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态度的结构及其教学启示

2009-12-30张梅琳刘美凤

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态度

张梅琳 刘美凤

[摘要]态度结构是指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稳定结构。通过深入分析态度结构,归纳出态度的四大特性——稳定性、持久性、综合性和去情境性,总结出“认知、情感、行为三成分齐头并进”、“关注学生原有的相关态度”、“重视儿童阶段的态度教学”、“注重实践和反馈”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态度;态度结构;态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6-0035-04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该对象可以是人、事、物、制度、观念等)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具有内在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1]。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影响着知识技能等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态度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态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类型,受到一定的关注。但因为态度的形成或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相对于其他学习类型而言,态度教学的影响因素更多、难度更大,所以,态度的教与学,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态度的内在结构出发,深入分析态度结构的教学蕴涵,力图总结出一些态度教学的原则,并提炼出一些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从而有助于教师进行态度的教学。

1态度教学的相关研究

1.1对态度的认识

对态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19世纪末,兰格(Lange)指出态度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当一个人特别注意自己将要做出的反应的时候,他的反应就会快于其他没有心理准备的被试。后来的学者进一步指出,态度不仅仅是“行为上的准备”,事实上还包括了认知和情感因素。心理学家洛凯奇(Lockysh)提出态度是一种具有结构和组织的复杂认知体系的观点,显然他强调态度的认知方面,把态度认为是个人对事物的内在信念的综合。另一位心理薛家瑟斯顿(Thurstone)将态度看成是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倾向、观念、偏好、畏惧等的总和,在认知之外又强调了态度的情感方面。

目前,心理学家一般认为,态度的构成成分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2]。认知成分是指个人对某对象所持的观念和信念。包括对行为表达情境、态度对象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执行某种行为的后果的认识和判断。情感成分是指伴随观念产生的情绪或感情。它是一种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某对象所持有的厌恶或喜好等反应。行为成分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对某对象的明显的行为准备或行为。认知、情感、行为三大成分相互作用,便构成了态度的结构,可用图1表示。

1.2态度教学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有一些关于态度教学的相关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所论述的态度学习的内外部条件[3],他指出强化相依原理和榜样法在态度学习中起着主要作用。同时,他还指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和组织起来的,态度教学就是在考虑学生是否具备态度学习内部条件的基础之上,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态度学习。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态度形成和态度改变的过程进行了阐述,提出态度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内化过程,包括了顺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而态度转变过程包括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

专门针对态度教学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Thomas F. Kamrad提出了态度教学的结构化设计模型,该设计模型包括四阶段[4]:激活原有的需要改变的态度;诊断原有态度结构中的各个成分;指出原有态度中哪种成分与预期态度最不协调,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干预措施;巩固态度教学。这一设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态度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但模型的适用基础是学生愿意对已有态度做出改变,这大大限制了模型的可推广性和普遍适用性。

为了丰富和充实态度教学的研究,本文力图深入地分析态度结构以及从结构的视角剖析态度特性,并进一步揭示出其教学启示。

2从态度结构的角度分析态度的特性

态度结构涉及态度所包含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制约模式。态度是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共同影响的综合性心理倾向。其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对态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成分是倾于一致的。结构完善、稳定的态度一般表现为:个体能够识别态度对象与表达情境的关系,知道在何时执行预期行为;个体清楚地知道如何执行某种行为,知道执行预期行为的意义;个体意识到执行某种行为是有价值的;个体喜欢执行这种行为;个体做好准备并选择执行预期行为。

从态度结构视角出发,态度具有以下特性:

稳定性。一般来说,态度的三成分是协调一致的,成型的态度是稳定的、结构完善的。故笔者选用稳定的等边三角形来表征态度的结构图(见图1)。态度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态度结构一旦形成并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

持久性。态度的持久性是指态度结构一旦成型,就会持久地影响人们对某对象的认识、情感和选择执行的行为。采用态度的次数越多,经历越丰富,得到的反馈越支持这种态度,态度就越是能够根深蒂固地稳定下来,态度的作用就会更加持久。当然,在态度采用的过程中,个体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态度结构进行微调。

综合性。态度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倾向。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共同影响的结果。有的行为选择可能是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有的行为选择可能是基于一时的情感冲动;有的行为选择可能是基于先前行为经验的影响。但是稳定成型的态度一定是综合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的相关影响因素的。

去情境性。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为,而是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决定某种行为类别。特定行为通常由情境决定,有时并不能真正反应个人的态度。对于态度的观察要通过长期的、深入各种情境进行细致观察,笔者称态度的这种特性为去情境性。

3态度教学的一般教学原则

通过对态度结构及特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四条教学原则。

3.1认知、情感、行为三成分齐头并进

态度结构告诉人们,稳定态度的形成需要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的共同作用。所以,在进行“态度”教学的时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发行为”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比如在“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中,在“晓之以理”的环节,应该让学生了解有关交通及交通规则的知识;在“动之以情”的环节,可以视频播放一些“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事故”案例,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充分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在“诱发行为”环节,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交通情境之中,观察学生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当然,三步曲的顺序不一定是固定的,但通常的做法是将诱发行为环节安排在后面,并在此之后安排反思和总结活动,进一步巩固态度教学的效果。

3.2关注学生原有的相关态度

带着先前经验走进课堂的学习者,总是带着一些程度或大或小、结构或完善或残缺的态度。而根据态度作用的持久性,笔者发现:这些原有态度的持久性作用可能会影响到现有的态度教学。为了更有效更高效地进行态度教学,关注学生原有的相关态度是必须的。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原有的相关态度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以及设置一些要求学习者做出行为选择的情境,再进行现场观察和询问。将原有态度与预期态度进行对比,可以梳理出教学的侧重点。比如,同样在“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教学中,学生可能已经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导致其未能表现出预期行为选择的原因可能是对交通规则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不知道如何去遵守交通规则,那么,此时的态度教学侧重点就应该放在“晓之以理”和“诱发行为”这两个环节上。关注原有态度其实是进行学习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使得态度教学更有针对性。

3.3重视儿童阶段的态度教学

态度稳定性告诉人们:态度结构一旦形成并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许多在早期获得的态度是相当稳定且很难改变的。这一特性的启示就是要重视儿童阶段的态度教学。儿童早期经验不够丰富,一些积极态度初见雏形,需要巩固,一些消极态度还没有稳定下来,应尽快改变。儿童阶段的态度教学,采用认知、情感或者行为任一方面的干预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其态度结构的形成;而对成人进行态度教学,因其相关经验非常丰富,受相关态度影响大,故需仔细对其原有态度和预期态度进行比较,并很可能需要在原有态度结构的三个方面采取干预措施,并需经历长期的强化巩固阶段。所以,从小培养一些基本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态度教学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态度的综合性决定其教学的依附性,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教学为载体,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态度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习得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获得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4注重实践和反馈

态度是通过学习,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孕育。态度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来巩固和加强。态度的习得和采用经历了“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过程。结构完善的态度具有去情境化的特性,它影响某一类别的执行,而不受具体情境的限制。但是态度的形成是通过各种情境中行为选择的经验累积形成的,态度的采用也是针对各种具体情境而言的。所以,态度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为学生设置各种情境,不断提供给学生采用预期态度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的态度实践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正反馈可以强化巩固习得态度,可以增强学生态度结构的可激活性;负反馈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保证态度教学的效果。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实践和反馈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安排学生亲身经历一些活动来培养某种态度,也可设置榜样,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来习得某种态度。

4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以上四条态度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细化提升,提炼出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见图2。

下面从诊断、教学、巩固这样三个阶段来阐述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诊断阶段,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态度,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观察和访谈,除了进行长期的观察积累,教师还可以设置情境,提供学生执行行为的机会,有针对性地观察学生的表现,通过这种长期观察和在具体情境中对行为表现的观察结合起来,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关态度。

在教学阶段,依据前期诊断工作,可将态度教学分为两类,一种是对不具备相关态度的学生进行教学,可称之为态度形成教学;一种是对具备相关态度的学生进行教学,也可称之为态度改变教学。

对于态度形成教学,需要同时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角度入手,缺一不可。对于认知成分,教师应对学生晓之以理,主要通过讲解、沟通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形成对表达情境、态度对象以及两者关系的正确观念和信念;对于情感成分,教师应对学生动之以情,可采用自然动情的言语,有感染力的案例,使学生拥有直接或间接的情绪体验;对于行为成分,教师应诱发学生的行为,教师应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应为学生示范,“像我这样做”比“按我说的做”更有效。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设置情境,提供执行预期行为的机会。

对于态度改变教学,需要进行的首要工作是将学生原有的相关态度与预期态度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原有态度与预期态度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只是原有态度的结构不够完善,需要充实和巩固;二是原有态度的有关成分与预期态度在方向上不一致的,这需要原有态度做出方向上的改变。显然,第二种情况的教学更有困难和富有挑战,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是,这两种情况的应对方案是相似的。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到原有态度在哪些方面与预期态度的结构不符,从而有针对性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是认知成分方面有欠缺或者不一致,那么态度教学的侧重点应该偏向认知学习,可以采用一切认知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观念和信念;如果是情感成分方面有欠缺或者不一致,那么态度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偏向情感激发,可以采用一切渲染情感的方式,帮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是行为成分方面有欠缺或者不一致,那么态度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是行为指导,使学生学会并且有机会执行预期行为。

在巩固阶段,教师应制定相应的强化巩固措施,使态度的结构越来越稳定。不管是态度形成还是态度改变,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巩固阶段。教师应该分析并告知学生影响态度的各种支持因素和威胁因素,并在实践练习的各种情境中加入这些因素,使态度学习更具迁移性。在平时的实践练习中,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和完善形成的态度结构。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己的行为选择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积极态度结构的巩固和完善。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成功是一种态度!”确实,态度不仅是影响知识技能习得的重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态度其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态度教学的重要性怎么渲染都不为过。但是,因态度教学具有渗透性、长期性、难测量性等特点,再加上人们对于态度本质、态度结构的认识还很不够,所以,态度教学在特别关注认知技能培养的教育的今天,确实相当薄弱。本研究从分析态度的内在结构入手,得出一些态度教学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态度教学的具体策略。当然,这些原则和策略还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指导态度教学实践,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2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8.

[3]加涅.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M].第二版.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6-240.

[4]Thomas F Kamradt,Elizabeth J Kamradt.Structured Design for Attitudinal Instruction[M]//Charles M Reigeluth.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Vol.2).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563-590.

Attitudinal struc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instruction

ZHANG Mei-lin,LIU Mei-fe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Attitudinal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stable structure formed by interaction of cognitive component,emotional component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attitudinal structure,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attitude:stability,permanence,comprehensiveness,and de-contextualization;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the cognitive,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should go hand in hand","pay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attitudes of students","value the attitudinal instruction of children","focus on practice and feedback".Based on tho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we concluded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about attitudinal instruction.

Key wordsattitude;attitudinal structure;attitudinal instruction

猜你喜欢

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一件小事,两种态度
95’s态度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我的“唇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重返八十年代复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