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寓意小说
2009-12-30郭嘉
郭 嘉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砂女》。作者采用抽象的、寓意的、超现实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下,人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孤独感,陷入一种绝望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疏远的关系。通过寓言手法揭示了现代人为了逃避社会现实,寻找和创造一个新的存在空间的主题。
[关键词] 《砂女》;砂;变身;自我意识
安部公房(1924-1993)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创作家。他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显示出与日本传统文学性格迥异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他一直关注着战争和战后日本社会和人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其作品表现着人在这种社会中体验到的疏离感以及异化的危机。
安部公房1964年开始从事小说的创作,1947年自费出版《无名诗集》,1948年发表处女作《终道标》,1949年发表的《赤茧》荣获第二次战后文学奖。随后发表的《墙•S卡尔马氏的犯罪》获得第二十五回芥川奖。在此之后又发表了大量小说,例如《第四冰河期》、《闯入者》、《砂女》等。其中,《砂女》被评价为战后超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
《砂女》发行于1962年,次年获得读卖文学奖,1968年在法国获得最优秀外国文学奖。曾被翻译成二十多个国家的语言出版,并于1964年被拍成同名电影。日本评论家认为,它是安部公房文学的顶点,是其全部作品中最具特点,艺术手法发挥的最为成功的一部佳作。这部作品为安部公房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作品介绍
《砂女》描写了一位到海滨沙丘采集昆虫标本的中学教师仁木顺平,被一个坐落在砂丘中的村庄的人骗入了砂穴之中,失去了人身自由。处在村民的严控监视之下的主人公,陷入了惊恐、不安、痛苦的情绪之中。尽管他也产生了愤怒与抗议,几次试图逃走,但是均告失败,从而不得不与一位年轻寡妇一起生活。七年过去了,主人公终于盼来了自由,可以离开这样的一个封闭而乏味的生活空间,但是,他却选择了生活在这一片沙丘之中的新生活。小说最后的场景是由于七年都没有找到失踪者,所以最后被判定为死亡。
二、“砂”的寓意
安部公房的文学作品多体现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所以在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个有象征或者是暗示作用的投影体,如果能找到这个投影体,对理解他的作品是很有帮助的。《砂女》中的“砂”就充当了这个投影体的角色。
在《砂女》这篇作品中,作者对“砂”的描写无处不在。这部作品的现代文学特征也反映在作者多次的抒情性的、哲理性的砂粒描写这一方面。对砂给身体带来的不快的感觉描写的更是淋漓尽致。但是这些描写都只是对砂的物理性的描写,作者通过砂要揭示什么寓意才是更重要的。为了能够理解砂的寓意,必须要先理解在作品中出现多次的“麦比乌斯环”。
“麦比乌斯环”是作为主人公的朋友出场的,“麦比乌斯环”是他的绰号。囚禁在砂坑中的男人回想起他时,觉得这个比喻对“麦比乌斯环”来说,“在讽刺的同时,多少也包含了一些称赞的意思…是褒贬两种意义上的。“麦比乌斯环”指的是将一条纸带绞一下,然后将纸带背面的一端粘在纸带表面的一端,形成一个环,即一个不分表里的空间,作品中多次提到主人公的朋友,并不单纯是对朋友的怀念,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寓意。主人公在进入砂的部落以前是生活在现实的都市中,现实世界和砂部落看似不同,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因为主人公始终都是在相同的空间里徘徊,在没有表里的空间,是永远都无法走出去的。
因此,作者借助“麦比乌斯环”揭示了主人公在进入砂部落以前生活的世界和砂部落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从而用砂来影射现实的世界。作者所设定的砂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处在这一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也只能是一种单调而原始的交往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反抗是徒劳的,人只能屈服于这样的环境。
那么《砂女》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砂女》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这个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二战结束到1960年以前,日本尚处于战后的意识状态下,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及重建社会的愿望压倒了个体的生存意识。1960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现代社会的危机开始逐渐反映出来。文明社会物质利益的竞争与冲压,驱使每个人的内心所固有的主体性开始膨胀起来,由此也就出现了不被人所理解的孤独、失落、困惑、迷惘这样的现代人的存在危机。《砂女》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进入砂穴以前的生存空间就是如此。仁木顺平以为自己可以超脱以前的生存空间,但他却又陷入另一个漩涡。
作品中“砂”寓意着现实社会,与此同时,“流动的砂”寓意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变。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陷入到砂穴之中的男主人公的固有观念,也被流动的砂子一点点地改变。从反抗到专注于蓄水装置的发明,最后从不毛的砂地之中发现了水和生的他认为与其逃离,还不如在这洞穴的封闭状态之中,更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
三、“变身”的寓意
安部公房的作品常常是晦涩深奥的,易于接受的是相对较为易懂的“变形”特征,他的作品中有丰富的“变形”意象。例如《墙•S卡尔马氏的犯罪》中人变成墙壁,《赤茧》中人变成茧,《变形的记录》中人变成幽灵,《棒》中人变成了棒等。这些变形的形象情节离奇,充满讽刺和寓意,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个人的困惑与渺小,个人的价值只能通过从现实中逃亡才能够体现出来,反映了人类存在状况的荒谬、疏离与悲哀。
在《砂女》中,男主人公从仁木顺平到“砂男”的过程也体现了“变形”的主题,但是主人公不是被迫变形,而是自发变身为“砂男”。某天,当男人偶然发现为捕鸟而设的陷阱机关居然可以从砂地中获得水时,他欣喜若狂。“他脑海浮现出从砂子缝隙中渗透出来,那一望无际的银絮般的水网。……他仍在砂坑底部这一事实并未改变,而他的心绪却犹如登上了高高的塔尖,也许世界颠倒了过来,隆起和低洼互相调换了位置。”男人感到他的世界发生了逆转,他开始重新认识砂坑。与此同时,他也终于摆脱了世界对他的支配,向着自在的创造性主体迈进。“砂子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也在发生变化。也许他在沙中发现了水,也就发现了另一个自我。”这一段话,深刻的喻示了面临孤独、绝望的现实之中的现代人所进行的自我生存途径的探索。
结尾部分描写主人公最终皈依了砂穴的生活,但主人公的选择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态度,而是对人的新的自我价值和新的人生的肯定。随着男人对他生活过的外部世界的认识开始发生扭转,变得日益清晰。这种认识逐渐把男人指向真正的自由。这也是安部公房所有作品中第一个找到了自我的人物形象。
四、结语
安部公房作为战后作家,他用不同于其他战后作家的方法来描写战后社会。他运用包含深刻寓意的寓意小说来批判战后社会,对人的存在空间人的存在价值进行了深刻探索。《砂女》作为众多寓意小说中的一部,很好的反映了作者的这一文学主题。
[参考文献]
[1] 石崎等.『安部公房「砂の女」作品論集』、株式会社クレス出版,2003.
[2] 柳鸣九.『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3] 小林治.「『砂の女』の位相――転換期の安部公房」、学術文献刊行会,1997.
[4] 木村功.「『砂の女』論――<仁木順平>から<男>へ」、学術文献刊行会,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