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2009-12-31黄雪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初中生目标

黄雪琦

【摘 要】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的方法如下: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做到因体裁而异;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重点训练精读与略读。

【关键词】 初中生 阅读习惯 目标 方法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召开的“个性阅读与文学教育”研讨会上,中央教科所张举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熟练比深刻更重要,掌握比探究更重要,运用比解析更重要,习惯比方法更重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那怎样才能较好地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最重要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训练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呢?

一、让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凡是老师讲的,通通都记下来),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刚上中学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显然,这种观念完全是错误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语文阅读的水平与能力,学生必须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除了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解决以上知识方面的问题外,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课后探究练习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加快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进程,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做到因体裁而异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过分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认为学生文学修养和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理解作品。教师分析课文时,提出问题,往往等不到学生思考,提问一两个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就干脆自己报答案。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地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缺少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学生学业的繁重与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容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教给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提高阅读的分析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每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后,要总结此体裁课文应掌握的各种知识点,以后在教授这种体裁的课文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阅读记叙文,要紧紧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去分析人物思想品质。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一篇说明文后,归纳出阅读说明文应主要弄明白的几个问题:其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三,采用哪种说明顺序?其四,说明的对象有哪些特征?其五,说明的语言有哪些特色?在教授学生学习第二篇说明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说明文要弄懂的五个知识点。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议论文写作时语言的严密性。至于其他文体:诗歌、童话、寓言、应用文等,都可以通过文体本身的特点加以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归纳,探索研究。通过这种课堂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重点训练精读与略读

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必须有取有舍,即使是必读也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详略手段。梁启超曾指出“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涉以辅之”。以博览而辅精专,效果必然比无主次、无重点地阅读要好得多。阅读的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等,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我重点训练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地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揣摩词语,要求学生逐章逐节、逐字逐句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再根据全文的内容,上下文的语境,重读原文,要求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学会综合运用它们,深入理解文章。课堂教学中练习精读可以积累阅读经验,养成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语言材料,为略读打下基础。

精读是指阅读的深度,略读是指阅读的广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殆矣。”而略读的关键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学会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我们不妨从抓文章中心主旨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好一篇现代文,做到“读懂”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就必须抓文章的中心主旨。文章的中心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抓住了它就可以对全文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文章其他内容都是要为中心主旨服务的,把文章的中心主旨找到了、理解了,文章也就可以说读懂一多半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应该如何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主旨呢?下面有几种具体方法可供参考:(1)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文章的题目属于象征性的题目类型,大家都清楚作者并非要简单地写某物,而是要透过某物,来抒发某种情感。明确了这种题目的寓意再去看文章,文章的中心主旨自然显而易见了。(2)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一篇好文章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的,有许多文章作者都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表明了中心主旨。如果我们掌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全面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思路。(3)注意关键句子,特别是从重复出现的句子或者段落中,发现文章的中心主旨。一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不言而喻一定是作者着重强调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就一定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的甚至就是中心所在。

总之,精读和略读都是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两者之间无优劣之分,也无难易之别。它们只不过是为达到不同目的的不同阅读方法,掌握这些阅读技巧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大有帮助,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阅读方式,才会事半功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们成为主体,学会自己找“鱼”吃,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但是,光有技巧还是不行的,要使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关键还在于教师严格的要求和持续不断的督促,否则很难让学生养成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地重复或训练”,然后才能“变成需要和自觉行动”,最终成为我们所希望形成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2007(28)

[2]阅读与鉴赏.2006(1-2)

[3]赵福祺,节苑编著.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指南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初中生目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