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比较研究的结论及价值

2010-01-04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说文会意会意字

朱 栋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比较研究的结论及价值

朱 栋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通过四体类属、字际关系和组构类型三个角度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进行字形比较研究,考察它们的区别及联系,揭示规律,为当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提供借鉴。

《说文》古文;对应小篆;四体类属;字际关系;组构类型

《辞海》将古文界定为四类。通常所说的古文多指其中的②③两类,即古代文章、古籍或“唐宋八大家”所提倡的古文文体。而这里所研究的古文指的应是第一类中的狭义所指,确切的是指许慎在《说文》中明确指出为古文的字例。本文对许慎在《说文》[1]中明确指出,具有古文与小篆对应关系的426例进行了逐个分析。通过统计发现,共有小篆426个,古文476个。但需要明确的是,在476组古文与小篆的对应关系中,只有471组成立,其他五组均为许慎误定。另外,在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出土和传世古文字材料的局限,以及字形的讹变,有20组暂无法解释。所以,实际上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的比较分析共451组,其中小篆409个,古文451个。以下,就对研究的结论加以总结,并讨论所得结论的价值。

一、《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四体类属比较

“六书”的性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六书”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的关照和分析。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认为:“大致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宇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端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谐而会合其意,曰会意。四者,字之体止此矣。由是之于用,数字其一用者,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吾、台、予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一字具数用者,依于义以引申,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也。”[2]通过对汉字结构和用字规律的客观分析,可断定“四体二用”这一理论是较为客观和正确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是就文字的形体结构规律来说的;转注、假借是就文字符号的用字规律来说的。”[3]所以,在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的字形进行分析时仅采用四体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据统计和研究,在许慎所界定的古文与小篆对应关系且实际成立的423例中,共有14例由于出土材料欠缺或字形的讹变暂不可解。所以,在所分析的409个小篆字形中,象形字63个,占小篆总数的17%;指事字10个,占小篆总数的2%;会意字135个,占小篆总数的33%;形声字187个,占小篆总数的46%;会意兼形声字10个,占小篆总数的2%。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与《说文》古文所对应的小篆字形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绝对多数,占小篆总量的80%左右(见表1)。在所分析的451个古文中,象形字80个,占古文总数的17%;指事字7个,占古文总数的2%;会意字157个,占古文总数的35%;形声字198个,占古文总数的44%;会意兼形声字9个,占古文总数的2%。从以上数据同样也不难看出,在与小篆对应的古文中会意字和形声字也占主流,约占古文总数的80%(见表2)。

表1 《说文》古文所对应的小篆四体类属比较

表2 《说文》古文四体类属比较

而且,把《说文》古文与所对应小篆字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古文与小篆同为象形字的56组,占《说文》古文象形字总数的70%;古文与小篆同为指事字的共7组,占《说文》古文指事字总数的100%;古文与小篆同为会意字的共157组,占《说文》古文会意字总数的74%;古文与小篆同为形声字的共198组,占《说文》古文形声字总数的78%;古文与小篆同为会意兼形声字的共9组,占《说文》古文会意兼形声字总数的56%。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在造字类型上有很强的同一性,即在对同一个词的记录上前后多采用同一种造字方式。这一点正体现了汉字发展的继承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而且这一过程呈现多样性。因此《,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在造字类型上仍有差异。

(1)象形

将《说文》古文象形字与对应的小篆字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造字类型上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古文为象形字,小篆为形声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为形声字。如“:齿”古文作“”,字形像牙齿之形,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止声,形声字。“终”古文作“”,字形像丝线终了打结之形,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丝、冬声 ,形声字。“蒉”古文作“”,字形像蒉草之形,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草、贵声 ,形声字。

②古文为象形字,小篆为会意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为会意字。如“:爵”古文作“”,字形像酒器“爵”之形,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像爵之形 ,中有酒 ,又持之,会意字。“孟”古文作“”,字形像婴儿之形,象形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由子、由皿会意,会意字。

(2)会意

将《说文》古文会意字与对应小篆字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古文为会意字,小篆为形声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为形声字。如“:哲”古文作“”,由三个吉字会意,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口、折声 ,形声字。“服”古文作“”,由舟、由人会意,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舟、声,形声字。

②古文为会意字,小篆为象形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为象形字。如“:”古文作“,由、由会意;而与之对应的小篆“”,字形像草的花和叶下垂的样子,象形字。“冂”古文作“”,由囗、由冂会意 ,会意字 ;而与之对应的小篆“”,字形像远界之形,象形字。

③古文为会意字,小篆为会意兼形声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是会意兼形声字。如“:企”古文作“”,由人、由足会意,会意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从人、从止,止亦声,为会意兼形声字。

(3)形声

将《说文》古文形声字与对应小篆字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古文为形声字,小篆为象形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是象形字。如“:牙”古文作“”,从臼、牙声 ,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字形像交错的大牙之形,象形字。“网”古文作“”,从冂、亡声 ,形声字 ;而与之对应的小篆“”,字形像鱼网之形,象形字。

②古文为形声字,小篆为会意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是会意字。如“:容”古文作“”,从、公声,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由、由谷会意,会意字。“典”古文作“”,从竹、典声,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由册、由∏会意,会意字。

③古文为形声字,小篆为会意兼形声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是会意兼形声字。如“:瑁”古文作“”,从玉、目声 ,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由玉、由冒会意,冒亦声,会意兼形声字。“患”古文作“”,从心、关声,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由心向上贯穿“”字,亦声,会意兼形声字。

④古文为形声字,小篆为指事字。这种情况是指古文为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是指事字。如:“二”古文作“”,从弋、二声,形声字;而与之对应的小篆“二”,指事字。“三”之古文“”和与之对应的小篆“三”也属于此类。

二、《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际关系比较

古文字的字际关系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异写字,一是异构字。所谓异写字是指只是在笔画层次或构件层次上发生改变,而构形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的该字的异形。王宁先生认为:“异写字是职能相同的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而形成的异形。”[4]50所谓异构字是相对于异写字而言的,其两者的差异在于异构字的构形理据发生了本质变化。异构字指字音、字义相同,记词功能也完全相同,且在任何情况下可以换用,而只是构形理据不同的一组字。王宁先生认为:“异构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体字。这里称作异构字,是为了跟异写字区分开。异构字在记录汉语的职能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音与义绝对相同,它们在书写记录言语作品时,不论在什么语境下都可以互相置换。但异构字的构形属性起码有一项是不同的,所以成为异构字。”[4]83

据对研究结果所作的统计,在451组《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的字际关系中,异写字126组,占对应关系总数的28%;异构字325组,占对应关系总数的72%。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多存在构形上的差异。以下,就对比较得出的异写字和异构字进行总结分析。

(1)异写字

《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所形成的异写字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

(2)异构字

在《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所构成的字际关系中,异构字占了总数的72%。这些异构字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三、《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组构类型的比较

《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的组构类型是相当多样的,基本上包括了全功能零合成、标形合成、会形合成、形义合成、会义合成、形音合成、义音合成和综合合成等八种形式。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古文还是小篆采用会义合成与义音合成的都占绝对多数。其中义音合成占首位,会义合成位居其二。这一点与从四体类属的角度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古人在造字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以绘形为主到以记义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记音为主的过程。

四、《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比较所得结论的价值

首先是理论层面的价值。通过从四体类属角度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的全面分析,充分证明了形声化是汉字发展优化规律结论的正确性。在所分析的409个小篆字体中,形声字187个,占小篆总数的46%;在所分析的451个古文字体中,形声字198个,占古文总数的44%;古文与小篆在记录同一个词时前后都采用形声造字法的共 154例,同一律高达 78%。另外,据统计,409个小篆字形中,含有表音部件的共190个,占总数的46%;在451个古文字形中,含有表音部件的共200个,占总数的44%。这些都表明:分别以记录形、义为主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在汉字的发展和规范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它们逐渐被以记音记义并重的形声造字法所取代。《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所体现出的这一发展态势与汉字的发展史是相符的。通过对汉字发展史的考察,会客观地发现,“当同一个字形记录的义项或词项过多时,就会导致该字负荷过重,从而减弱文字的区别性”[5],降低了汉字的表达功能。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常常是在原字的基础上采取形声化的方法另造新字。这样既便于识记,又增强了字形的区别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其记录和表达功能。

通过比较分析还发现,《说文》小篆与对应古文之间有相当强的同一性。从四体类属角度看,在记录同一个词时,小篆与古文均采用象形造字法的共56例,小篆与古文的同一律达到70%;记录同一个词小篆与古文均采用指事造字法的共7例,小篆与古文的同一律达到100%;记录同一个词小篆与古文均采用会意造字法的共116例,小篆与古文的同一律达到74%;记录同一个词小篆与古文均采用形声造字法的共154例,小篆与古文的同一律达到78%。另外,从《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的字际关系看,古文与小篆字形也存在密切关系。在《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所构成的451组字际关系中,异写字126例,占字际关系总数的28%。这些字形之间都有极强的同一性,无构字理据上的差异。虽然,在《说文》古文与所对应小篆的字际关系中异构字多达325例,占字际关系总数的72%。但是,这些相对应的字形之间,多是构字部件中某一个部件的替换,或是表义部件的替换,或是表音部件的替换,而那种组构类型和组构部件都发生变化的仅占少数。

最后是实践价值。《说文》小篆是对更早古文字的整理和规范,而《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之间就存在历时的优化继承关系。所以,通过对《说文》古文与对应小篆字形的系统比较研究,可以为当今的汉字规范化提供借鉴。比如古文到小篆形声化发展的趋势,小篆对古文表义部件的优化,小篆对古文表音部件的优化等,对当今汉字的整理和规范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许慎.说文解字[M].李翰文,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 戴震.戴震文集[M].赵玉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75.

[3] 姚孝遂.许慎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

[4]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平.《说文》重文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

Conclusionsand Value of Research on Font Style Comparison between Paleography in O 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orresponding Xiaozhuan

ZHU Dong
(College of Humanitie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 rumchi 830054,China)

The paleography in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and corresponding Xiaozhuan are studied on font style comparison from the aspects of kinds of four font styles,relations of words,and fabric type.Their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are examined to reveal the law,and p rovide a reference to organize and norms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p resent.

paleography in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Xiaozhuan;kindsof four font styles;relations of words;fabric type

H114.9

A

1008-9225(2010)02-0080-04

2009-10-31

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91108)。

朱 栋(1981-),男,安徽灵人,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王立欣】

猜你喜欢

说文会意会意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会意”读书法
连一连
糸部中颜色字体现的观念、制度
《说文?马部》概况
《说文》段注“谶”义疏证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为啥我们没有
执其管钥 示以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