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培训中社会性交互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2010-01-05李良,胡晶
李 良,胡 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网络培训中社会性交互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李 良,胡 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有效的社会性交互不仅可以促进远程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交互,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进程。然而,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深层次的社会性交互、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待改进是所研究课程的三个主要问题;建议从网上内容、工具使用、教学策略、学习活动、评价方式五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网络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水平偏低的问题。
网络培训;社会性交互;评价;建议
一、研究背景
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包括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其中,信息交互又分为个性交互和社会性交互,前者指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后者包括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有效的社会性交互不但可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个性交互,而且可以促进学习者的社会化进程。
本研究的评价主体为一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社会性交互水平,即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水平。这门长达6周的中英合作推出的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建构在Moodle平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远程教育培训经验的两名中国教师作为教育者,25位在各地网络学院、教育机构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或管理者参加了此课程的在线学习。此课程包括讨论(社交论坛、学习论坛以及5个围绕各单元主题的学习话题)、WIKI协作学习(1次)、论文(大、小论文各一篇)三类学习活动,学习者在各类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均计算成绩。
Moodle是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开发的一个开源、免费的社会性软件,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管理系统。这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Moodle平台上的社会性交互主要是师生的在线讨论,WIKI协作学习由于学习者不熟悉软件,仅呈现为内容的罗列,合作编辑的行为很少。因此,本研究的主体设定为5次围绕单元主题的讨论中学习者帖子的数量、内容以及培训教师帖子的数量、内容和发帖时间。社交论坛中的帖子主要为自我介绍、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论坛的帖子主要针对学习者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帖时间相对分散,也不属于硬性学习任务,所以没有作为评价的主体。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异步交互中教学交互水平分析表格”,对学习者学习任务方面的帖子进行数据统计且内容分析;同时借鉴Mazzolini和Maddison的“网络教师帖子的分类标准”,按内容将教师帖子分为问题帖(question)、答案帖(answer)、答案加后续问题帖(combination of answer plus follow-up question)、其他帖(other,主要指师生情感交流及课程公告类帖子)四类,又按发帖时间将教师帖子分成期间帖(‘in forum’postings,即每单元讨论最后两天前发的帖子)和期末帖(‘final’postings,即每单元讨论最后两天发的帖子)两类,通过对学习者个人发帖数量、各话题发帖数量、交互水平以及对师生发帖数量比、教师发帖种类和时间的数据统计,分析两名培训教师帖子的作用。
三、研究结果
这门网络课程的社会性交互主要发生在第二周、第五周和第六周,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在第六周课程结束后,各模块讨论又继续开放了两周。
1.生生交互
(1)为了评价学习者社会性交互的积极性,我们统计了学习者个人发帖的数量(见表1)。
表1 学习者个人发帖数量
统计结果显示,在三个学习模块(一、四、五单元)内的五个讨论话题中,由学习者发起的10个分话题中,25名学习者发帖数量从0到17相差很多,共发帖145条,平均每人发帖5.8条,每个模块讨论发帖约2条。有3名学习者没有发帖(表中没有显示),5名学习者只发布了一两条帖子,他们的学习活动以“潜水”为主,是讨论组中的观望者;5名学习者发帖在10条以上,在整个交互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引导、反馈、代理和组织的作用,可以看作核心参与者。学习者各话题的发帖数值也很分散,有的话题仅有一两条帖子,表明讨论没有有效展开;有的话题有近30条帖子,学习者参与度较高。
(2)依据异步交互中教学交互水平分析表格,异步交互中教学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的分享和比较;第二阶段:发现观点与陈述中存在的分歧,并加以分析;第三阶段:协商讨论和知识的共同建构;第四阶段:对新建构的观点进行检验和修订;第五阶段:达成共识、运用新建构的意义。
我们将学习者10个分话题中帖子的内容分别归为五个阶段,见表2,其中个别帖子不能归入这五个阶段的交互水平,没有计算在内。
表2 学习讨论区中学习者交互水平
统计结果显示,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帖子总数分别为64条(占发帖总数的47.4%)和43条(占发帖总数的31.9%)。这两个阶段的帖子约占学习者发帖总数的五分之四,表明大多数学习者的社会性交互水平不高,缺乏深层次的集体交互。第二、四、五阶段帖子较少。其中,第二、四阶段的帖子各占6.7%,仅是第一阶段帖子数的七分之一。分析可能原因有二,其一讨论话题多为信息展示型问题,而不是思辨性的问题;其二学习者的讨论主要是分享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理论的支撑,很难展开深层次的辩论。
2.师生交互
首先,在三个学习模块的讨论中,两名教师共发帖19条,师生发帖数量之比约为1∶7。平均到10个分话题,教师的发帖量不足2条。Mazzolini和Maddison的研究表明教师发帖越频繁,学习者发帖越少,讨论持续的时间越短;这门课中教师发帖量偏少可能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然而,研究也表明学习者普遍认为,经常发帖的教师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既要通过参与保证讨论的效率,又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共发布问题帖6条、答案帖6条、答案加后续问题帖7条、其他帖0条,见表3。前三种类型的帖子数量比较平衡,不同于Mazzolini和Maddison的研究结果,绝大多数教师的帖子用于回答学习者的问题。由于存在社交论坛、学习论坛和课程公告区域,师生情感交流和公告类的帖子没有出现在学习讨论区。
表3 学习讨论区中教师发帖种类
最后,在10个分话题的讨论过程中,两名教师共发表期间帖14条,期末帖2条,见表4;另有3条帖子发表在模块讨论结束之后,没有归类。期间帖和期末帖之比为7∶1,大部分教师帖子都集中发表在讨论过程中,总结性帖子很少,尤其当讨论接近尾声时对讨论进行总结的帖子。Mazzolini和Maddison的研究表明教师发表期间帖和期末帖的比值大致为1∶1;期间帖主要用于引导讨论,期末帖主要用于回答未解决的问题、总结讨论;而且从学习者调查可以看出,发表期末帖数量多的教师在责任心和教学经验上得分更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发表期末帖,对每个话题的讨论进行总结,使学习者明确讨论的中心和所解决的问题。
表4 学习讨论区中教师发帖时间
四、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本文通过对学习者个人发帖数量、各话题发帖数量以及交互水平的分析,对师生发帖数量比、教师发帖种类和时间的分析,为评价这门网络培训课程的社会性交互水平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部分学习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深层次的社会性交互、教师的引导方式是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网上内容
建议每个模块都提供更多的中英文课外阅读材料。很多学习者没有条件进入中英文数据库自己查找资料,导致论坛中的发言大多侧重实践,很少能够上升到理论,讨论多停留在信息分享、共同建构阶段,学习者很难发现分歧、检验、修订,甚至运用新建构的知识。因此,每个模块应该补充相关阅读资料,甚至可以要求学习者就其中一篇文章写出500字左右的总结和评论,并在平台上分享,相信学习者会有更大的收获。
2.工具使用
建议提供Moodle、Wiki等课程软件的在线使用帮助。很多学习者都是第一次使用Moodle、Wiki这样的软件,技术的不熟练会影响课程的参与度;每个模块只有一周的学习时间,不允许学习者在练中学,因此平台上应该提供文字、音频或视频的软件使用帮助。
3.教学策略
建议在开课之前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在线教学或学习经验、技能、学习目的等,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可以要求学习者自我剖析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在开课前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批阅学习者的文章,针对学习者的问题给予反馈。
建议对每次讨论进行总结,回答未解决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帮助学习者把握讨论的精华。否则,经过长达一周甚至更久的讨论,学习者很容易迷失在数量众多的帖子中。总结可以由教师本人或指定学习者完成。
4.学习活动
建议提供详尽的发帖指导,引导学习者发布有效帖。课程指南中虽然提供了网上行为规范,也规定了登录次数和发帖字数的下限,但是没有详细的发帖指导,导致一些帖子没有实质内容,降低了网上讨论的质量,浪费了阅读者的时间,最终会降低网上讨论的参与度。
5.评价方式
建议对每位学习者每个模块的学习活动(包括论坛发言)提供反馈,包括文字评价和等级(如A+)。在课程论坛中,一些学习者的帖子被忽略,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教师反馈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消除学习者的孤独感,有助于形成网上社区,促进在线学习。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反馈,不断反思自己的在线学习行为,逐渐适应网上学习,学会发布有效信息,有助于提高网上学习活动的质量。
总之,社会性交互是远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受研究者主观影响,本研究在分析学习者交互水平时难免存在偏差;然而,通过对师生交互水平的分析,为评价这门网络教育培训课程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也为其他远程教育者有效开展异步交互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异步交互学习的实践相对较少,这方面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1]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2).
[2]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3).
[3]陈丽,仝艳蕊.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8).
[4]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教育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2).
[5]陈丽.计算机网络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规律[J].中国远程教育,2004,(6).
[6]Mazzolini M.,Maddison S..Sage,Guide or Ghost?The Effect of Instructor Intervention on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Discussion Forums[J].Computers&Education,2003,(40).
G434
A
1008-469X(2010)03-0005-04
2010-03-19
李良(1980-),女,河北沧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远程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陈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