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梦
2009-12-29玛丽·汉诺克
中国市场 2009年11期
人人都知道美国梦:肯刻苦工作和学习,你就可以成功。
而中国也有自己的版本,自汉朝开始举办遴选精英的考试以来,满怀希望的父母和他们的子女就执着于这个梦想。和美国的一样,中国梦坚信刻苦努力,但可能更加相信教育的价值——让年轻人摆脱贫困,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自邓小平向世界开放中国,以及提倡致富为荣以来,这种设想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如今,随着中国白热化经济的降温,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面临这样一种可能性:不是有好学位就万事足。按照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到2008年要结束时,还有150万新毕业生没找到工作。看来,中国梦似乎突然受到威胁,而且这令北京相当紧张。中国总理温家宝12月与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会晤时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向他们表示,自己比学生们更加担心,承诺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还有失业工人找工作的问题)。
北京为何担心数百万失业的穷人?鉴于他们的经济困境会转变为大规模示威的历史,这不难理解。但中国的学生们比八十年代末以前的学生更加温顺更加不关心政治。而且他们只代表国家工人中的一小部分—-—大约是6%。然而,他们的象征价值非同小可。在广州经营一家诊所的心理学教授魏治中表示,如争的学生们承载着两代人的期望。如果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失去了信心,他们的恐惧就可能在整个社会散播怀疑主义。
因此政府开始努力确保普通中国人不要放弃国家的导向精神。新措施包括让中国军队加倍吸收大学生,扩招研究生,并试图通过帮助偿还学生贷款吸引更多的人到贫困省份当老师。当然,最重要的是5860亿美元的刺激资金,当中大部分将流入建造铁路、电线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目标就是为今年创造900万新就业岗位。这些当然鼓舞了,大学生们,尤其是工程学毕业生们。
今夏将要毕业的610万大学生的父母也希望这些措施可以奏效。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父母们就在学费和辅导教师方面投入非常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以确保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安排以及学位。如今,很多人担心他们收不回自己的投资,即担心在一个社会保障仍不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子女没有能力照顾年老的双亲。
尽管他们仍然可能取得回报,但中国寻找工作的学生们在经济开始减速之前就已经面临困难。九十年代以来的大学扩招已经开始让学位的光芒褪色。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得去争夺二线城市的工作。那些有幸找到工作的人可能也不得不接受远低于他们和他们债务累累的父母所期待的薪资。问题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魏治中表示,“这一代人的父母……自己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希望孩子能实现他们的梦想。一旦他们有机会离开乡下,他们就不想回头……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了价值。”
谁要为这些沉痛背负责任,这取决于北京的回应。风险在于,愤怒的年轻人可能会瞄准中国的领导人、外国的金融管理机构或者热心过头的父母。其中一种危险在于民族主义的高涨,在困难时期,这是一种传统的压力阀,但政府可能难以控制。
为防这一点,北京通常会强调合作,并尽力不对华盛顿多加谴责(至少在最近的汇率争执之前是如此)。中国官员还努力打消学生的疑虑,让他们相信机会还是有的,鼓励他们考虑比较乏味单调但是较为稳定的就业。
引导学生释放精力的方向,降低他们的雄心,这是明智的策略,如果政府保持创造就业的势头,也许就可以保持中国梦的鲜活。领袖们正在正确的方向上采取众多措施,例如,除了经济刺激方案,地方政府还加强学生招聘会以及组织实习。但中国快速致富的日子很可能已经结束。未来的毕业生将在更加有周期性的经济中加入复杂的白领就业市场。他们仍然有可能获得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并有可能有能力照顾年老的父母。然而丰年结束了,中国的领导人需要帮助大学毕业生调整他们的期望值。
编译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