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

2009-12-29闫红巍

中国市场 2009年48期

  [摘要]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现实,各类职业院校必须紧紧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做到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会经验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8—0086-02
  
  1 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根本,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所以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加强以责任感为切入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道德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应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使学生注意从职业所需的学识、技能等方面去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调动主体潜能。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其道德的发展是道德的自我建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培养学生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的自我判断、选择能力以及践行道德、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责任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
  重视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优良的心理品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个性化的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两课”教师要互相沟通、密切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富有爱心、与人为善、情绪乐观、为人豁达、自尊自爱、意志坚定、办事认真、果断地处理事务、勇于承担责任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给学生多安排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让其学习、生活都能快乐、充实、美好。
  
  2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本领,是职业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中等职业院校要树立“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育人理念。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提高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指导力度,强化学生对外语、计算机、中文应用写作三门交往工具的掌握,建立不同时段、不同层次的实训和毕业前的就业再培训机制,不断增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要紧抓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契机和社会转型时期细分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要让学生懂得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行业规矩、行业礼仪等。同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踏上岗位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为此,学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在进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的调整改革的同时,还要在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证制”的实行,努力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性的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强化其竞争意识,让其在比赛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学校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为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提供有利的条件。
  
  3 创新能力
  
  在这个靠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已成为人类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必须具备学习、适应、创新和竞争的生存能力,必须培养自己具有不甘落后、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无畏精神。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的进展,激发其了解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多参加面向社会的科技咨询、教育服务等活动。学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与联系,为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和社会创造条件。
  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法,改革考试的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允许教师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允许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把学生的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新思想、新观念,创新素质逐步在其中培养形成。
  
  4 社会经验
  
  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职业学校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加强教学实习、大型作业(或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和社会经验。学生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领域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规范,这种经历和锻炼足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在企业中工作,会遇到很多需要交流沟通的情况,能否很好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工作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教师要培养学生交流的信心,让其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扬、敢于认错、学会拒绝等一些沟通交流中必备的能力,做到待人热情、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理解、欣赏、宽容和接受别人。只有相互认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教师可以在实验或者实习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的情境,让其组建团队,通过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并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作用,通过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闫红巍(1971—),四平职业大学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营