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2009-12-30童淑平
童淑平
摘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是企业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重要的一个目的,在这里本文主要谈了强企业内部控制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个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分析
(一)我国资本市场在早期承担了为国企解困的任务,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是国企,而国企的财产在运行中是难以找到最终委托人的,国有资产产权难以受到有效的保护,这决定了上市公司首先就缺少了提供真实财务报告的内在约束力。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造成会计法赋予财会人员的内部监督职能很难履行。
(二)会计监督落后于现实要求。政府监督通常仅仅限于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而民间监督,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职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且受外部职业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外部监督仅仅流于形式,很难全面揭露会计业务中的造假行为。
(三)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公司内部权力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公司内部人的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大股东持股比例过大,股东大会表决权往往被少数大股东操纵,使同样由股东大会选举出的监事会对完全代表大股东利益的董事会缺乏有效的制约。
二、加强公司治理,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普遍呈现与一般国家不同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上市公司中转移利益至自己的手中,从而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
重影响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源头上失去了其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我国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普遍。内部人控制即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的情况。如果公司大部分董事同时也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也就失去了监督管理者的职能,直接影响董事监督财务会计信息生成的力度和效果。尤其当大股东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时,由于所有者缺位,内部管理者成为公司的主人,控制公司董事会,关键管理人员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容易发生内控失效。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在我国当前要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也就是要如何促使股权分散化和多样化,进而也就是如何进行国有股退出和减持的问题。因此,优化股权结构是优化、完善董事会结构的关键前提。第二,聘请专家进入董事会,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董事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既不代表出资人,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公司战略决策、生产经营决策等一系列重大同题,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大都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士。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来源。在董事会下设立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委员会结构。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独立董事的加入,不仅能够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也有利于公司内部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更有利于强化公司的制衡机制。第三,要将董事会成员与总经理领导班子彻底分开,杜绝董事会与总经理人员重叠,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构架。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分离,才能为董事会成为内部控制框架的制定者、监督者和最高执行者作保证,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三、完善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
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够健全,不尽合理是诱发会计信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造假者的主要动机在于取得经济及其他利益。只有改进完善利益分配与考核、激励机制,才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第一,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理顺国家、地方、企业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兼顾各方利益。第二,改进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考评,不要仅以数字论英雄,而要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使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长期化。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激励方法仅仅以利润作为衡量指标,从而诱导了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的是在具体化的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经理人员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
四、控制活动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限于笔者研究认识的深度不足,这里拟以财务部为例,对可能影响到财务部工作目标实现的人员和信息系统这两个关键控制点实施控制,阐述控制活动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五、针对人员的控制活动
职责分离。财务部应按照职责分离原则划分各个人员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不相容职务要实行严格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是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五种职务之间应实行如下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通过职责分离,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既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有效降低控制风险,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比如:将处理现金支出交易同调节银行账户岗位分离,可以降低不记录支票付款的风险;将资产保管和资产会计记录岗位分离,可以降低盗窃的风险等。
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务部应为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融人了公司的会计制度,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工作流程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工作流程包括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图,工作程序为工作流程图的详细说明。
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