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以宁:中国经济“刹车”容易启动难等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11期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近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三大显著特点:一是“怕冷”不“怕热”,即经济热一点没问题,但只要GDP一下降,经济一遇冷就很容易引发很多问题;二是“刹车”容易启动难,原因在于经济“刹车”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只要经济过热,政府就收紧银行信贷,经济很快就会“刹车”。而经济启动的主动权则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如果老百姓感觉经济前景不妙,就会不约而同减少消费,经济增长自然立即下降;三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失业远比通货膨胀让人担心,因为一旦失业率高涨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就目前的经济发展问题,厉以宁建议国家4万亿投资应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对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都会更为明显。他还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利用当前时机加大人才储备、资金储备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积累。
  
  陈志武:建议设国民权益基金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日前表示,要拉动内需,可考虑设立国民权益基金。陈志武构想中的国民权益基金,就是将现有的国有资产注入这支基金中,然后按照全国13亿人口进行平均分配,“每人一份”,并且能进行流通。
  
  时寒冰:资源为王时代到来
  
  《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时寒冰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全球正在步入资源为王的时代。所谓资源为王,就是以有色金属(包括黄金)、煤炭、森林等珍贵自然资源和以高科技人才与知识产品为核心,构筑起来最安全的财富体系,这些资源既是重要的原料或高含金量的产品,又是最强势的最值得信任的货币,谁拥有的资源(尤其珍贵、稀有资源)越多,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强的购买力。资源不是货币,但是,在未来,不是货币的资源远远大于目前以纸币为核心的货币体系所代表的购买力,资源不仅具有货币所具有的功能,还具有货币没有的功能,比如,资源作为工业原料的功能,就是纸币所缺乏的。
  在全球通货膨胀到来时,大量投机资金和套期保值资金会蜂拥到资源类投资品当中去,早于需求的推动,使大宗商品止跌回升,一旦需求激活,与投机资金和套期保值资金形成合力,资源类产品将走出波澜壮阔的涨势。因此,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此类投资产品作为规避通胀风险,确保财富不缩水并保持升值的首要手段。
  
  鲁比尼:英国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日前撰文指出,如果英国不能正确应对庞大的对外负债和外汇流动性危机,则很可能步冰岛后尘,陷入国家破产的境地。鲁比尼表示,英国政府的负债比率占国内生产总值(GDE)的40%,属于偏低水平,但是倘若在对资金周转不灵的民间商业银行实施国有化时所承担的对外负债与全球流动性枯竭相互“碰撞”时,也会发生国家破产的危险。
  
  郑功成:劳动所得严重偏低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一贯主张提高工资收入。在目前的特殊情形下,工资的上涨也是必须坚持的,因为我们的劳动所得严重偏低。原则上不赞成降低工资,现在不是降工资的时候。订单不足的企业可以减少工时,并根据减少的工时来调整工资。同时,还需要清醒认识到一个道理,并不是劳动者收入越低,就业岗位就越增加。就业岗位的增长与否,从根本上看跟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我国上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就可以创造200多万个就业岗位,90年代降低到100多万,进入本世纪,下降到80万个以下。
  
  莫里斯:中国应该降低投资增加消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里斯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时表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靠消费。当经济增长率超过资本回报率的时候,可以考虑降低投资,增加消费。中国现在资本的回报率大概是5%-6%左右,低于经济的增长率8%-9%。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降低投资,然后提高消费。这也可以避免影响未来的消费能力。
  
  编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