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实践中对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

2009-12-31王斌山王金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文语文

王斌山 王金凤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随,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使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一、讲与不讲

现在,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试验校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中,不少教师都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台,做到少讲,甚至不讲。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于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师的任务在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那么,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要“讲”还是“不讲”?究竟应该怎样“讲”?显而易见,教师并不是不能“讲”,而是要“精要地讲”。那么,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应在何时精要讲解呢?

1.自读之前启发讲。在学生自主阅读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求和重点,提示阅读方法及注意事项。

2.重点难点着重讲。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该挖掘的挖掘,该品味的品味,该讲深讲透的讲深讲透,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疑难问题明确讲。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明确地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领悟课文内容。

4.总结之时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不要放弃训练

训练曾经是各门学科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在语文新课标中却没有了“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及“三维目标”的落实。有的教师据此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在课堂上很少甚至不再训练。正因为如此,在课改试验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略工具性。偏重对人文内涵的挖掘,疏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变以往的“重训练而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而忘训练”,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和淡化。殊不知,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略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营养不良”。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是语言实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采用循环往返、螺旋上升的训练方式。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训练都是需要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使训练包容感悟、促进感悟、加深感悟,让感悟体现训练。

三、不要忌讳提问

现在,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请说说你的感受”,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乐于说出自己在学习上的思考与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习语文了,教师也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但稍作观察分析,你就会发现,不少教师把“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能根据课文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见有限,思维浮浅,教学浮躁空虚,华而不实。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只能使用“谁来演”、“谁来读”、“谁来说”等“征询式”的策略或方法。事实上,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带有主导性的提问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有价值的提问。

1.要讲实效。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把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推向深入。

2.要创设“大问题”背景。提问题时,所提的问题不能小而碎,不能直白得让学生一看就懂,一读就会。提出的问题要有质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挑战性、趣味性,使学生欲罢不能。要创设“大问题”背景,提出的问题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3.让学生自己提问。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质疑。教师要舍得下工夫,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主体的学习行为上,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教师也要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不要只图形式,要让课堂“动”起来,要讲科学、讲艺术、讲效果、张弛有度。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文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