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节奏漫谈
2009-12-31环琴
环 琴
课堂教学节奏,通常是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的变化。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节奏要做到有张有弛,张弛得法;有疏有密,疏密得当;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新颖多变,起伏和谐。这种恰到好处的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思想活泼、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呢?
一、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授课时节奏宜缓,要做到缓而不松、缓而不虚。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提醒学生想好再说、想好再讨论、想好再辩论。教师要看准火候,及时进行点拨,这样既可以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论辩和思维应变能力的目的。对教材中浅显的内容,讲课时节奏宜快,让学生不觉得拖沓,不感到厌烦。对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反复咀嚼,认真品味,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做到长文短讲,短文深教,有张有弛,张弛相间。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长文较多,如果教师整堂课都毫无侧重地讲析,学生势必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既浪费教学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长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选编的意图,精选一些段落在课堂上精讲,以突破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进行《阿Q正传》教学时,对文章故事情节的把握可以通过学生速读课文来完成,而教师只需要借助提问的方式就可以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故事情节和达到督促学生继续看书的目的。对于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关键语句则需要“重磅出击”,放慢教学节奏,具体分析。这种抓住重点确定教学节奏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大课堂教学“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的强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不喜久坐和久思,不宜长时间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旺盛的精力和积极活跃的思维,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时缓时急、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一般来说,一堂语文课最好能每隔十至十五分钟就有一个小停顿,观察学生接受课堂信息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讲课的程序和深度广度,一节课要做到教学中心突出、节奏鲜明。设置新颖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时就可以先出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该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句子以及如何理解等问题。以前没有见过此类句子的学生一定会全神贯注地去思考,以此导入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会好。因为一个人在急切盼望时,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兴趣也最为浓厚。教师在教学时,讲解要舒缓如山泉流水,娓娓道来,逐渐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高潮时要节奏明快,明白晓畅,力达语文教学的高峰。既要浓墨重彩,又要言简意赅,把教学信息顺畅地输入学生的心田,结尾处要紧凑,留有余味引人思考。总之,语文课堂教法多变,节奏和谐,就能创设一种独特的情境,使学生能愉快地、自觉地领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掌握学生的表情反馈和语言反馈是把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重要一环。所谓表情反馈是指对学生察言观色。眼神是情感的反映和流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会隐瞒,不会说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明亮的眼神是心领神会的表现,表明教学信息正顺利地输入学生大脑,效果很好;迟疑游移的眼神是困惑不解的表现,说明教师输入的信息受阻,未能有效地与学生原有知识联结;茫然呆滞的眼神则是学生缺少注意和理解教师授课内容的表现,表明教师输出的信息还未与学生的大脑建立联系。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反馈来调整教学节奏。如果不少学生因为熟悉正在讲授的内容而表现出来松懈情绪时,教师则可以加快教学节奏,让学生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绷紧思维的弦;如果不少学生因为听不懂所讲授的内容而表现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时,教师就要放慢节奏,甚至回头再讲,让学生听懂。一般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节奏以稍微紧张为好,因为略显紧张的节奏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表情反馈往往是感性的、初步的、概括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适当的提问,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听讲情况进行一点“火力侦察”,从而获得学生的语言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节奏。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采用突然式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其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将其暂时中断的信息重新连接并使之重新流通。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采用准备式的提问,通过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帮助学生排除障碍,使教学信息稳步进入学生大脑。对于理解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分解式提问,以减缓教学信息输入的速度和密度,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教师在教学讲授告一段落时,可以采用总结式提问,以便加大教学信息输入的强度,增强信息储存的实效性。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