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陵市涉外企业外经贸人员业务知识需求结构问卷调查

2010-01-06胡其林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外语系外经贸铜陵市

张 涌 胡其林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铜陵市涉外企业外经贸人员业务知识需求结构问卷调查

张 涌 胡其林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近年来,铜陵市的国际经济贸易也进入发展新阶段,外贸进出口额不断攀升,对外经贸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作为本市外经贸人员培养重要基地的铜陵学院,应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力争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涉外企业;外经贸人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事业蓬勃发展。铜陵市也在全国大好经济形势中激流勇进,2009年度涉外企业已超过10家,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全市进口总额达到17.084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4.9296亿美元。在外经贸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铜陵市也出现了高素质外经贸人员紧缺的局面,成为制约外经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作为本市外经贸人员重要培养单位的铜陵学院,与铜陵市商务局合作承担了对本市涉外企业外经贸人员业务知识需求结构等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分析外经贸人员的供求现状、知识结构与存在的问题等,力图有针对性的改革创新本市外经贸人员培养与培训模式。

一、问卷调查的准备与实施

资料收集调研阶段(2009.2-2009.10):由铜陵学院科技处与外语系领导牵头联系合作单位铜陵市商务局,成立课题组,讨论分析问卷调查表的结构样式和内容层次,做好调查表的设计工作;在商务局的支持下联系走访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峰电子集团、三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外企业单位,采访了企业相关负责人,了解他们对本单位具体涉外经贸业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反馈情况,并与相关外经贸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征求他们对外经贸人员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拜访铜陵学院外语系和经济贸易系相关知名学者和政府外贸部门的研究专家,交流本校外经贸人员培养过程的经验得失,尤其是突出的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商讨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措施;为拓宽课题信息来源渠道,查阅相关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国内外教育类与经贸类期刊杂志,收集国内外关于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涉外经贸人员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信息。

资料整理阶段(2009.11-2009.12):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分类,按调查表的子目录统计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对收集的其他采访信息和文献资料按外语教学和经贸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梳理补删,汇编成表;整理国内外评论界关于校企联合办学的论述资料、理论成果和趋势分析等。

二、问卷调查表的数据统计与信息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铜陵市外经贸人员供需现状、外经贸人员所获专业资质证书情况,以及铜陵学院外语系英语本科专业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统计。通过对调查表的的整理,全市涉外企业共有外经贸人员40余人,而企业领导明确表示还紧缺的外经贸人员达30人左右;其中4家企业没有外经贸人员,有涉外业务时临时请人帮忙,7家企业明确表示拟增聘人员;在填写调查表的39名外经贸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只有3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7人,其他4人,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毕业于铜陵学院外语系或曾在铜陵学院参加过各类培训的有29人,由此反映铜陵学院尤其是外语系是铜陵市外经贸人员的重要培养和培训基地。后两个方面的信息分别统计在表1和表2中,其中表1的原始有效调查表是37份,表2的原始有效调查表是81份。

表1铜陵市外经贸人员所获资质证书情况统计表

上表反映出,铜陵市外经贸人员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一般,大学英语测试(CET)四级通过率为83.8%,但英语专业测试(TEM)八级通过率只有13.5%,而无人获得高级口语证书。同时,外经贸人员的商务英语应用技能相对薄弱,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获得相关资历证书。究其原因有:一是高校扩招等导致较低层次大学的学生入学时英语知识基础薄弱和实践能力欠缺;二是高校的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基本停留于传统的理论传授,缺少实践操作锻炼。外经贸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欠缺不可避免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铜陵市进出口和招商引资等事业的发展。

表2铜陵学院外语系英语本科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已就业的英语本科专业毕业生当中,师范类与商务类比例基本相当,分别是43.21%和49.38%,前者笼统包括研究生、公务员、教师、文员和秘书等,后者包括内销员、外销员(广义:包括未取得资质证书者)、报关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这项统计清晰说明铜陵学院英语本科专业应坚持师范英语与商务英语两个方向的同步发展,在目前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尚未被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建议:从大二开始分方向重新分班,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侧重;或者从大三开始,减少必修课的设置,增加选修课,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状况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同时要加强教学监督和管理。而在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当中,从事外经贸工作的只占32.10%,包括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和跟单员等。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熟悉商务接待、商务函电和商务谈判等专业技能,了解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等。相应地,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比其他毕业生高得多。调查还显示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未能实现本专业的优化就业,包括未能就业的和工资福利待遇等比较低的毕业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培养过程的资源浪费。

三、外经贸人员培养模式的重构

一方面铜陵市各企业对高素质外经贸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作为铜陵市外经贸人员主要培养基地的铜陵学院外语系对高素质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供需之间的矛盾要求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设性方案。

1.改善课程设置,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学科方向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模块,应以英语语言类和经贸类必修课为主,注重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的优化结合。本次问卷调查还表明,英语会话、英语函电、国际贸易、英语视听和商务专业英语选读等是外经贸人员认为最重要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增加课时甚至相对提前开设,才能满足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与课程设置相关的还有教材的选择,英语本科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应该讲究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目前该专业使用的基础课教材基本上是师范类的语言文学教材,且涵盖两个学年,建议把该类教材压缩在大一统修,从大二开始分班选修不同教学方向的教材。

2.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模拟与实训

只有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的持续性。首先,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要时刻具有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形成正确积极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其次,应该逐渐培育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能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必须摈弃过去“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而应重在启发与引导,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实践和创新的主体。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外经贸专业素质,单从教学而非科研角度而言,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更加实用有效。外经贸人员应该掌握商务理论知识,更应该掌握商务交际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应以实践为核心,课堂上教师应多组织一些商务英语会话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和国际贸易结算模拟等,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有趣的实践操作中。为此,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引进或增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和商务操作模拟实验室及相关软件等。如让学生模拟网上国际货物买卖的具体操作:首先要用英文给自己的公司取名,然后使用英文进行询盘(enquire)、发盘(offer)、还盘(bargain)和接受(accept)等。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分别给学生设定五种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要求学生用英文发送各种邮件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只有在这样的模拟与实训中,学生才能逐渐了解合同条款的规定与英文表达方式,认识CIF、CFR和FOB等价格术语的内涵细节,熟悉L/C、T/T、D/P和D/A等支付方式,掌握提单(Bill of Lading)、汇票(Bill of Exchange)和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等单据的填制与运用等。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外经贸人员的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综合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外经贸人员的培养要求商务英语方向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既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商务运作能力。目前,铜陵学院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各级师范院校,他们的语言基本功一般扎实,但对商务知识不甚了解,而任课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英语知识又有限,基本不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这些都造成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的匮乏与专业能力的缺陷。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商务英语人才,充实商务英语方向的教师队伍;鼓励并组织师范类英语教师学习商务知识,同时帮助贸易类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做到两类教师互学互助,提高专业任课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积极开拓渠道,为相关教师提供进修学习或学术交流的机会,了解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技能;定期外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甚至代课,如从海关、商检、银行和企业等部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人员作兼职教师等。为落实培养应用型外经贸人才的教学方针,学院和相关系部应该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帮助商务英语方向的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程度逐渐加深,铜陵市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也日益开放化和外向化,全市各企业对高素质的外经贸人员供不应求。铜陵学院作为本市外经贸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结构、人才能力、素质和知识等需求的变化,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英语本科专业对外经贸人员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和有效实施,关键要求培养目标合理务实,教学管理措施有力,教学内容实用全面,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才能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1]曲建忠,余万林.重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培养,2006,(3).

[2]张涌.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14).

[3]胡俊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5,(12).

[4]王淑云.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探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2).

F272.92

A

1672-0547(2010)04-0039-02

2010-04-22

张 涌(1977-),男,安徽桐城人,铜陵学院外语系讲师;

胡其林(1964-),男,安徽望江人,铜陵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铜陵学院2009年校地合作项目研究成果(编号:2009tlxyxdz049)。

猜你喜欢

外语系外经贸铜陵市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长治学院外语系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临沂首家外经贸企业工会联合会成立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CriticalRealisminGreatExpectations
释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