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几点思考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48期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表明,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危机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危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8-0088-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教育不单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做真人,一个全面发展、有着完美人格、诚实守信的真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但当前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诚信缺失现象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这对于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现状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赢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
  
  1.2 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账率过高,2007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1.3 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2 大学生诚信失范的原因分析
  
  2.1诚信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不科学
  在诚信教育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诚信评价方式上,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轻过程评价,重结果评价。这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
  
  2.2诚信教育形式化,缺乏实效
  虽然学校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由于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在观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多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诚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教育没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2.3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这主要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缺失甚至家庭引导具有负面效果,社会用人机制重能轻德,媒体虚浮夸大以及政府的诚信危机等,都在消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2.4诚信教育的信用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不健全,国内许多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机制,高校信用体系建设也相当缺乏。这表现在:第一,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缺乏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进行评价、奖惩、信息采集、监督管理等制度,更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标准。第二,没有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第三,没有实行大学生信用奖惩制度。第四,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监督管理机构。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其中学会做人,即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高校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因而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的责任。
  
  3.1整合力量,形成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诚信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完善市场信用制度,促进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二是提高政府诚信,为全民树立诚信的榜样。三是加强网络诚信文化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全社会诚信教育。五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实现学校和家庭诚信教育的良性互动。
  
  3.2完善体系,夯实基础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学校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教师诚信素质。二是完善诚信教育内容,丰富诚信教育方法。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可涵盖大学生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各个层面,具体来说应抓好4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忠诚正直教育,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怀有深厚的爱国之情,崇高的报国之志。第二是道德责任教育,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身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第三是规范法制教育。规则法制与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大学生的行为要符合规则的约束、法制的监督,大学生应当遵守规则法制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还要受法制规则的保护。第四是爱岗敬业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规范自己的择业行为,提高在择业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真诚务实,重诺守信,树立良好的就业形象。
  
  3.3遵循规律,提高效果
  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其次要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情感,同时通过大学生诚信实践体验为坚定的诚信信念和稳定持久的诚信意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诚信道德实践增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评价能力和诚信道德修养,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与行为,促进大学生体会诚信,理解诚信,自觉地运用诚信,激发诚信热情,提高诚信素养,形成讲诚信的习惯,养成崇高的诚信品质。
  
  3.4建立评估登记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还要从制度和机制人手,探索大学生长期受教育、永做诚信人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诚信教育经常化、长期化、具体化、终身化,为社会主义诚信道德建设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具体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定制度、优秀学生干部的选任基本内涵要求。二是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估机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三是构建网络诚信管理系统,提供诚信查询专用网络平台。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制作成电子文档,延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单位,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 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琼,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陈幼林当代大学生诚信知行的异化与统一[J],代教育论坛,2007(12)
  [3]杜鑫,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教育的初探[J],四川理工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刘卓,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