池(见图1),为补充冬季沼气的温度,当地技术人员在沼气池的上方建造塑料大棚,以提高产气量。

图1 波密县格尼村沼气结构示意图

单池起动时需投入人畜粪便、秸杆等6~6.5立方米/户,正常产气后,每年需投入人畜粪便、秸杆等3立方米/户,每年消耗人畜粪便、秸杆102立方米。同时,沼气池上方塑料大棚的蔬菜,既可以满足农牧民日常的生活用菜,同时吃不完的蔬菜可拿到市场去卖,增加了收入,一举多得。

通过跟踪服务,这种沼气池单池产气量为350立方米/户,每户可节省燃料费1100元,减少薪材砍伐量10立方米,可产沼肥4吨。利用沼肥种植温室蔬菜,每户每年可节约生活开支1000元,年均节本增收2100元。沼气技术的应用平均每年为格尼村群众节本增收7.14万元。

3 林芝发展农村沼气存在的问题

3.1 对沼气认识不足是制约沼气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沼气作为新兴产业,给林芝地区的农牧民群众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实惠,也越来越被大多数农牧民群众认可和接受,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水平处于较低层面,影响着林芝地区沼气建设步伐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对沼气概念含糊不清,根本不知道沼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国家为什么发展沼气?沼气对农户有什么好处?因而建沼气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建。这部分农户多数居住在信息、交通落后的偏远乡村,约占15%左右。二是一些农户对沼气虽有所认识,但是不全面,仅知道沼气是用来做饭的,还不了解沼气对种植、养殖业的带动作用,更不知道沼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群众卫生健康水平,这部分农户约占30%,他们在建沼气池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却依赖国家投资,“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3.2 自筹资金不足是影响沼气产业发展的最大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启动实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沼气建设资金,但由于发展对象全是乡村农牧民,因而自筹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从林芝地区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是群众自筹资金存在困难。建设一口沼气池,配套改厕、改圈、改灶共需资金3800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200元,地方配套资金800元,农户还需自筹资金800元,但是由于西藏建材贵、运费高等特殊因素,导致实际建设投入已远远超支,而多数群众经济收入低,大部分农户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

3.3 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是沼气产业发展的瓶颈

沼气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畜禽粪便,沼气产业与畜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近年来,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但是与自治区要求和其他地市相比,林芝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加之,林芝地区以农林业为主,这更制约了沼气产业的发展。据林芝地区农牧局2008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地区畜禽年末存栏70万头(只),其中多位于工布江达、朗县的半农半牧区,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等主要的农区和林业,牲畜饲养较少。特别是畜禽圈建设标准较低更是制约林芝地区沼气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据调查,林芝地区大部分农户圈舍简陋,多为土木结构,有些农户甚至散养,沙土垫圈,家畜粪便无法入池利用,从而出现了沼气可利用的原料不足。

3.4 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林芝地区各县虽然已成立了能源办,但是没有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是在农牧局系统内部调剂,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全地区仅有16个,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家沼气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即地级有中心(沼气技术服务中心)、县级有办(能源办)、乡级有站(沼气服务站)、村级有员(沼气技术指导员)相比,林芝地区的沼气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从而致使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质量不高。由于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跟不上,有的沼气池做工粗糙,有漏水、漏气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沼气池的使用效果。二是管理水平低。有些建池户对沼气知识掌握不够,不知道如何进料、进什么料、何时进料;还有些建池户缺乏基本的维修管理知识,致使沼气池酸化不能投入使用;还有个别建池户因缺乏安全知识而违规作业,造成安全隐患较多。三是技术咨询和配件购置难。目前全地区尚未建立一家沼气技术咨询点和配件代销点,建池户更换损坏的灶具、管道等配件无处购买,仅靠农牧部门的无偿提供,难以满足广大建池户的需要。乡村服务网络不完备,物业化管理未形成,不少农户只好望池兴叹。

4 建议与对策

在林芝农牧区建设沼气的实践中,应做好几项重点工作:

4.1 管好资金,保证建设质量

目前西藏的沼气建设,主要资金是靠国家、援藏资金支持,少部分由农牧民自筹。我们应该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契机,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设农户的名单,公开物资的招标采购价格与分配方案等情况,做到公开透明,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讲究质量,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把沼气工程做成得民心工程。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以“一池三改”(一池为沼气池,三改为改厕、改圈、改灶)为单元,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图集、工艺规程、施工操作规程、管路设计规范等设计和建设标准和规范。实行农村沼气建设职业准入制度,从事农村沼气建设的施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2 技术服务是保障

由于大部分乡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语言不通,必须尽快健全县、乡、村服务体系,配备专职技术服务干部,建立农村沼气用户档案卡,做到技术人员能够定期上门服务,指导整个沼气系统的保养、维护。

按照“谁受益、谁出钱,高标准服务,低标准收费,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沼气网点服务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乡村服务网络。指导各乡镇农技人员尽快转变角色,并尽可能独立开展沼气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同时在沼气池建设村组选拨责任心强的沼气“技术能人”,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有偿服务。技术能人每月定期上门检查指导技术难题。在平日里,沼气池若出现故障,用户可直接拨打沼气技术员电话请求上门维修。小问题一个工作日内解决,大故障两个工作日内排除。二是组建沼气专业协会。充分发动农牧民自身力量,培养和支持他们建立沼气专业协会,使沼气产业技术通过农牧民自己得到推广和普及。三是加强培训沼气从业人员。采取集中辅导、现场讲授、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全县沼气从业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建池户)定期进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沼气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从而为林芝地区沼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3 改变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保证原料供给

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尽快实现以畜促沼的良性循环格局,首先应千方百计增加畜禽存栏总量,尽可能扩大奶牛、肉牛、肉猪等家畜饲养量,从而为发展沼气产业奠定坚实的原料供应基础。其次,想方设法全面实行畜禽舍养殖。加快改革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建设标准化养畜圈舍,使粪便能够直接随水入池,提高家畜粪便利用率,保障沼气池原料供应。在圈舍建设中,应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力求达到建池与建圈的协调统一。

[1] 白萍.境外物业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4):65-67.

[2] 马庆华等.市场经济体制下沼气建设基层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沼气,2005,23(3):27-31.

猜你喜欢

林芝地区沼气池农牧民
西藏林芝地区零度层亮带识别
西藏一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案例分析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海宁市农村废弃沼气池现状及处置对策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增收几点思考
关于巴林左旗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调查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